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创新之路是中国发展的希望之路

罗马尼亚大V在北京未来科技城展厅

国际在线报道:很荣幸受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邀请,我这次来到中国参加“2018丝路大V北京行——科技篇”的访问活动。从昨天和今天短短两天的参观中,我深深体会到,中国的科技崛起之路不会太漫长,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许欧洲国家需要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

这两天我们参过了很多的高科技创新企业,我个人认为,中国正在从古老的丝绸之路迈向一条高科技创新之路。而北京正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从介绍中我得知,全中国三分之一的科技创新公司来自北京。在和几位年轻的创业者聊天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都非常优秀,有学识,有头脑,很有干劲,他们大多在欧美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甚至在美国公司比如谷歌担任要职,但是北京良好的吸引人才的机制使得他们都纷纷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中国创业。特别是因果树创始人腾放先生,他的睿智和才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欣赏他。可以预见,这样一批优秀的高科技人才,将会是中国的希望。

28日下午,我们来到北京未来科学城,这里占地160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半个布加勒斯特城市的面积。这里聚集着一批高水平企业的研发中心,重点进行新能源,新材料,化工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发。我们参观了国家能源集团下属的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这里负责介绍的赖世燿博士,是一位在美国生活了30多年的学者,被中国纳入引进优秀科技人才的“千人计划”,而他这样的引进千人专家,在低碳院有近20位,同时,低碳院还拥有一个学术技术委员会,其中包括三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由此可见,中国企业是多么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我很希望,罗马尼亚优秀的科技人才也能来中国学习和实践,感受这里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他们一定会非常有收获的。(作者:斯特凡·勒丹努 (Stefan Radeanu),罗马尼亚《国家信使报》主编,罗马尼亚全国企业家协会秘书长。 翻译:张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