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个省的人都爱读什么书?

文 | 周作鬼

沿海读文学,内陆爱官场。

南方很文艺,北方略重口。

中国不读书!很多年前就有媒体拿出一个又一个统计,说明中国的人均阅读量多么多么低。可读书是闲暇的事,忙于生存的当代中国人,哪有时间好整以暇地坐下来读读书?

都说人丑就要多读书,外面没有颜值,肚里还有曹植。乔治·奥威尔指出:“除非你与图书有某种职业联系,否则你发现不了大多数图书有多么糟糕。”中国的图书市场尚未规范,更是如此。人丑,还给一堆丑书我们读,就是造孽了。

“文明的孩子”布罗茨基说,“我是我所读过和所记得的东西的总和”。那么中国各地的人民,读过各种各样良莠不齐的书之后,得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总和”?

▲ 在候车室和车上,常常可以看到外国人捧着书在读。图/腾讯

广东:最爱读书,最爱文学

广东怎么看都是一个商人和土豪,不像文化人。但广东恰恰是全国最爱阅读的地区。2014年当当网图书统计,全国每卖出6本书就有1本送往广东。据京东统计,2015年广东地区购书量全国第二;在号称销售规模是京东图书三倍的天猫图书,广东排名第一。

2014-2015年在当当网购书最多的十大城市,广深两城稳居冠亚军,东莞连续两年挤进全国前十。“新世相”说有73%的东莞受访者把“爱读书”列为择偶条件,真不是东莞市民为了泡妞假装风雅。有钱了,该文艺一下了。

去年广东人在当当买得最多的15本书,全部都是文艺和商业类,是全国唯一不爱买工具书的省份。其中东莞人最爱读的书是《追风筝的人》。所以别再说东莞人乃至广东人追求的是金钱和肉欲,他们追的是风筝与风。

▲广州方所书店的讲座。图/方所

两湖:最爱读华语文学

两湖人戮力于建立现代中国,如今又是中国主要的红色革命老区,所以说两湖人最爱国,不算夸张。这里的阅读趣味非常“中式”。2015年湖南图书馆借阅榜前10名多为中国当代文学著作,《平凡的世界》已经连续十几年占据借阅榜榜首,而唯一进入前100名的外国文学著作是那本孤独的《百年孤独》。

湖北人更爱现代以前的文史著作,据2014年湖北全民阅读办公室调查,《鲁迅全集》《明朝那些事》《世界历史上下五千年》均是湖北人的top 10之选。唯一进入湖北前十的当代文学著作,是郭敬明的《小时代》。小四的“老冤家”韩寒,则成为了湖北人最爱的三位作家之一,另外两名是莫言和鲁迅。

▲中国当代文学著作在湖南湖北非常受欢迎。图/电视剧《平凡的世界》

江右和闽南:不走寻常路

江右自古风流,前有陶渊明采菊东篱,后有黄庭坚开辟诗派,再有陈寅恪倡导“独立自由”,一直是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重镇。当代江西人却不大喜欢读文学名著,2013年省图借阅榜无一本名著,文学类前三名是《杰罗尼摩的欢乐假期》《四个调皮蛋》《妖孽,别捉我!》,网络小说和武侠小说更受欢迎。

从福建图书馆的借阅榜上看,福建人的阅读趣味新锐且洋气。2015年福建人借得最多的文化类图书是新周刊前主笔胡赳赳的《理想不死》,而文学类前10名既有大众文学作家村上春树的《遇见百分之百女孩》,也有小众而精致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更有品位的是,社科类第二名是《国家为什么会失败》,难怪福建产生了那么多商人和移民。

▲福建人的阅读趣味既新锐又洋气。

包邮区:最爱四大名著

江南一带盛产状元,仅在清代,这里就走出了58名状元,占全国总数的51.78%。对江浙沪皖的居民来说,人文传统确实对阅读趣味有所影响。2015年浙江所有公共图书馆外借总排行前10名都是中外经典文学著作,其中前四名就是“四大名著”。

上海图书馆今年发布的报告也显示,上海人最爱的作家除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小说家,就是唐家三少、南派三叔等网络文学大神。由于网购便利和公共图书馆发达,以上数据远远不足以概括包邮区的阅读状况。“繁花”(金宇澄著作)盛开的上海,全市图书馆借还量达到6326.9万册次,人均外借量达29.4册,阅读趣味更多元化。

▲浙江人爱读四大名著。

西南:文艺得要死,高深得莫测

生活在西南地区,“爱读书”的人是非常受欢迎的。云南,中国所有诗人和文青的田园牧歌。“每个偶然路过的诗人、画家、民谣歌手,都忍不住浑身一颤,掉落满身的文艺细胞,感叹上一句,大理,真是一个好得不像话的地方。”作家毛利这样说。

好山好水好寂寞,一位在大理开客栈的朋友已经投入2016年的买房潮,置业广州,离开云南,理由是大理“屌丝太多了”。四川和重庆的男男女女大多把“爱读书”列为择偶条件,其中四川省图借阅量第一的书是《心理罪》,而重庆图书馆借阅榜前两名是《宝鉴》和《秘藏》。看来情场如战场,相亲如鉴宝,都要学精了再下场。

▲网剧《心理罪》

西北三省:帝王崇拜,爱读官场文学

陕西是秦、汉、唐帝国的核心地区,这段历史也是老陕历来津津乐道的。一套六册的《大秦帝国》,自出版后年年进入公共图书馆借阅榜前列。甘肃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左伏羲,右女蜗,天水一郡直启赵宋三百年盛世。甘肃公共图书馆借阅榜,泰半为历史类图书,大部头《史记》排名第一。

