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海云数据CEO夏耘:智慧城市还很早期 G to C市场将大有可为

2018年对于海云数据来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已经迎来5周年的它启动了新一轮的整体战略升级,并对公司架构进行了重大调整。

新的战略规划下,”智慧城市“成了海云数据重点开发的领域之一。

随着政策指引、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物联网等技术突飞猛进,智慧城市成为了一个巨头林立、竞争异常激烈的领域。面对这个极具前景的市场,海云数据也从研发及业务方向上明确了自己的打法,与各级政府进行广泛的合作,并成立“数字城市事业部“,战略意图明显。

雷锋网近期对话了海云数据CEO夏耘,听他阐释了他们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总体布局和策略。同时作为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的他,也用自己的行业沉淀与雷锋网碰撞出了诸多精彩的行业见解。

智慧城市整体战略:重点在政务大数据

资料显示,自2013年成立以来,海云数据以平均530%的速度实现业绩增长,目前有超过400名员工,技术员工超过75%,总部在北京,在硅谷、重庆和南京有3个研发中心,获得过2017最具独角兽潜力公司、2018十大最具价值智能安防创新创业项目、2016中国公共安全十佳品牌。

在国内,他们的业务聚焦在公共安全、未来出行、应急管理和数字城市四个行业,主要做AI应用与可视分析;而在国外则主要在交通、能源、智能制造、医疗、安保和物流等领域。据悉,每天经过海云数据分析的数据量级达到1000TB,来自不同类型,有很多传统结构化数据,但更多的是非结构化数据。

据夏耘介绍,最开始海云数据其实接触过很多行业,在零售、制造业、快消、汽车等市场都有过摸索。那时候企业刚创立,技术需要找到落地的场景,所以一开始会去尝试很多。随着目标越来越明确,海云数据梳理出了自己关注的4个重点行业。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海云数据,理解智慧城市,更多地使用“数字城市”这个概念,为此成立了数字城市事业部。他们的重点在政务大数据领域。目前在公安部、国家行政学院、国家工商总局、重庆市公安局、江苏公安、湖北省公安厅等省部级政府机构都有案例。

雷锋网认为,手机市场诞生了Apple、华为、小米这种国际级的巨头公司,产业需求依旧强劲,虽然目前局限在消费级市场,那政务大数据这种市场会不会也会有巨头的出现,因为未来资源一定是会出现马太效应。但夏耘表示,目前在政务市场想出现巨头“很难”。To G做的是政府服务,还是基于政策管理角度来做这件事。

任何技术发展都有周期,国内互联网发展已有20余年,在完成B/C端深度渗透后,G端市场仍大有可为,这也是登上新型互联网浪潮的船票。如果G to C(政府服务于老百姓)模式真的成立,政府会采取“购买行为”来服务老百姓,还真是有可能会产生巨头。

“现在很多地方在做试点,我们也参与政府采购服务的模式来做信息化,以后政府的电子政务就不再做基础建设了,是采用服务采购的模式来做,现在各地都在尝试。”

夏耘补充到,海云数据将有志于去推动这件事的国标的出台。

海云数据核心产品:图易AI能力服务平台

雷锋网了解到,海云数据的核心产品是“图易”,海云数据拥有全部的知识产权,已经成功申请30项全球专利,数百项知识著作权。

图易AI能力服务平台(智警大脑后台)

这个平台由4个小平台构成。

大数据平台,做数据搜集与处理;

资源管理平台,对接的是软件、硬件厂商的资源,目的是将软硬件、数据变得“全局可用”;

能力服务平台,在各个场景中实现定制能力提升,快速辨别快速决策;

赋能平台,主要涵盖实际过程中需要哪些能力来开展业务,资源聚合。

当然,对于行业落地产品,海云数据除了智警和唇语识别,还有诸如智航顺、智城、智军、智驾、以及图易数据银行、图易Hub等软硬件体系,与核心技术产品图易共同组成海云数据图易能力服务平台。这里重点介绍“智警大脑”和“唇语识别”。

智警大脑:通过图易AI能力模块与公安业务相结合,智警大脑已经在40个细分领域内形成了300余个行业能力。智警大脑指挥中心基于海云数据图易分析引擎,多维度的实时分析呈现,科学智能的决策辅助。不仅实现对接处警警情数据、重大动态信息、情报信息、指令信息的多维度可视分析,更结合了融合通信及语音识别、机器学习、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公安业务的安全登录、智能语音调度指挥,帮助用户发现未知威胁,进行事件溯源,甚至直接定位犯罪人员或预测未来的安全态势。

