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广州旧式婚礼,那个时代,结婚不一定要房要钱,但要有更重要的

广州旧式婚仪,一直贯穿着中原的古代传统婚俗。广州虽自古以来就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在婚姻问题上,始终是封建的,即重人伦之道,讲究忠、孝、节、义。这种传统思想的主要表现特点是男女不能自己恋爱,必须由父母包办。这种强迫性的包办婚姻,对男子固然不好,对女子更是一个灾难,婚后夫妻不和,有钱的男子可以休妻纳妾,而女子则没有主动提出离婚再嫁的权利。

广州民间的旧式婚礼顺序大约是这样进行的送年庚

古代称“问名”。即女子的庚贴,俗称“问八字”。男家托媒人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的年月日时。女家接到庚贴后,用红柬写上“坤造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由媒人带回男家。男家收到女家的庚贴后,将其放在祖先案前或米缸内3~7日,如果家里没有打破器物和发生不吉利之事,将女庚和男庚交给算命先生推算,若男女“八字”相配,即交将男子年庚,亦用红柬写上“乾造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托媒人交给女方。如彼此合意,即择日下定。如遇“八字”有相冲,就合不成婚事。广州民间把“问名”与“合采”两个过程合在一起进行。

但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广州的知识青年开始崇尚自由恋爱了,基本冲破了单纯由父母包办的封建枷锁。就一般读书不多的青年男女,因受新风气的影响,虽无缘自己去物色对象,经媒人引介后,男女双方可先行直接见面,由引介者选定场所,如茶楼之类型房子,男女双方隔着一墙木板,从板缝间相互偷窥。到了20世纪40年代,社会更为开化,男女双方可以坐在一起进行礼貌地交谈,如双方满意,男方就向媒人奉上丰厚的“利市”表示合意。

小聘

即男女双方的家庭以过交换年庚后,把“双造八字”写在龙凤礼书上,和聘礼一起交由媒人送给女家决定婚约,也即是订婚凭据,称为“义定”。举行“小聘”后,姻亲关系就算成立了大聘。即结婚前两亲家互送聘礼的仪式。

此时,男方向女方送去的聘礼应有礼金、礼联、鱼肉、鸭蛋、海味、香烟、礼饼、糖果等;女方回以响糖、棋子饼,以及新郎所穿用的衣帽、鞋袜等。双方的礼饼,一般都要分给邻里、亲友。此时,女家要为女儿做“行茶礼”招待亲友,以示婚事已定,等待嫁期。待嫁新娘此时便被“软禁”起来,叫“住阁”或称“上阁”。请一些年龄相仿的女友相陪(伴阁),开始“叹情”,即哭嫁。一般多“叹”父母的恩德以及痛骂媒人割断父母和女儿之情等。此俗由来已久,清代最盛,民国时期开始逐渐淡化在女方送嫁妆来之前,男方还要行“安床”仪式。将新房粉刷一遍后,安置新床。请家境富有、儿孙满堂的“好命婆”主持仪式。摆上各种供品将床安置好后,念四句:“百年偕老,福禄鸳鸯,琴敦瑟好,牙笏满床。”最后燃放鞭炮。

嫁妆

这是一项非常繁杂的送嫁礼仪。诸如日常生活用品,除了睡床之外,都一应俱全。大致有金银珠玉、翡翠首饰、四季衣服、被褥蔡帘、锦绣花枕、银铜锡铁器皿、盅盂碗碟台椅箱柜、刀尺针指等等;其中有件绝不可少的,就是“子孙桶”(便桶)。此桶外边漆成红色,桶内装有用红穿连的铜钱、百果等,专由二人抬送,放在新人房榻侧。桶面盖上两红绿布,里面用红布写满吉利之语,备上一封“利市”。开门之日,在亲友中找一男童开盖,“利市”酬给开盖的男童。

迎亲礼

这是整个结婚仪式中最惹人瞩目的礼仪。迎要时,男方要事先到专业仪仗铺订定,仪仗铺有上、中、下三个档级,由顾主选择有高灯、大灯笼、彩亭、狮鱼人物亭、彩旗、八音锣鼓、花轿等。迎亲花轿仪仗队按预定时辰到达女方家,花轿停在大门外,吹鼓手起劲高奏,迎亲者们在大门外叫门。新娘更凄厉地哭叹。伴娘女友们则紧闭国房,向男方迎亲的人们大出难题,大索“利市”,最后由女方家长出面“调解”放人,皆大欢喜。

