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今年上半年结婚的新娘子,你有没有去娘家“歇夏”?

过去,在慈溪民间有一个古老的传统风俗:凡是刚结婚过门的新娘子,到夏季来临时都要经历一次回娘家与丈夫分开过二个月左右的时间。

如果是下半年结婚的新娘子,就在次年的夏天,这个习俗的名称叫“新娘子歇夏”。

新娘子歇夏的时间,一般在农历夏至节气过后,出了梅雨期,把家里衣被鞋帽袜子都经过晒梅后。

然后娘家派人到女婿家里上门来接女儿一起回家,也有派人来了之后新娘子等几天再单独回娘家的。

新媳妇回娘家歇夏前,公公婆婆要为新娘子备些礼品,送给亲家翁,还要塞给新媳妇一定数量的“红包”,并把用牛皮纸或报纸剪成的全家人大小鞋样让媳妇带上。

新娘子在歇夏的日子里,除了在娘家休息之外主要任务是为公婆全家老小做鞋。

新娘子往往在母亲的帮助下,按照婆家带来的鞋样尺寸,为丈夫家公婆、叔伯、弟妹做一双双新鞋,俗称“头埭鞋”。

其含义是新娘子第一次回娘家做成的鞋,作为孝敬丈夫全家人的礼物,也是新媳妇很敬重夫家老小的意思表达,另一方面也展示新娘子的手艺水准。

那时做布鞋都是由手工操作,有一系列的工序,主要是鞋面与鞋底两个工艺流程。

鞋底工序最复杂,先用经过晒干的毛笋壳,俗称:“箬壳”,上下两层竖放,中间一层横放以线固定,再按婆家带来的大小鞋样剪出底样,随后将箬壳鞋底圈缝起来,做成鞋底的小样。

然后,在鞋底的小样上层层贴粘上家中做衣服、裤子时剪下的各种布角,最后贴粘一层自己家种植棉花织成的白布,按鞋底尺寸大小把边口翻入在内。

这样一双一双地把丈夫一家人的鞋底粘好后,就开始纳鞋底,俗称:“切鞋底”。

“切鞋底”的针脚也是一项手艺活,纳得好的鞋底不但针孔排列均匀整齐,而且针脚深浅一致,都是一个平面,有的还会使用彩色线纳出图案。

一双鞋底缝针精致细巧,足可以品评出新娘子的手工技术。

做鞋面是剪粘鞋的面圈,俗称“做鞋帮”,先把家里的白土布整理出来,裁成一块又一块的方形布,然后用煮熟的大麦粉糊粘在布片上,粘贴上做鞋面的洋布(直贡呢、线呢,深蓝色花纹布等)。

再将它平贴在摊开的竹簟或门板上晒干,俗称“布帛”,作为衬鞋面里子的布垫材料。然后把鞋面与鞋底缝合在一起,俗称“上鞋”。

最后一道工序是用鞋木楦头在喷过水的新鞋上嵌楦头,直到鞋帮塞实、鞋面没有褶皱,在太阳底下晒干,一双新鞋才算完成。

从现代生活角度来看“新娘子歇夏”这一传统风俗也有文明和科学的意义。

过去的人们意识到频繁的性生活有害身体,特别是夏季更要加以克制,年轻夫妻血气方刚,新婚之后难以节制,设置第一个夏季新娘子回娘家歇夏的风俗,让年轻夫妻分开两个月生活的时间,对保住双方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作用。

同时,假如女子已有了身孕,歇夏有利于保胎。另外,通过新娘子歇夏的时期为公婆家人做“头埭鞋”,以示对公婆家人的孝敬,也利于家庭和睦。

图片来源网络

摘自慈溪民间艺术家协会《大塘河》

编辑:maomi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