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一个名叫《1818黄金眼》的电视新闻节目火了,是的你没看错,就是电视新闻节目,我也没料到有一天我会因为看新闻而笑的前仰后合,简直是大家的快乐源泉。
今天我要讲的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节目,大体内容是这样的:
对古玩比较感兴趣的小王,在水沟边无意发现了一个宝贝,小王见此物黑得发亮一看就不一般,随后把它拍照发给江苏某拍卖鉴定公司,拍卖公司鉴定该宝贝为石太岁,也就是传说中的肉灵芝,是最上等的太岁品种,市场价格为十万块钱一克。小王的姐姐表示这个石太岁有1620克,最起码也值一个亿了。
随后鉴定公司向小王收取了500元的鉴定费和5000元的服务费后消失不见,到这里姐弟二人还没有意识到上当受骗,甚至弟弟还切了“太岁”泡水喝……
再然后就是小王姐弟二人找到了节目组再次寻找专家鉴定,这里重点来了,鉴定的时候专家一再闪烁其词不肯正面回答,直到记者透露出这个“太岁”是水沟边捡来的,专家瞬间松了口气,并表示:
——捡来的可以说实话。
其实在紫砂圈子里找人鉴定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壶友入手了一把心仪的紫砂壶,高兴之余难免会把这好不容易到手的宝贝拿出来“献献丑”,让“行家”掌掌眼,估估价什么的。
但其实,“估价”是个比较“玄”的活儿,找上门来估价的,有的一窍不通,有的半瓶醋,有完全听话的,有将信将疑的,还有不服气的。所以,不少圈子里的人,哪怕是行家,也不轻易“冒充”专家给人鉴定估价,因为有时候,这还真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术业有专攻。这一行里,没有人敢说完全吃透了整个市场形势。玩壶越久,懂壶越多,张嘴也就越慎重。
影响一把壶的因素太多了,不仅要从泥料品质、做工优劣、作者名气、有无瑕疵、是否获奖、销售渠道等定量去考量分析,还要考虑到文化、内涵、创意、主人的喜好等多种变量。
前者,没有个十年八年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不敢妄言。而后者,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沉淀,没有对消息来源的全面掌握,乃至对人心理的研究,任何一个环节不清楚,结果都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又怎能随意估计?
在这里也真诚的对各位壶友说,玩壶,只要路数来得正,渠道放心,是真的紫砂壶,剩下的只要你觉得这个东西值这个价,那就值了。玩壶嘛,不就是因为喜欢,哪是明码标价的数字可以真正衡量的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