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章:“我快90岁了,还一直坚持经常画画,不能停笔”

陈金章老师近照

陈金章,国画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历任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岭南画派纪念馆副馆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9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陈金章老师带领口述史拍摄团队去住所途中。龙成关摄

广州美院“987口述史工程”陈金章老师访谈信息

受访人:陈金章老师

采访人:许俏文

摄像:文三原、龙成关、何铭迄

采访时间:2018年5月29日

采访地点:广州美术学院老干部活动中心、陈金章老师家中

音视频总时长:245分钟

采访前采访者与陈金章老师进行沟通。龙成关摄

陈金章老师向采访者介绍画册作品。龙成关摄

陈金章老师与采访团队部分成员合影。龙成关摄

陈金章访谈文字摘录

回忆广州市立艺专

当时我的老师是关山月,他是我的班主任,我们班有12个人学国画。那时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校长)高剑父,他这个人口才非常好,经常给我们讲画画的一些道理。在开会的小礼堂里挂很多画给我们看,一张一张地给我们讲这个画好在哪里。

1954年和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同学合影

高剑父讲课很生动的,有一次我们画金鱼,他又走进课室来看我们画金鱼。他说,你们要注意,金鱼的尾巴很重要。尾巴动,这条鱼才能够游;尾巴不动,这条鱼就停止在这里了,所以你要画这条鱼往前游,尾巴一定是动的。他讲得很生动,他讲的东西我一辈子都记得,这些东西对我们初学画画的学生来讲是很难得的。他说一定要了解你想画的东西,不一定要画出来,但一定要理解这些东西,你才有可能画好这些东西。

与关山月老师合影

谈教学:带学生慢慢观察体验

我主要带他们(研究生)去各个地方体验生活,我亲自带他们去。有一次,我带他们到长江体验生活,到了宜昌,我不坐那些大船,改坐小船。我们先到宜昌住几天,又坐船到其他地方住几天,那时一直在长江走了一个月才到了万县。我们每一个地方都待几天,到小县城体验生活,住在农民家里面。农民对我们相当好,我记得到了一个农民家里住,他们把新的棉被给我们盖。我们都是这样慢慢走,慢慢观察体验,不是走马观花的。我主张一定要住下来,一定要住上几天,看看那里的生活是怎么样的,看看那里的人是怎么样的,那里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1951年和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同学合影

《南方的森林》

有一次我带陈新华他们去海南岛,住了59天,在尖峰岭住了59天。当时他们都想走,我就不走,我说就在这里补课,你们都不懂得画树,一定要在这里画好树。陈新华、刘书民带着其他同学在那里住了59天,回来时每个人都瘦了很多。那时候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大家都瘦了很多。最后我就搞了一个创作,叫《南方的森林》,南方有全国唯一的热带森林,那就是海南岛,从海南岛回来后我就画了《南方的森林》。参加了全国美展,后来就送给国家了。

《南方的森林》

谈创作:没有感受不能画画

有一次我们到了太行山,那里山楂刚刚丰收,家家户户都在切山楂。我以前知道山楂是可以做药材的,我就问那些农民:“你这个山楂有什么用?”他说:“很高兴,今年山楂丰收,我们有饭吃了!因为太行山没法种粮食,我们就拿山楂去换米回来,一斤山楂可以换两斤半米,今年山楂丰收,我们有饭吃了。”听他这样讲我就很感动,后来我问:“你们这里有没有大的山楂树?”他说有,500年的都有,他们带我去看,回来我就创作了一幅画《山楂红了》,现在还在我家里面放着。心中有感觉才能够创作,假如当时农民没有这样讲,没有触动到我,我不会想到画山楂。没有感受不能画画,所以很多画我都是因为有感受才画出来的。

带领学生深入生活

黎老扭转了一些人对中国画的偏见

我认为在目前中国,好像黎老(黎雄才)这种老师是很难找到的,黎老在抗日的时候被困在西北,在西北困了三年,他画了一千多两千张写生,这样就把黎老的写生基础打得相当好。后来黎老到武汉防汛,那时候毛主席说要保卫武汉,那里有条大堤,我们都去过那条大堤防汛。黎老那个时候还不到40岁,差不多40岁,他一个人在大堤下面画画,我在堤下劳动。那个时候他很艰苦,一个帆布袋装着几个馒头,一点榨菜,带了一壶水,踩个单车,就一直在堤下面画画。从早上画到差不多下午、晚上才回来,画了很多防汛的图,我也看着他画。当时黎老回来以后,画了差不多一年,画了很多防汛的画,我觉得到目前为止,这些画还属于“纪念碑”性的,画得非常好。

与黎雄才老师合影

刚刚解放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国画没有前途,认为国画很落后,但黎老的画展出以后,全国轰动,有文章写道:“国画不仅能反映山河,还能反映战斗生活。”《武汉防汛图》不知画了多少人在这里面,画了千军万马在战斗,所以人们知道了国画不仅可以画山河,还能反映战斗生活。黎老扭转了一些人对中国画的偏见,到目前为止,《武汉防汛图》还是相当好的画,你们可以看看这个《武汉防汛图》,那线条真的很了不起,那都是全靠他在西北三年打下的写生基础,才能够画出这么出色的防汛图。

与学生在清远写生

“60岁以后才真正懂国画。”

我使用毛笔大概有六七十年了。我想,我自己真正懂得中国画,真正熟练这个毛笔,确实要磨练很久。中国画画下去要准,不能改,油画不一样,可以改,但中国画不能改。画中国画最重要的是“一笔画”,这是要下功夫的,画里面如果有几笔坏了就不是好的作品。画线条的功夫很重要,要熟练这个笔,控制这个笔,很自由地控制这个笔。我要这笔浓就浓,淡就淡,这个需要磨练很久。

1954年作者下乡体验生活和住户孩子在一起

中国画,慢在构思构图

慢慢画,是要慢在什么地方呢?慢在构思构图。构思构图很重要,你没有慢慢形成的构思构图就不能动笔,一定要构图比较完整了才能动笔,这个就是“慢”。起码要考虑一两个月,构思构图才能够成熟,不是那么容易的,考虑构思构图形象很重要,所以这样会慢一点。

构思构图成熟了,就要看用笔和细画。细画就是决定用多大的笔,用多长的线条去画,表达这些都要考虑得很成熟,所以画起来我主张用笔不能太快,应该快的当然可以快点,应该慢的就要慢慢画。线条吸到纸里面,这就是“力透纸背”,用笔不能在纸上面浮,不能在上面浮来浮去,要感觉到力透纸背,所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用笔要尽可能慢,李可染先生的那些画都是很慢的,反反复复画得很慢,那些很小的画,我看他画得都是很慢的。

我一直坚持画画,现在还经常画,不能停的,不能停笔。

1961年在敦煌莫高窟考察

与美术界同行在岭南画派纪念馆前合影

开幕时间:2018年10月17日(周三)下午3:00

展览时间:2018年10月14日-10月26日

主办: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承办: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艺术家:潘鹤、陈金章、潘绍棠、胡钜湛、蔡克振、尹国良、郭绍纲、曹崇恩、梁明诚、曹国昌

工程领导小组组长:李劲堃

工程实施: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

工程策划和主持人:梁江

项目统筹:许珍

项目助理:侯俞伊、王琳

展览组织:胡斌

展览负责:何小特、许珍

展览实施:吴文洁

文字整理:许珍、王琳、侯俞伊

展览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257号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

开馆时间:9:00-17:00(节假日照常开放/逢周一闭馆)

商务合作、转载事宜请在后台留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