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中回荡着他们的传说 珠海“三同”干部与双米地村村民结下深厚情谊

“三同计划”是珠海市委加强中青年干部培养,为新时代珠海“二次创业”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而做出的重要决策。做法是选派干部到艰苦地区,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让他们接受宗旨教育、国情教育、纪律教育和作风教育,从而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砥砺品质,增长才干。

珠海“三同”队员走进双米地村。

珠海的干部们离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六库镇双米地村的村民仍把珠海干部的故事挂在嘴边。

不管是劳作时还是吃饭时,忙着也好闲着也罢,大爷大妈、孩子媳妇们都常常向那8户住过18位珠海干部的人家问这问那,央求他们说说住在山外遥远大海边的那群珠海人的故事。

姐妹——幸福的黄T恤

已经过去好多天了,王洋凤大妈的心里还是空落落的。她身上的那件黄T恤舍不得脱掉,洗了穿,穿了洗,已经好多遍了。做饭的时候,她总是多抓了三个人的米;炒菜的时候,她想起了几个珠海女干部一直叮咛她要少放盐;喂猪的时候,猪来抢食,她想起了四姐妹咯咯的笑声;除草时,耳边又响起她们四个一起在苞谷地里边劳动边唱的歌:“幸福的花儿竞相开放……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歌声伴着她脑海中的画面,一遍又一遍地过着电影。

6月23日,珠海女干部杨静、黄萃、邓未一住进村民王洋凤大妈家,就开始以姐妹相称:大姐是王洋凤,大妹是杨静,二妹是黄萃,邓未是三妹。她们比完了年龄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她们四人分属四个民族,大姐是傈僳族、大妹是汉族、二妹是壮族、三妹是畲族,这四姐妹,成了民族大团结的象征。

“三同”队员在地里除草。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个简陋的农家小院里,四个不同民族的姐妹从祖国的东南到西南,走到了一起,住到了一个屋檐下。因丈夫和孩子都外出打工只剩王大姐一人的小院顿时热闹起来,三位珠海妹妹教怒江大姐如何做出更健康美味的饭菜,农村大姐则教城市的妹妹们如何喂好那些嗷嗷叫的猪。

这里的地都是坡地,妹妹们第一次到地里除草时,站都站不稳。于是大姐手把手地教她们,妹妹们渐渐学得有模有样了。

邓未说:“在城市长大的我现在已经可以熟练地喂猪和除草了,这些日子的生活让我对农民、农村、农业、扶贫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杨静说:“这里的贫穷震惊了我,这里人们的淳朴和善良感动了我,我发誓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下雨路滑,泥泞的路上黄萃摔倒了,硬硬的石头划伤了她的背。一位村里的老大爷将她扶起来,用粗糙温暖的大手不停地给她按揉摔伤的后背,用黄萃听不太懂的傈僳语问长问短……黄萃的背不疼了,眼泪却下来了。黄萃想起了她已经去世的父亲,在遥远陌生的大山里,一位陌生的少数民族老大爷让她又感受到了曾经失去的父爱。

15天后离别时,四姐妹在“众目睽睽”下抱在一起,哭了起来。

四姐妹分别时相拥而泣。

大姐穿着妹妹们送她的那件她特别喜欢的黄色T恤,从山上的家里下来,一直送到路边。她不停地挥手、抹泪,直到车走远了,直到再也看不见了,她还站在路边,渐渐变成了一个黄色的小圆点……

路灯——温暖回家的路

记者一进村,村小组长林老幺就拉着记者去看路灯。

记者说:“上次来没看到你们村里有路灯啊。”

林老幺布满皱纹的脸笑开了花:“这是新装的!太感谢珠海‘三同’队员了,他们看到村里到了晚上就一片漆黑,村民走夜路危险,便给我们装了这灯,太阳能的,又好看又先进。”林老幺指着一盏盏崭新的路灯非让记者拍照不可,就像是在显摆家里的宝贝。

“三同”队员余承坪和黄南荫不约而同地说:“这里虽然贫穷落后,但是群众对村干部很信赖,干部们也都是一心为群众谋利益,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路黑,装灯!怒江所需,珠海所能,群众的生活,就应是干部的作为。他们想到做到,雷厉风行,每人都各尽所能地联络珠海的企业、落实资金和施工单位——十五天时间,他们帮助双米地村民实现了一辈子的愿望——村里终于有了路灯。

“三同”队员为双米地村民新装的路灯。

双米地村还有一个老大难问题:粪便很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人畜同居,二是没有厕所。“三同”队员们一开始很不习惯这样的环境,但当他们了解到当地有一种说法“越是屎多的村寨表明饲养家畜多、村民越勤劳”时,便不觉得臭了。在情感上与村民接近的同时,他们也在想办法为村民建厕所、修化粪池,虽然到离开时厕所还没建起来,但他们已经把这件事提上了议事日程,承诺会继续帮助村民。

“我们与村民一起,除了干农活,还修路、铲粪,更联系了珠海的企业落实资金装路灯、修厕所……半个月一晃而过,就要分别了,真是舍不得……”男儿有泪不轻弹,“三同”队员罗金波说着说着却哽咽了。

思念——另类的小伙伴

珠海的“三同”干部们走了,想他们的,不仅有人,还有动物和牲畜。

王洋凤家的看家狗叫大白,爱客人如同主人,对每个珠海干部都很友善,干部们也把王大姐的家亲切地叫做“大白家”。干部们走了,大白和主人一样依依不舍,主人抹眼泪,它一声不吭地蹭着主人的裤脚,两眼放出忧伤的光。

但村里的狗不都像大白这样。“三同”干部陈萍一进村就被一只认生的狗咬了。珠海驻怒江扶贫工作组的同志听说此事,连夜进山将陈萍接下山送往州医院。打了针后,大家都劝陈萍在医院观察两天,可是倔强的她坚持第二天就返回了山寨。

珠海“三同”队员进驻双米地村。

陈萍离开时,狗已经认得人了。主人送行,它也随行,仿佛知错般地耷拉着脑袋,悔不当初。

陈萍也早已经不怕它了,此时她和同住的队员叶文卿满脑子都在想:如何帮助年轻的房东阿敏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活出新的人生。

珠海“三同”干部们走后,最孤寂的恐怕是茶路生家的牛了。这头大牛做了“三同”队员谢树彪和周锡川半个月的“枕边人”。 它的“卧室”与谢树彪和周锡川的床隔着一层薄薄的、缝隙很大的木板条。这是户主茶路生家最好的房子了,只有两个在外打工的儿子回来结婚时才能住这里。

入夜,大牛甩着尾巴打蚊子,啪啪啪的节奏整夜伴着老谢和老周入眠。半个月下来,老谢和老周的脸黑了,肚腩没了,更阳刚、更有活力了。同样变黑变瘦的还有沈汉国、邝俭雄、范时杰、高磊、刘高路等,这里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辐射强,下雨天也会晒黑,更何况在田野里劳动。队员们外形上与村民接近了,心也与村民更近了。

“三同”队员与村民拉家常。

正如“三同”队员谢明华所言:“在双米地村,我经历了许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露天用山泉水冲凉、第一次踩着满脚的屎走路、第一次在山崖边摔倒……”与乡亲们的感情就是在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中建立起来的;干部们的身心也是在这一次次摸爬滚打中变化和成长的。

今天,珠海的干部们走了,他们给双米地村留下了温暖的灯光和爱心,他们更从双米地村学到了吃苦耐劳的本领、筑牢了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思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