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身铜臭的APP怎能在高校泛滥

打热水一个 APP,发学分一个APP,连无线网络一个APP,刷网课一个APP……在一些高校,原本为方-便师生、提高效率的信息化手段出现了过度倾向:一个个打着“智能便捷”“强制使用”“学分挂钩”旗号的手机APP逐渐编织成一张网,将许多大学生裹挟其中。

据报道,不少大学生一个人就要被强制下载4个左右的APP,这些APP大多设计粗糙,漏洞百出。有些内容粗俗,广告成堆,游走在法律边缘;更有一些强行推广收费功能,发布借贷信息,把学生当成肥羊一样垂涎。而且,他们大部分在应用市场的评分低得没眼看,真不知道这些APP有什么资格进高校。

在互联网产品的世界中,用户体验极其重要,甚至可以决定产品生死。这些满身差评的APP,如果正常投放市场,其结果可想而知。但是在大学校园,它们却可以大行其道,大赚其钱,甚至直接与学分管理、消费充值等重要事务挂钩,让学生不得不用,很难说背后没有学校的纵容或支持。说得明白点,这就是利用校园公共事务之便,将学生当成用户打包卖给了商业APP公司。

劣质APP充斥校园生活,不仅仅浪费手机内存,挤占生活空间,更可能因为其技术差、管理差,给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带来实际风险。而任由盲目逐利的商业资本在校园内横行飙车,把师生只当成能变现的“用户流量”,只会释放出浓重的“拜金”尾气,污染清净的校园环境,损害大学的学术精神,给大学生的身心成长、价值养成带来负面影响,破坏整个社会对大学的良好期待。

校园信息化可以有,而且可以预见会成为趋势,但必须以便利为目的,以规范为原则,祛除逐利的铜臭,多一些清新的书香。只有注重服务型和公益性,整合多项功能,加强资讯互动,提升使用体验,遏制泛滥的广告,尊重师生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才能让大家用得方便透明,用得安全无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