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茹:学前教育 从“看”孩子到“看见”孩子

在北京市北海幼儿园,“过节”已经变成了孩子们常态化的“生活”,并通过常态化的课程设置,为孩子的幸福成长提供丰富的环境。图为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向柳茹园长介绍他们的游戏规则。

1 从梦想到事业:因为老师,成为老师

从当初那个怀揣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梦想的小女孩,到初为人师时找不到方法而焦急的小老师;从开始专注于课题研究的中层干部,到北海幼儿园的新时代的掌舵者……柳茹说: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让她儿时的梦想逐渐变成了一生钟情的事业。

教育在线:在您的记忆中,对学前教育有怎样的印象和认识?为什么会选择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又是什么力量让您在幼教领域一坚持就是30多年?

柳茹: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都很忙,所以我在出生56天就被送到了父母单位设立的托儿所。印象中,那时,老师更像保姆,主要任务是看孩子,不磕着碰着就行,家长也没过多要求。

激发我走上教育领域的,是小学时的一位老师。有一次,我因生病没去上学,而父母忙于工作,就将我反锁在了屋子里。大雨滂沱中,我看见一位撑着花伞、提着水果的女老师走近窗前微笑着向我招手。这一幕,让我觉得,老师是天下最美的人。初中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北京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我,热血沸腾。可是,当第一次真实面对那些又哭又闹甚至钻到桌子底下的小不点时,我竟手足无措,着急得想哭。我意识到,那时我对孩子们的爱,是一种感性的职业本能,没有将专业的理性用于实践中。所以从那一刻起,我就下决心,要在实践中努力钻研教育方法,做一名有爱有专业的好老师。

教育在线:还记不记得初为幼师时的快乐?

柳茹:1983年,我师范毕业参加工作时,我国的学前教育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因为198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为幼儿教育指明了方向。同时,很多国外的儿童教育理论和课程模式也逐渐被引入中国,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那个时候,年轻教师个个心潮澎湃,干劲十足,也敢于大胆实践。举个例子,我刚参加工作时,很多幼儿园教室的墙都是白的,即便张贴,也是很随意,没有起到“让每个墙壁都会说话”的教育作用。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学习兴趣,我们几个年轻人就开始从一面白墙入手,进行探索设计。我们将剪好的卡通图案别在纱帘上,再将纱帘挂在白墙上,让它成为一面“会说话”的墙,孩子们可以和这些卡通图案互动,每天都期待着来幼儿园。这种创造性的探索收到的效果,让我很兴奋。

那时候,学前教育界倡导的理念是“爱孩子赛妈妈。”然而,我们发现,仅有爱还不够。但如何实现“理性施爱”?就需要研究的支撑。当时,我有幸跟着北京师范大学的几位专家做课题,开启了实践研究之路。上世纪90年代初,基于对儿童主动性学习的研究,我带着几位老师申请了一项“在社会性领域教育中发挥儿童的主动性”的课题。我们发现,有了研究的支持,我们开始探索更加丰富、多元的课程。最重要的是,我们能逐渐转变观念,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使课程真正服务于儿童的发展需要。

在北京市北海幼儿园,“过节”已经变成了孩子们常态化的“生活”,并通过常态化的课程设置,为孩子的幸福成长提供丰富的环境。图为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向柳茹园长介绍他们的游戏规则。

1 从梦想到事业:因为老师,成为老师

从当初那个怀揣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梦想的小女孩,到初为人师时找不到方法而焦急的小老师;从开始专注于课题研究的中层干部,到北海幼儿园的新时代的掌舵者……柳茹说: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让她儿时的梦想逐渐变成了一生钟情的事业。

教育在线:在您的记忆中,对学前教育有怎样的印象和认识?为什么会选择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又是什么力量让您在幼教领域一坚持就是30多年?

柳茹: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都很忙,所以我在出生56天就被送到了父母单位设立的托儿所。印象中,那时,老师更像保姆,主要任务是看孩子,不磕着碰着就行,家长也没过多要求。

激发我走上教育领域的,是小学时的一位老师。有一次,我因生病没去上学,而父母忙于工作,就将我反锁在了屋子里。大雨滂沱中,我看见一位撑着花伞、提着水果的女老师走近窗前微笑着向我招手。这一幕,让我觉得,老师是天下最美的人。初中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北京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我,热血沸腾。可是,当第一次真实面对那些又哭又闹甚至钻到桌子底下的小不点时,我竟手足无措,着急得想哭。我意识到,那时我对孩子们的爱,是一种感性的职业本能,没有将专业的理性用于实践中。所以从那一刻起,我就下决心,要在实践中努力钻研教育方法,做一名有爱有专业的好老师。

教育在线:还记不记得初为幼师时的快乐?

