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中走向极致就是突破

(重彩艺术家张跃华)

在传统中走向极致就是突破

艺术家要在浩如烟海的艺术门类中走出新路,非常之难。所以,艺术家要突破和创新,没有几十年的功夫消化传统,要在传统中创新就是难上加难。

有一种创新和突破就在在传统中走向极致,在传统中走向极端,就是一种突破。画家张跃华的突破和创新,就是在传统的山水画和花鸟画中,在色彩方面走向极端。

画家张跃华用了五十多年的砺血钻研,发奋要打破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习惯和色彩格局。终于,多年的苦修顿悟有所大成……张跃华的用色比传统的水墨画在更加丰富、明艳、鲜亮、极端。

张跃华对当代山水画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和创造价值,这种色彩写意画与当年林凤眠的彩墨画创新精神一样,将在中国画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跃华重彩水墨)

黄丹麾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在我看来,张老师的画很难归到某个类别。比如,说他的作品是民间的,我认为这也有偏颇。看张老师的画,我第一感觉是他是修养比较全面的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首先对书法非常有研究。他的书法,首先是注重布局,字的大小、浓淡、轻重、欹正、纵横都是相间有序、相得益彰的。其次,他的书法各体兼备,在行书、楷书、草书等多种·书体上都有不俗的表现,所以他经常是在一幅书法作品中,把不同的书体并用。此外,张跃华的书法是以画人书。我们知道,书法界有文人书法、画家书法、现代书法等说法。现代书法的主要特点就是以画入书,张老师的书法作品也是以画入书。传统的文入画,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中国画所谓的黑白,是源于阴阳五行。但是,中国画一直有色彩和水墨并行的倾向,李思训、李昭道从青碧山水到金碧山水,也是一个大胆的色彩的实验。我把张老师的画叫色彩写意画。既然文人可以写意、笔墨可以写意,色彩不可以写意吗?如果把国画的穿插、点染融入到色彩中,以色彩去造型,那么我认为,它就是色彩写意。石涛、八大等都是写意高手;后来写意画被张大干、刘海粟的泼彩所继承和发扬。张老师的作品也有水墨的部分,我认为他融合中西、吞吐古今。这样的作品有没有问题?以前看李可染的作品,有逆光的效果,那么从俗和雅的角度怎么看?俗和雅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齐白石为什么成功了?我想就是因为他的作品雅俗共赏。张老师色彩写意画的意境是追求一种梦境。梦境有深刻的哲学、心理学依据。中国对梦有很多解释,西方也有很多,可以说梦境体现了艺术家本真的直觉、想象。我看张老师的画,看不出他画的是太行还是黄山,或者是其他什么地方的山。我想,这就是他高明的地方。他抓住了现在的“中国梦”。梦实际是一种理想,所以张老师就对梦境,对人性、人生、虚幻这些非常严肃的艺术命题,进行了图像学的讲解;他把梦境投射于画面的形神色韵之间,体现了无比梦幻的精神境界。张老师是积极人世的,因此他跟文人画的主张是不一样的。他在动和静之间,在热烈和孤寂之间做了一些平衡。想要创造肯定要破格,要破格肯定会招致批评,别人会说这不是国画。我认为,有时候要做到极致,不能总是瞻前顾后的,应该抓住一个亮点行进下去。

(张跃华重彩水墨)

刘晨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

大家把研讨的重点都放到了张老师色彩比较鲜艳的作品上,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这些作品最有张老师自己的个人风貌。在当代艺术中,形成自己的风貌、风格是非常重要的,要使人…看便知眼前看到的是某位艺术家的作品。张老师在这一点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我们看过他的作品后,基本上过目难忘,下一次再看到他的作品,就能立刻辨认出来。形成个人风格是非常不容易的。为什么张老师以色彩为代表的作品给我们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对于我个人来说,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画代表了我们当代社会的现状。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现在处于一种非常朝气蓬勃的状态。这就是中国的现状:很热闹、非常有吸引力。张老师用色彩表现了这些现状。另外一方面,就是他的作品构图非常灵动、造型非常饱满,互相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动感的,而不是僵直死板的描绘。他的作品很灵动,如水流一般。所以整体来说,无论是从色彩还是构图上,从每一个绘画画面的构成上,他的作品都代表着中国现在的社会。这种状况是吸引人的,我们非常欣赏热闹、有感染力的风格。他的色彩给我们带来一种享受。非常感谢张老师的画,我觉得,自己也能从中学到很多的东西。