宁夏在旧时靠近边疆,如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人的阅读趣味偏向实用性。一本《中医高手》,多年来都是银川市民最爱的十大图书,2016年上半年借阅量第一的是《靠山:做官是一门学问》。

▲对《大秦帝国》的喜爱,无人比得过陕西人。

山东山西:吸着雾霾,关怀世界

山东山西在清代以前是“儒省”。现代以后,两省都是重工业大省,但产能落后,污染非常严重。山东的雾霾灾害,不比煤省山西差多少。

他们吸着霾,怀着“修齐治平”的理想。据2016年4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发布的报告,山东人最爱读的内容是新闻时政类。山西人更从“键盘侠”走向“理论侠”,最爱去图书馆读毛主席。据山西省图统计,去年借阅量最大的十本图书,有7本和毛主席有关。

▲山东山西人喜欢读新闻时政类的内容。

河南河北:课外拼不过,拼课内

据说河南人和河北人互相瞧不起对方已久,在读书一事上,河北人略输文采。在近年各大电商公布的阅读城市排行榜,从来没有见过河北城市的身影。河南本来也不知名,今年郑州却爆冷闯进亚马逊十大阅读城市第二名,而且郑州人的书单中有60%是文学图书,既有《百年孤独》《活着》《平凡的世界》等路边摊常见名著,也有《花千骨》《芈月传》等网络文学新军。

河北人的课外阅读可能不如河南人,在上学读书一事上,绝对超过南边的兄弟。“头悬梁”式的复习方法便是河北人发明的,如今正在衡水中学集中营式的高考补习班全面实行。

▲2016年1月,郑州女子扮“芈月”摆擂征婚。

京津:最爱鸡汤和养生

几乎在所有图书消费排行榜上,北京都是购书最多的城市。北京汇集了全国最多的图书馆,还有万圣书园、单向街书店、三联书店等人文书店,学术阅读旺盛。但大学生和文艺青年的阅读趣味只是小众。

对于艰苦奋斗的北漂来说,鸡汤才是刚需;对于养尊处优的北京人而言,养生最是要紧。据《2014-2015年度北京市全民阅读指数综合报告》,北京居民最爱读的书是健康养生类。

天津人呢?中老年男性喜欢在午休和睡前来点“深度阅读”以助眠,而年轻的大学生们有一颗去西藏洗涤心灵的心,《藏地密码》连续几年进入大学借阅榜前列。

▲养生和鸡汤才是北京读者的最爱。

东北三省:独爱“皇妃”

据新世相调查,沈阳是看书速度最快的城市,沈阳人每月读书超过4本的人最多。至于什么书才能代表沈阳的趣味,还是要问问大众图书馆。黑龙江图书馆的借阅榜上,既看不到“四大名著”,也看不到其他中外经典名著。

而据《辽宁日报》报道,奉天城四家权威图书机构的销售top1是《幻想大王奇遇记》《门诊处方全书》《鉴宝高手》《杀手皇妃》,top10书单中没有一本是纯文学著作。东三省是满清龙兴之地,当地人似乎特别喜欢标题含有“妃”字的网络小说,吉林长春图书馆的top10就有三本:《冷皇戏凤》《特工狂妃》《天命皇妃乱军心》。

东北经济一直在“复苏”中,东北人的阅读一直在“幻想”中。

附:九位名人的读书口诀

1.朱熹:“二十四字”法

宋朝的著名学者朱熹,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遍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均有研究。他在读书方法上,总结归纳“二十四字”阅读法,该法是由“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著紧用力、须教有疑”24个字组成的方法。

2.苏轼:“八面受敌”法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他的《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苏轼在信中说,年轻人读书,每一本好书都读它几遍。好书内容丰富就像知识的海洋,读书时人的意识指向一个方面,就像打开了一扇窗口,不能使各个方面的知识进入视野,读一遍书只是获取了意识指向的那个方面的信息而已。所以希望读者每读一遍都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

3.顾炎武:“三读”读书法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很会读书,也很讲究读书方法。他的“三读”读书法即“复读法”、“抄读法”、“游戏法”。他给自己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复习冬夏两季所读的书,即半年读书,半年复习,把阅读和复习交叉进行,有效地增强了记忆力。

4.贾平凹:“触一通三”法

贾平凹认为,书之为友不能一日不交;书是财富,要逼者自己静心地读书。他将自己的读书方法总结为“触一通三”法。他认为读书面不可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武术、绘画、舞蹈……

5.老舍:“印象”法

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

6.鲁迅:“跳读”法

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7.巴金:忆书法

巴金先生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他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

“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温故知新,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

8.毛姆:“乐趣”读书法

英国作家毛姆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

9.列宁:批注阅读法

列宁酷爱读书,他读书时很喜欢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下内容丰富的评论、注释和心得体会。有时还在书的封面上标出最值得注意的观点或材料。一旦读到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他还在书的扉页上或封面上写下书目索引,特别注明书中的好见解、好素材及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论断的所在页码。

每当读到精辟处,他就批上“非常重要” “机智灵活” “妙不可言”等,读到谬误处,就批上“废话!” “莫名其妙!”等等。列宁的重要著作《哲学笔记》就是在读哲学书籍时写的批注和笔记汇编而成的。它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来源 | 新周刊

审核 | 喵大大 排版 | 花兔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