“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该怎样扭转

资料图

抢位成功的大学生们则更多只是自己和自己竞争,只需攒够学分、拿到文凭,就可万事大吉。这种从容心态,使得他们大可以优哉游哉。而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小学减负与大学生“增负”,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近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诸如此类的说法在社会上早已有之,然而相关主管官员在正式场合对之加以引述,却并不多见。在此次信号释放之后,后续将会推出何种教育改革新举措,这无疑备受各方关注。按照陈宝生部长的表述,中小学要有效“减负”,大学生要合理“增负”。这“一减一增”说来简单,实施起来注定要复杂许多。

事实上,以课程时间、考试难度以及竞争激烈性等等指标横向比较而言,中学生的负担的确要比大学生重得多。而这种过度的“压力前移”,明显是有悖于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中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抗压能力相对较弱,却长期承受着与年龄不相符的重负;大学生群体身心发育基本成熟,却往往在清闲惬意中度过本科四年。如此这般,“能力和压力交错配置”的局面,显然是极不合理、极不科学的。

在许多人的认知中,大学的轻松舒适,乃是对中小学阶段多年辛苦的某种回报与补偿。甚至,不少中学教师也常常会下意识给学生灌输“考进大学你就舒服解放了”这类的观念。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大学生毕业之后大多都会直接进入社会、步入职场,若是本科四年混过来,到最后职业能力和就业需求不匹配、承压能力与残酷现实不适应等等问题,必然会一下子暴露出来。

从本质上说,“玩命的中学”几乎就是一种必然结果。因为我们知道,高考录取属于一种零和博弈,围绕有限名额的争夺,必然会不断推高中学生相互竞争的强度和烈度。在“不优秀就淘汰”的游戏规则下,“玩命”是逃脱不去的宿命;与之相比,抢位成功的大学生们则更多只是自己和自己竞争,只需攒够学分、拿到文凭,就可万事大吉。这种从容心态,使得他们大可以优哉游哉。而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小学减负与大学生“增负”,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需要厘清的是,给大学生适当“增负”,并不是为了增负而增负,而必须落实到提高高校教育水平、提升学生个人能力、提高从业人口职业素养的具体目标上。长远来看,逐步完成从“严进宽出”到“严进严出”的过度,终将是大学教育的必然选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