柳茹:1983年,我师范毕业参加工作时,我国的学前教育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因为198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为幼儿教育指明了方向。同时,很多国外的儿童教育理论和课程模式也逐渐被引入中国,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那个时候,年轻教师个个心潮澎湃,干劲十足,也敢于大胆实践。举个例子,我刚参加工作时,很多幼儿园教室的墙都是白的,即便张贴,也是很随意,没有起到“让每个墙壁都会说话”的教育作用。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学习兴趣,我们几个年轻人就开始从一面白墙入手,进行探索设计。我们将剪好的卡通图案别在纱帘上,再将纱帘挂在白墙上,让它成为一面“会说话”的墙,孩子们可以和这些卡通图案互动,每天都期待着来幼儿园。这种创造性的探索收到的效果,让我很兴奋。

那时候,学前教育界倡导的理念是“爱孩子赛妈妈。”然而,我们发现,仅有爱还不够。但如何实现“理性施爱”?就需要研究的支撑。当时,我有幸跟着北京师范大学的几位专家做课题,开启了实践研究之路。上世纪90年代初,基于对儿童主动性学习的研究,我带着几位老师申请了一项“在社会性领域教育中发挥儿童的主动性”的课题。我们发现,有了研究的支持,我们开始探索更加丰富、多元的课程。最重要的是,我们能逐渐转变观念,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使课程真正服务于儿童的发展需要。

2 从倾心“今天”到着眼“明天”

9年前,在北海幼儿园60岁生日时,满头银发的老园长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走向讲台,讲述了这所和共和国同龄的幼儿园的建设发展过程。几位花甲的老人也被请到台上,分享他们在那个绿树红墙环绕着的乐园里的童年故事;明年,北海幼儿园即将迎来70岁生日。作为新时代北海幼儿园的掌舵者,柳茹表示,她将倾注全部的心血,让这所老园、名园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大的生机,让每一个孩子既拥有快乐的“今天”又有幸福的“明天”。

教育在线:北海幼儿园是和共和国同龄的。还记得刚来这里时候的感受吗?

柳茹:我清晰地记得,2000年2月23日,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的我,在刚开完北京市第十一届人代会的第二天,没来得及休息,便带着一纸调令,推着自行车踏入了这扇神秘的朱漆大门。

我初次参加工作的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和这所幼儿园都是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北京市首批示范幼儿园,它们都从不同角度代表了当时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棉花胡同幼儿园还曾在1986年获得“全国保教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这个幼儿园是以爱孩子闻名的。在那里工作的17年,让我迅速成长,从一名普通教师到副园长。

但和棉花胡同幼儿园相比,北海幼儿园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为深厚。因为它本身就处在中国现存历史上建园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典皇家园林——北京九坛之一的先蚕坛。古代,这里曾是清朝皇帝的后妃们祭祀蚕神的地方,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这里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可以说,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文化背景,让北海幼儿园自创建起就见证着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许多珍贵往事,也让北海幼儿园成为见证中国幼教发展水平的代表,以及让世界了解中国幼教事业的重要窗口。也因此,我来到北海幼儿园以后,就在思考如何让这所老园、名园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大的生机。

教育在线:“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在北海幼儿园这所全国“窗口”幼儿园,您认为,要“立”什么呢?

柳茹:从社会角度讲,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从个体角度讲,是为幸福人生奠基。经过梳理北海幼儿园的历史,我发现,北幼人对“爱”的传承也由来已久。但爱孩子到底是为了孩子的什么?我提出,“爱孩子,就要着眼孩子的未来。”所以,我们将“一切为了孩子”诠释为“倾心于孩子的今天,着眼于孩子的明天”,即我们要倾注全部的身心做好今天的教育,为孩子未来的身心和谐发展奠基。

一直以来,北海幼儿园的接待任务比较多。我发现,有接待活动或者过节时,课程活动丰富,孩子们就特别期待。我就想:如果孩子们每天的课程都这样的高质量该多好。所以当时我就坚定了一个信念:抓常态质量,将“过节”变成孩子常态化的“生活”。并通过常态化的课程设置,为孩子的幸福成长提供环境。于是,就像我们园歌中所描绘的那样,“红墙绿树白塔边,一群小鸟飞出来。唱着歌儿跳着舞,就像花儿朵朵开……”这成为了北海娃真实生活的写照。

教育在线:孩子的幸福快乐成长是建立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辛苦付出的基础上的。而学前教育工作任务繁重、老师精神压力大,很容易造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如何消除?