(张跃华重彩水墨)

郑工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第一次见到张跃华的画,我感到耳目一新。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其实都是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探索,并希望踩出一条新路。从画面上可以看出来,张跃华在现当代的中国画画家中是一个精于思考的人。过去的中国画,特别是从元、明、清以来,是以文入画为主。随着中国画自身脉络的发展,到明末清初以后,它有了向职业化方向发展的路径。在这个方面,我觉得张跃华的艺术更往前走了一步,就是民间画的方向。民间绘画的很多元素融人到了张跃华的绘画当中,其中最突出的地方可能有两点:第一,就是一种喜庆的气氛。他的画很喜庆,色彩单纯,主要是用红和绿的对比。其实这个色彩关系在中国画上是很难处理的,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就在于要处理得协调。中国的绘画原来是以水墨为主,对色彩本身当然也有应用,比如说在宫廷用彩方面;但是在写意画上的色彩应用是比较慎重的,尤其是对于红、绿这种色彩关系。我觉得在张跃华艺术探索的路径上,他的这个尝试是比较大胆的。第二,他把中国画的很多笔墨语言、写意的语言完全符号化了。这种符号化的方式,也能够显示出他活跃的精神状态,并使作品有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气象。因此在他的作品面前,我们都感觉很轻松,也很欢愉。

(张跃华重彩水墨)

丁宁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张跃华的画,首先是有非常强烈的辨识度。大概没有第二个人像他这样画。我觉得,画家在办画展的时候必须考虑清楚的就是,自己跟别人是不是有不一样的地方。如果没有不一样,那么这个画展的价值大概就可以忽略不计。我想,张跃华自我的标识度是非常强烈的。他的色彩用了强烈的对比,但是这种对比其实是直通民间的。民间在强调喜瑞之气的时候,非常需要这样的颜色。第二,他在构图上追求一种不稳定。画面中有一些动感的、生气勃勃的东西呼之欲出。从这些方面来看,我觉得他走了一条非常独特的探索之路。另外,他自己取了一个梦翁的号,大概是还有一点追求超现实的意思。因为绘画并不只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而是还有一种主观的、我笔写我兴的意味,在这方面张跃华做了非常有意思的探索。我相信在今天的研讨会上,大家可能会对他的作品有很好的评价、展开很好的评论。我个人想说的最后一点就是,艺术之路是漫长的,张跃华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齐白石、吴昌硕等名家都是在非常晚年的时候才形成自己的奠基性的一种格局。所以我希望,张跃华的艺术道路能够越走越宽广。

(张跃华重彩水墨)

高岭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天津美术学院学报《北方美术》执行主编

在中国传统水墨画中,艺术家对色彩的使用十分有限,更多是表达逃逸纷繁人生、退居山林的隐逸之心。张跃华的纸上绘画,同样使用传统媒材,但却与传统水墨画拉开了极大的距离;原因在于他大胆地使用绿、蓝、红等颜色,并且大范围、大面积地在画纸上使用,使得画面上喜气洋洋的热烈情感和浓郁的生命气息扑面而来。这种对色彩的敏感和使用,上承晚清民初海派绘画和岭南画派的求新务实,下接民间艺术祈福吉利的元素,横应当代社会对富足生活的热烈追求;细究起来,不仅有渊有脉,而且顺乎百姓当下的审美趣味。这反映了艺术家对艺术创作的历史思考和当下判断,可以说他不失为有胆识之人。从风格和技法上看,张跃华博采众家之长,尤以挥洒性的阔笔和简笔作画;虽红蓝绿黄铺陈纸面,但动感奔放的笔势、开合自如的构图和乖张有趣的造型,将画面整合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和生命律动的整体,显得洒落、有情、诗意而热烈。其创作涉猎广,在山水、花鸟、静物和书法中,尤以荷花和红鲤的题材和形象格外令人难忘;既有明末遗民画恣意构图和大胆形象的遗风,又有自己独特的色彩,是将传统与当下、高雅孤寒与朴实热烈结合起来的一种令人赞誉的成功尝试。

文章来源网络

。。。 。。。 。。。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