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海淀区研学旅游季”系列活动之海淀区研学旅游专题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11月9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海淀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支持的“文旅•融合•创新——首届海淀区研学旅游季”系列活动之海淀区研学旅游专题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举办,来自国家图书馆、海淀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40余人出席了会议。

本次研讨会是“文旅•融合•创新——首届海淀区研学旅游季”系列活动的第四项主题活动,也是最后一站。活动目的是探索研学旅游新的模式和发展方向,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发掘更大潜力,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会议以此前开展的“首届海淀区研学旅游季征文活动”为基础,分为颁奖仪式、获奖代表发言、专家点评以及活动总结四个主要环节。

“首届海淀区研学旅游季征文活动”面向社会征集围绕主题自主创作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或实践总结。征文活动共征集到有效论文37篇,经过6名专家的多轮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了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其余为优秀奖。一等奖的主题分别为《论研学旅行的课程目标设计》《试析新形势下的图书馆研学旅游》《文旅融合下文化文物单位的应对与探索》。获奖结果也将通过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正式公布,除可获得主办单位颁发的证书外,未来获奖征文还将集结出版,并酌情推荐给有关检索机构全文收录。

此次会议特邀请研学旅游相关领域的专家及征文一等奖获得者代表,围绕获奖论文、研学旅游的创新和发展等方面阐述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在征文一等奖获得者代表的发言中,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刘雅以国家典籍博物馆为例,分析了文化文物单位在开展文化旅游方面具有的优势与劣势,并梳理了国家典籍博物馆在文化旅游方面的积极探索;尤里卡教育创始人张晓扬则基于自身的思考结构和经验框架,讲述了如何实现大规模操作下的精细化课程。在专家点评环节,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王忠君以《研学旅游供给侧改革策略》为主题,结合国内外现状、案例和理论研究,对北京市海淀区研学旅游开展经验与“海淀模式”进行分析,探索研学旅游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策略;科学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秦鸣围绕“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的实际应用,分享了科学国际旅行社在研学旅行产品设计上的经验和体会;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杨、展览路一小德育主任卫春、颐和园管理处宣教中心副主任颜素则分别以《研学旅行:可持续发展与软实力打造》《国家典籍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的探索与实践》《颐和园科普活动推介》为主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的经验与观点。论坛最后环节,由海淀旅游发展委副主任侯雍做总结发言,她总结了此次海淀区研学旅游季系列活动的策划、参与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研学旅游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旅游业不仅增长迅速、逐渐成长为格局日益完善的综合性产业,还承担着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重要功能。未来,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与海淀区旅游委将不断探索、实践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将自己的科教文化资源转化为能够丰富旅游内涵、优化旅游体验、拓展旅游境界的资本,不断尝试新的发展模式和方向,促进研学旅游市场的繁荣发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