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如何做记者?媒体大咖教你这样做记者

11月8日,由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等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记者节公益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网记者张艳玲摄

中国网11月8日讯(记者 张艳玲)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要具备提炼新闻本质的能力,要有精准提问的能力,要有写作能力,还要有语言表达能力。记者要用脚力、笔力、思想力去推动中国的改革和进步。

今日是记者节。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记者节公益论坛上,多名记者、传媒界专家就“改革开放40年:我的新闻记忆”作如上表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前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认为,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巨大变化,让记者成为时代脉搏的记录者。

“记者一点也不伟大,记者就是记录者。但记者职业可推动中国的改革和进步。《中国青年报》原社长、总编辑陈小川表示。

参加记者节公益论坛的著名记者和传媒行业专家。图片由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提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表示,今天新闻随处可见,但新闻的温度、力度、深度、刻度和人们的宽容度不足。新闻的新发展需要“开放、开明、开心”,即更加开放的社会、更加开明的传媒和社会更加包容的开阔之心。

今天我们如何做记者?上海市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SMG)监事长滕俊杰认为,记者要让自己感官高速运转,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具,要有融媒体的综合能力。还要有献身精神。

白岩松认为,在急剧变化的时代,记者应坚守四个核心力:在纷繁的事件中迅速提炼新闻本质的能力;简练而精准地提问的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总编张志君认为,随着新媒体赋权,做记者变得更加容易,但做好记者却变得更难。张志君提出,做好记者要有“4颗心”,即好奇心、求真心、细致心和仁爱心。

中央电视总台总编室节目研发部主任吴克宇认为,技术进步推动传播革命,未来的新闻记者除了具备专业能力和价值操守外,更需有能适应新媒体环境的技能与素质。

新华社音视频部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陆小华认为,中国和世界都正处在变化的节点,未来的记者将见证中国发挥自身力量,推动人类社会前进。他指出,记者要常保敬畏之心,培养自己的脚力、笔力、思想力,用事实、更用观点影响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