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县一对农民夫妇20多年赡养4位孤寡老人

出身贫寒,身兼重负,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去照顾那些并没有赡养义务的孤寡老人?这些外人眼中的疑惑,并不是富县农民陈万明所考虑的。20多年来,他在自家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坚持赡养4位孤苦伶仃的五保户老人,用朴素的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疑惑

五保户老人怎么住在别人家?

近日,富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孙佰宏深入该县北道德乡看望贫困户,当走访湫塬村五保户郝以平时,乡镇干部却将他领到了村民陈万明家。

“这个老人怎么住在别人家,是借住在这里的吗?”乡干部告诉孙佰宏,郝以平不是借住在别人家,而是几十年了一直和陈万明住在一起。的确,在外人看来,这样的情况很新奇,但对于已经照顾老人几十年的陈万明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原来,陈万明先后照顾着同村熊尚红、李秀英、郝以平、李有4位孤寡老人。四位老人都没有子女,所以平日里对邻家的陈万明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感恩老人们的照顾,自成年有能力后,陈万明一直在尽自己所能来照顾他们,为老人养老送终。目前,李有、熊尚红、李秀英三位老人已相继离世。

“有我一口吃的,就绝不会叫你饿着!”

郝以平今年72岁,老家是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人。1962年,他和母亲、弟弟来到富县,在北道德乡寺儿河村落了脚。寺儿河村是北道德塬下的沟道村,偏僻闭塞,森林茂密,土地较多,是外地逃荒人的避难地。1968年,母亲和弟弟返回山东老家后,郝以平一个人留了下来,一直未婚娶,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生活。

同村的陈万明今年50多岁,从他记事起,郝以平就与自家来往较多,经常帮父母干活,带领他们兄弟几个砍柴、放牛、锄地,是个老实本分的庄稼人。

由于寺儿河村不通电、不通水,上世纪80年代,不少村民开始投亲靠友往外搬迁。1980年,初中毕业的陈万明随父母搬到塬面上的湫塬村。此后,寺儿河村就只剩下几户无儿无女、无亲可投的“五保户”,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这里面,有郝以平、李有,还有熊尚红、李秀英夫妇。

搬到塬面上后,陈万明不放心寺儿河村这些留守的老人们,隔三岔五去看望他们,捎得买米、买油、买各种生活用品,成了老人们离不开的“交通员”。

1996年,政府将寺儿河并到湫塬村,陈万明劝这些老人们搬到塬面上,但老人们故土难离,一把年龄都不愿意再折腾。他找到郝以平劝道:“老郝叔,你如果信得过我,就搬出来和我一起住,有我一口吃的,就绝不会叫你饿着!”

在郝以平的眼里,陈万明是个善良的娃娃,看不得别人受恓惶。凭着对他的信任,郝以平简单地收拾了东西,搬到了湫塬村陈万明的家。其时,陈万明和妻子李莲红刚结婚,与父母分家单过,房子还是租借别人家的。几年后,他们才盖了五间新平房,专门隔出来一间给郝以平住。

“过去都是自己挖锅灶,自从住到万明家,他们吃啥我吃啥!”22年来,郝以平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与陈万明夫妇一起劳动,一起生活。先是种烤烟,后是发展苹果,日子越过越好,感情越处越深。“每天早上一颗鸡蛋,还常给我买新衣服!”郝以平的幸福日子,湫塬村许多人都看在眼里,羡慕在心里。

前几年,北道德乡敬老院建成后,乡干部曾上门动员郝以平搬进去住,靠政府来养老。但郝以平去敬老院转了一圈,又是摇头,又是摆手:“不住,不住,还是万明家住下自在!”

舅舅独自居住遇意外

他决定将老人都接到家中

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异乡人,陈万明尚且如此关心;对有血缘关系的老人,陈万明更是照顾有加。李有是陈万明的隔山舅舅,和他母亲是同母异父兄妹。像郝以平一样,终生未娶,也是个苦命人。早在寺儿河村居住时,陈万明父亲就将李有落户到这里,以拦羊为生。

后来,陈万明父母将李有接到了湫塬村,过了10多年相对安稳的日子。2007年,父母相继去世后,照顾李有的重担就全部落在陈万明肩上。因李有独自居住,陈万明要隔三差五送去些米面油,平日里悉心照料。

2007年中秋节前夕,陈万明一大早去给舅舅送月饼和猪肉时,发现饭还在锅里,却房前屋后找不见人。陈万明隐隐感觉到出事了。后来,在村民的帮助下,在一处沟崖下找见了舅舅的遗体。

舅舅意外离世,悲痛之余,陈万明也开始反思,“还是将老人接到身边住放心一些”。安葬了李有后,陈万明回家和妻子商量将熊尚红、李秀英两位老人接到家中照顾,李莲红一口答应。

“感恩以前的帮助,凭着良心做点事”

熊尚红和李秀英无儿无女,早年间收养了一个女儿,长大后招了个女婿。女儿生下孩子四个月后,不幸因病离开人世,女婿不久后也离开。老两口把外孙女养到四岁时,女婿上门强行将孩子带走,剩下老两口相依为命,日子过得清汤寡味。

这个外孙女就是李莲红。尽管没有血缘关系,但老两口将莲红看得特别稀罕。李莲红长大后,熊尚红、李秀英便将她介绍给了过去的邻居陈万明。

熊尚红、李秀英搬来后,一日三餐都是李莲红照顾。两个老人年届七旬,病病灾灾如同家常便饭,给这个家庭既带来了不少温暖,也带来了许多麻烦。“这两口对老人的好,一些人对亲生父母都做不到!”该村村支书张经合最熟悉万明家的情况,也常常被他们的孝心所感动。

2009年4月,熊尚红突发心梗去世。同年10月,李秀英患脑溢血,瘫痪在床。从此,李秀英吃喝拉撒全在床上,李莲红既要给她喂饭、洗衣,还要擦洗身子。后期,李秀英又患上老年痴呆症,连家人都不认识,照顾起来就更加苦重了。

“那时候,满屋子都是尿骚味,开窗通风怕把老人吹感冒了,莲红就让娃娃去沟里割艾草回来,拧到一起晒干,每天都点燃放屋里熏一会,完了又赶紧拿出来,怕烟味太浓呛着老人。”此情此景,邻居谢玉珍记忆犹新。2014年,李秀英老人病情加重,与世长辞。

“我打了一辈子光棍,到头来万明一家却把我当亲人看,真的是前世修来的福分。”郝以平乐呵呵地说。

陈万明却在一旁摇着头说:“他们帮我和媳妇度过了当时的困难时期,我们就是感恩,凭着良心做了点事。”令陈万明欣慰的是,自己的这一举动影响了子女,现在孩子懂事又孝顺,希望能将孝老爱亲的传统传承下去。

华商记者 贺秋平 通讯员 吴迪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