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真的平庸吗?

高考结束之后,虽然教育部发布禁令“严禁宣传高考状元”,然而民间社会对状元的兴趣热烈依旧。那些蛰伏在千万考生中的学霸,在冲过高考这座独木桥的瞬间,再也难掩其耀眼的光芒。

高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分在状元眼中似是探囊取物。如某省女状元,学习之余喜好抚琴,参加演讲,甚至独自游历十数个国家。中国人读书,向来推崇“头悬梁,锥刺股”,似乎唯有这般毅力,才能金榜题名。然而环伺诸省的状元,何须悬梁刺股,谈笑间一个不小心就中了状元。

状元自然是学习的行家,其成功的法门总是令人好奇,常人总妄想偷学一招半式,也能成绩飞升做个学霸。可惜的是,学霸们谈及学习,似乎毫无秘密可言,总认为“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正好比一个练武之人,日日闻鸡起舞,苦练七十二绝技八十一套路,自以为深得练功之法。某日偶遇武林宗师,讨教习武心得,宗师答“无招胜有招”。这样的答案,非但不能释疑,反倒更令人嫉妒。

据教育部解释,“严禁宣传高考状元”,是为了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强化素质教育理念,不以分数论英雄。

在中国社会不断与国际接轨的今天,国人对应试教育的弊端一直进行着深刻的反思,高考状元作为应试教育中的佼佼者,也一直遭受社会各界的质疑。有数据表示,从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历年的高考状元成为行业顶尖人才的屈指可数,大多数高考状元进入大学后逐渐变得平庸化,就业后也很难在专业上取得突破。

不仅如此,在中国近一千三百年的科举考试中,共计产生过(有姓名记载)近八百多名文武状元,而青史留名者寥寥无几。反倒是一些落魄书生,仕途无望之后,写下了万古流传的诗篇。当今世界,曾经的首富比尔盖茨以大学辍学的身份,创立微软帝国,更是成为鸡汤文学的头号功臣。国内马云、俞敏洪等人的落榜经历,也成为激励学渣的典范。

虽然学渣逆袭的故事确然令人快慰,但以此便否决高分者的价值,显然是不正确的,这其中包含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状元之类虽然有才但毕竟是常人,每年科举选拔必然有人会金榜题名,而诸如李杜之类的文豪则是不世出的奇才,中华文明几千年也就这两位堪称仙称圣。唐宋两朝六百年历史,出过的状元自然不少,而名列文学大家的也仅有八位。

青史留名者大多是超然于现实社会之外的,显然比高中状元更加难得。因此,以凤毛麟角的奇才来证实高分低能妄图激励芸芸众生,是货真价实的欺骗。事实上,一千多年的科举历史,除了少数状元庸庸无为之外,大多数都成了当朝的股肱之臣。

世界上任何选拔考试,分数是基本的考量准则,重要的是如何在分数之外开辟更多的考量通道。多年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形式口号,各个教育阶段也都进行着各种尝试,但都无济于事。因为高考是选拔人才的唯一通道,而这个通道只有高分者才能通过,一旦落榜,就意味着失去了更进一步接受教育的资格。

应试教育的沉疴由来已久,但禁绝高考状元的宣传绝不是治病良药。高分其实并不低能,只是人们在当前单一的选拔机制中给予了状元过多的期望,状元之所以被称之为平庸,是因为参照物并不简单。中国教育与现实需要的脱节,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终极原因依然是社会整体环境造成的。

跟所有的现实问题一样,对应试教育的解决之道仅仅是停留在细枝末节,针对高考状元的过度宣传下刀,更是荒唐透顶。从当下来看,素质教育只能沦为空谈,因为谁也没有能力拿庞大的教育体系开刀,也没有人能扛起教育试错的责任。因此,虽然表面上的状元宣传也许会降低热度,但民间的追捧只会愈演愈烈。

◎◎◎

岂有文章倾社稷

从来佞幸覆乾坤

不为君王唱赞歌

只为苍生说人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