柳茹:我们坚持用研究来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让我们认识到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价值和意义,也让我们发现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由此引发了我们对幼儿课程、教师培训、工作制度、教育评价、校园文化等一系列内容的变革。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只有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教师才会发自内心地去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只有自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自主的幼儿。于是,2003年,我们提出了“让教师快乐地工作,让幼儿快乐地成长”的管理理念,即:教师是施教的主体,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让师幼在良性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

教育在线:“让教师快乐地工作,让幼儿快乐地成长”?如何实现?

柳茹:我想,被尊重、被认可、被接纳是教师快乐工作的重要条件和保障。

这个理念提出伊始,在教代会上,有的老师就建议把“让幼儿快乐地成长”放在前面,因为孩子利益高于一切。我的想法是,从老师的角度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必须把教师放在第一位。只有实现教师快乐工作,教师才能把这种快乐传递给孩子。

然而,“让教师快乐地工作”并不是一句口号,要体现在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制度建设上,为了激发教师自主管理的意识,同时,营造积极正向的氛围,我们在让全体教师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全面修改了幼儿园的规章制度。此外,我们还广开建言渠道,通过教代会、恳谈会、听证会、金点子建议等方式加强民主管理,充分吸纳教师的意见,使教师在幼儿园发展规划的制定、重大决策的实施、校园环境的创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极大地培养了教师自主自律的公民素质和主人翁精神。

3 畅谈未来:让学前教育人更有“存在感”

学前教育职称评定政策的出台,助推了学前教育师资的专业化发展。作为政策的首批受益者,柳茹获得了北京市首批小学高级教师职称。柳茹说,利好的政策,让中国学前教育人更有“存在感”。面向未来,她希望学前教育立法问题能够尽早变成现实,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在线:政策决定着学前教育的命运,也成为撬动学前教育发展的有力杠杆。在您个人的成长和幼儿园的发展过程中,对您影响最大的政策是什么?

柳茹:影响大的政策有很多,比如关于职称评定的政策。1986年,北京市学前教育工作者迎来了幼儿教师职称评定改革,而我所在的幼儿园就是试点单位。在领导的推荐下,工作仅3年的我赶上了这个好机会,被评为小学一级教师。1990年,我又被破格晋升为北京市首批4位小学高级教师之一。2010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的很多教育法规、文件都明确指出要完善幼儿园教师职务(职称)评定制度。职称是教师学术身份的象征。直到今天,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职称评定已经与中小学一致,可以有正高级教师和高级教师的评选,这就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教育在线:像您所谈,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也得到很大提升。对于中国学前教育的未来,您有何期盼?

柳茹:我个人的每一步成长都受益于国家的政策,我特别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关键期。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学前教育仍然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体制机制、教育均衡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等。畅想新时代,我有以下几个期待:

第一,观念层面:让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将“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作为学前教育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体制层面:希望建立和完善0-18岁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连贯的过程,我们应深入研究教育如何为儿童的全面、长远发展服务。

第三,教师队伍建设层面: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希望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让教师有尊严,让教师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另外,建议从“内需”和“按需”两方面提升教师专业性,一方面,要激发老师研究教育的内驱力,另一方面,按需提供充分必要的专业支持。

第四,教育发展层面: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办高品质的学前教育。政府现在大力提倡办普惠性的幼儿园,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必由之路。同时,我认为也要多条腿走路,要激发和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办老百姓需要的、高品质的学前教育机构,进一步激发、激活这个行业,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不同需求。

最后,我期待学前教育界一直呼吁的学前教育立法问题能够尽早变成现实,以此助推学前教育领域的体制机制、编制待遇等问题的改革发展。

习总书记说过,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想,这就是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现在和未来要一直努力的方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