良辰一到,女家点起由男家送来的龙风花烛,插在祖先案前,新娘穿着红花大褂、红色长裙、头戴风冠,脚穿红绣鞋,由大妗姐从室内背出大堂,站在放于地上的大米筛上,向祖先和父母拜别。此时门外燃放鞭炮母亲拿起一块红头巾盖在新娘头上,再由大妗姐抱上花轿。在出门上轿的“路”上,由一妇人为新娘打伞遮阳,由另一妇人一边向新娘花轿撒米,边念祷吉利之语。花轿起程后,新娘的父亲、叔伯及亲族人等,要一起乘轿将新娘送至半路才返回家来。新娘如有胞弟的,也要乘轿将姐姐送至男方家,俗称“舅爷仔”,当日返家。

新娘入门后,男方的大妗姐三日内随侍在新娘身边,除寝睡外,寸步不离新娘。新娘的花轿来到男家门口停下,新娘在伴郎的陪同下到轿前躬身作揖,踢踢轿门,随即回到堂前站在事先备好的椅子上;新娘下轿,大妗一手拿着米筛遮住新娘的头顶,一手扶着新娘跨过放置在门槛上的火盆,登堂与新郎并排向外拜天地,转身向内拜祖宗,然后新郎新郎对拜。

拜毕,由特请的“寿星公”为新郎新娘祝福,举起玉如意向新娘轻扬三下,口念:“多福多寿多男子,大富大贵大吉祥。”祝福完毕,礼生(司仪)高喊赞礼:“梁鸿配孟光,五世得其昌,共挽同心结,牵红人洞房。”接着将一条长红布巾头交给新郎,一头交给新娘,由大妗和女宾们拥进新房。紧接着举行“撒帐”仪式。新郎新娘并坐在床沿,放下帘帐,由主婚人请“好命婆”向帐前帐顶撒红筷子,意祝新娘“快生贵子”。撒毕挂帐,再由“好命婆”向新娘新娘喂食莲子變,意为“连生贵子”。新郎和女宾们全部退出。大妗姐关起门来为新娘换妆,然后由翁姑设筵招待初入门的新媳妇(新抱),请两位年青伴娘和两位少女作陪。晚上闹新房

闹新房,又称闹洞房,是中原非常悠久的传统习俗。广州人闹新房,多是新郎的姑表、姨表、兄弟和朋友、同学等。其内容大多是要新郎新娘唱和,出联答对,以俚语俗语要新娘解释问题等。如是知识阶层闹新房,相对较为文雅,若是市井“小民”,多半闹得很为庸俗,弄出许多尴尬场面。’

回门

婚礼最后一项是三朝回门,“回门”又称“归宁”,即新娘三日之后回娘家。过去广州新娘的回门俗,是最具愚昧、庸俗与污辱人格的一种陋俗。

新娘回门那天,除了一般的礼品之外,还得必备有“金猪”(即烧猪),以新娘回门有无“金猪”来验证新娘是否“白璧处女”。且这“金猪”是新娘回门之时,特别由人抬着招摇过市,让人众目睽睽地进行议论。广州人嫁女,从她上轿以后,一直到她归宁这段时间里,都是惴惴不安,要等到女儿回门时与金猪一起回来才能放下心来。要是没有金猪同归,那就不知要闹出什么大乱子来了。轻则吵闹不已,重则立即发生婚变,出现退婚的恶果。这时,女家如收到金猪就会比收到任何礼物都高兴,立即将金猪分送亲友与街邻,以示女儿的贞洁。

广州本土俚语“吃猪”,大抵来源于此

广州人现在的婚礼已与旧俗不同,礼仪过程都进行了简化。但三朝回门也仍有沿旧俗者,虽礼物中已除去“金猪”验贞的项目,但宴席上无论丰俭,必须有烧猪一味,以示如意、吉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