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杏博览馆|千古流韵:翰墨丹青绘银杏

世界银杏博览馆导览

千古流韵:翰墨丹青绘银杏

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起源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银杏很早就出现在中国的绘画作品当中。两汉时期的画像石、魏晋时期的绘画作品中都有银杏的形象;到北宋末年,银杏成为绘画主题,并且内涵逐渐丰富;到了现代,关于银杏的绘画作品就更多了。

以下是世界银杏博览馆珍藏的银杏主题汉画像石及跨度一千五百多年的银杏画作。

汉画像石

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出土汉代文物众多,其中尤其以汉画像石分布广、数量多、形制多样、雕刻技术全、收藏历史长而著称。在《徐州汉画像石》一书中收录了汉画像石270余幅,其中表现树木的有22幅,银杏占了16幅。邳州出土的8幅汉画像石中,反映银杏的内容很多,这说明银杏树在邳州地区栽培历史悠久,并且深受人们崇拜。您现在看到的这几块汉画像石上都刻有银杏的图案。

第一幅是《六博图》。这幅画像石是弧面浅浮雕,画面刻四阿式顶斗拱房屋,屋内二人坐于榻上对弈,门前有有一持帚门吏,银杏树下有一马童饲马。上格为祥禽瑞兽,下格饰有菱形纹。

第二幅叫做《舞乐图》。这幅画像石仍然是弧面浅浮雕。上格有两只虬龙穿环嬉戏,中间刻有四阿式顶斗拱房屋,屋上饰有祥禽瑞兽,屋中有四人,抚琴听琴。右侧上下格各有舞者,挥舞长袖作舞蹈状。左侧刻有一棵银杏树,树下有两匹骏马,好似听到琴声,亦做舞蹈状。

第三幅画像石叫《银杏神兽图》。这块画像石描绘的是银杏树下有一头神鹿。鹿作为升天神兽起源于原始时代;战国时期,楚国将鹿视为“善”和“美”的象征;而在儒家文化中,鹿是能辟邪、能沟通天地的神兽。

《竹林七贤画像砖》拓片手卷

下面我们要看到的是这幅作品是在中国历史和绘画史上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一幅作品——《竹林七贤画像砖》。《竹林七贤画像砖》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是东晋留下的绝世画作,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一幅魏晋人物画。

《竹林七贤画像砖》画像砖全长480厘米,高88厘米,共有300多块墓砖组成。我们从每个人物身旁标示的姓名可以看出,这幅以“竹林七贤”为主题的砖画上除了手执如意的王戎、喝酒的山涛、啸歌的阮籍、弹琴的嵇康、静思的向秀、恋杯的刘伶、拨阮的阮咸之外,还有一个人。原来,最后这位鼓琴而歌的老者名叫荣启期,是春秋时期郕国人,因为博学多才,心胸豁达,被后人视为“知足常乐”的典型。由于荣启期的性格和追求与“七贤”极为相似,又是当时名满天下的“高士”,所以作者将荣启期和“七贤”并列放在一起。这种“穿越”既完美地解决了墓室两壁画面对称的需要,也反映了南朝“贵在肆志”、“仰慕同趣”的社会风尚。

画中八位名士每两人之间以树木相隔。其中银杏树最多,一共出现了五棵银杏,其他的树包括柳树、槐树、松树、阔叶竹等。这样的构图使得每个人物既能独立成画,又统一于林木之间,可谓构思巧妙,独具匠心。这幅砖画上还有很多精彩的小细节,比如说第二位人物阮籍和第四位人物王戎的酒杯中都浮着一只木雕小鸭,这种木鸭被称为“浮”,也就是“浮一大白”的“浮”。古人根据它在酒杯中的位置来判断饮酒者到底喝了多少酒。第七位人物阮咸正在弹奏一种四弦琵琶,相传他以善弹这种乐器而闻名于世,所以后人把这种乐器命名为“阮”。

那么,这么一副传世名作究竟出自谁之手呢?专家在比较之后发现,砖画的人物形象和用笔习惯,与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很相似,而画中银杏和垂柳的形象又和顾恺之《洛神赋图》中不谋而合,所以考古专家们推测,《竹林七贤画像砖》的原稿有可能出自顾恺之之手。

《竹林七贤画像砖》1960年4月出土于南京市西善桥一座南朝时期的王陵中,墓主人是南朝刘宋政权的第四位皇帝刘骏。迄今为止,考古专家已经在南京、丹阳两地的七座南朝大墓中,发现了《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印模砖画》以及零散壁画砖,墓主的身份都是王侯级别,其中有一座墓更是被考证为梁昭明太子萧统以及其母亲丁贵嫔的陵墓。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竹林七贤画像砖》是当时南朝皇家与王侯墓葬的专属用具,一般贵族和普通百姓是不能够使用的。

我们馆内展出的是《竹林七贤画像砖》的拓片手卷,由二十世纪书坛泰斗、与启功齐名的沙孟海先生题跋,存世数量甚少,是一幅难得的精品。

《洛神赋图》

根据三国曹植的《洛神赋》而作,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传世精品。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原作已散失,现为宋人摹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全卷共分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图中有银杏树200余棵,或一棵独立,或几棵一组,前后呼应,富有节奏,极具变化。据史料记载,银杏常植于皇家园林,因形美、色美、品高、意高深受当时士大夫的垂爱。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清·翁同龢《双银杏图》

翁同龢是同治、光绪的老师,也是晚清重要的政治家。他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戊戌变法失败后,翁同龢罢官回到老家常熟,一次在游历谢桥双忠庙时,为庙前的两棵古银杏题诗作画,借古银杏抒发他内心的苦闷,表达了忧国忧民、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这幅画的真迹现珍藏于常熟博物馆。

徐悲鸿《银杏树》

这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1943年带领学生在四川青城山写生时所画的一幅油画作品,这幅画视角独特,蕴涵着丰富的感情,画出了银杏的古老遒劲和超凡风骨,是徐悲鸿晚期风景油画的代表作。

黄太年油画《成均馆前的银杏》

这是朝鲜“国家功勋艺术家”黄太年1995年所画的一幅油画。成均馆是古代朝鲜的最高学府,始建于1394年。在这座古老学府中,有两株树龄500年的古银杏树,2014年被指定为首尔市纪念物。

《秋风归乡》

近年来,“邳州银杏甲天下”声名远播,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文艺家和游客前来采风游玩。2016年金秋,来邳采风的喻慧、张兴来、徐文藻、梁元、李晓东、古强、陈危冰、徐志敏、高洪啸、王野翔十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现场挥毫泼墨,联合创作了国画《秋风归乡》,作为第四届中国(邳州)银杏节的献礼。

万元大奖征美图,值得关注!

江苏邳州第五届银杏美景全国摄影大赛

点击下面图片查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