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的丽娃河畔24小时书屋有来头,茅盾在《子夜》里就曾写过

昨天是坐落于华东师大的“24小时阅读空间”正式对外开放的首日,络绎不绝的读者在午后的时间段里达到了人数顶峰。但来到丽娃河畔的读者,很少了解到,这也是一个站在历史巨人肩膀上的阅读空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此处便是一个文艺青年的聚集地。

图说:丽娃河畔 官方图

茅盾名作《子夜》中有一节就是专写这“这神秘的丽娃丽妲村”的,他当时住在不远处的愚园路。除了茅盾之外,穆时英、徐志摩、邓拓等作家都曾经在丽娃河畔相聚、徜徉、相谈,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汤涛告诉记者,当时北京知识分子受到军阀压制,纷纷到上海寻求出路,丽娃河畔的大学就成为文人们的相聚之地。“因而,可以说,这个空间延续着近百年前的文化传统。”

走进“24小时阅读空间”,棕色调、波浪式的格栅从地面延伸至天花板,其间摆放着书和书架。 设计师说,波浪形象征丽娃河,而层层的格栅就像是被风吹开的书本。200余平方米的“24小时阅读空间”内,约2000册图书由华东师大出版社精选而出,以人文社科和教育类新书为主,并将定期更新,供读者免费阅读。如果想购买回家,也可以扫描二维码下单,享受“试读在空间,快递到家门”的服务。

图说:坐落于华东师大的“24小时阅读空间” 官方图

作为阅读空间的运营人、民俗学博士张海岚介绍,阅读空间内,饮品的研发和服务,由华东师大优秀学生创业团队“無亦無人文美育茶空间”提供。团队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院的学术背景,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中的美育基因。共有来自华东师大12名学生参与“無亦無人文美育茶空间”,从茶饮品开发、制作,活动策划到课程设计、主讲,小伙伴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团队不仅将六大茶类的非遗传承人的茶作品引入阅读空间,带领师生体味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还从欧洲、日本、南非等世界主要茶产区采购原料,展现世界不同地区的饮茶习俗和文化。目前,团队已经开发了剪纸和三林标布两种非遗传承体验课程,将在空间内定期开放。

图说:阅读空间内的饮品 官方图

24小时阅读空间的诞生,不仅使师生们有了一个可以随时随地阅读栖息的空间,华师大开放的校园,也为周围的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翻开书本阅读的地方。与其探讨到底有多少深夜阅读的需求,不如说是树起了一个文化地标,“无论多晚,只要你需要一个静心阅读的空间,这里永远亮着一盏灯,有一张书桌、一杯热茶等着你”。张海岚说。

下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大夏书店即将开张,届时,大夏书店、24小时阅读空间、相距不远的读者服务中心三者联动,形成阅读的流动线路,“爱”在华师大,也是“爱读”在华师大。

夏末荷香,与三两同窗结伴而来,品一盏香茗,执一卷经典,于优雅学府之中,享自己的阅读天堂,与历史上的文人精英徜徉在同一片河畔,是何等惬意之事。(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