唇语识别:目前海云数据正在大力投入研发“唇语识别”人工智能技术,开创中文唇语识别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该技术能够从图像中连续识别出人脸,并提取此人连续的口型变化特征,识别出讲话人口型对应的发音,从而计算表达语句的意义,据悉在2019年将有望实现国内率先商用,海云数据将把这项黑科技首先运用到公共安全领域之中。

如何认识政务数据价值及海云数据具体做法

夏耘表示,海云数据之所以重点押注在政务云市场,主要是看到政府对数据的需求与日俱增。随着电子政务在过去20年里不断纵深发展,数字化政务正成为整体大趋势。夏耘总结,海云数据在这个趋势面前的4点观察:

20年的电子政务过程中,政府机构积累了大量数据;

数据积累多了,应该是“数据多跑路,百姓少流汗”,让数据发挥作用;

现在数据有打通的可能性,因为不论是国家顶层设计还是地方政府的灵活机动,基本把政务数据当做一项重点工作在推进;

对企业而言,这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有很好的商机。

他还告诉雷锋网,从监管角度来说,商业企业的数据一般会往政府报送,因此实际上政府掌握的社会数据比我们想象的更大。对这些数据,海云数据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数据做“加工”:分清谁是生产者、谁是所有者、谁是使用者、谁是管理者等等。

对于各个政府机构在打通数据的过程当中的配合性问题,夏耘表示,这在地理上是有所区分的。越是到了信息化程度不那么高的地区(西南和西北),反而越容易配合,而在信息化程度高、对数据采集能力强的城市在操作上涉及到更复杂的技术。“但总的来讲,数据交换、数据共享这个大方向是没变的,大家还是很支持的。”

雷锋网此前也了解到,政府的担忧实际上不在于数据隐私性等层面,而在于数据开放出来后需要承担部分的责任,因为数据使用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而夏耘表示,政府的单点数据是没有安全问题的,就是对于综合类的数据才是有安全风险,海云数据做的“数据指挥调度和服务平台”就是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国家像法院、检察院,单项数据不保留,单项数据比如宣判信息在网上都能查到,但是架不住你把所有的单项数据都拿到,这个数据就成问题了。好多共享交换行为中一些数据用完了以后怎么擦除、用完了以后怎么清洗掉等问题还是存在的。数据不像别的东西,别的用完就没了,数据用完了还在。”

对于数据安全,夏耘表示,防火墙、防入侵、防破坏这种一般叫“边界安全”,确保破坏不产生。现在大家关注的安全其实是业务运行中的安全,即“内部安全”:数据是不是精准对接,有没有遗漏、有没有跑错位置等等。此外对于数据在交换过程中的私密问题,海云数据同样有应对之策。

当然,夏耘并不认同“政府数据运营商”这个提法,他觉得“政府信息资源的增值服务商”可能更贴近现实。

“我们是把政府的信息资源在我们的能力服务的框架下做它的增值服务。政府机构对我们的评价是:使得它以前用的这些数据给更多的人用、给更多的场景用、产生更好的应用效果。这三句话是他们的评价。所以我经常觉得海云数据是一个政府信息资源的增值服务商比较合适,我们也试图这样。”

智慧城市是个筐 海云数据会装什么?

“智慧城市基本是一个框,什么都往里装”。

对于智慧城市,夏耘讲到,老城区的改造和新城规划是目前两个大的方向。老城区由于基础薄弱,改造比较偏向于数据的应用和深度挖掘,但是新城建设对IT基础设施要求不一样,它要做的更多是把这些基础连接起来,做更高级别的“数字化”。

以前,海云数据做的更多是老城改造,拓展出公安、交通、消防等业务,包括重点文物保护等等,但是接下来着眼点会放在新城的“数字城市”建设上来,把更多智能的能力填进去,把物联网、AI等能力加以应用。

关注认知数据。

此前雷锋网也对京东城市、浪潮智慧城市等做过深入研究,他们的做法一般是抓项目比较多,并且成立专门公司去操作。但是夏耘认为,其实各家的打法差不多,但真正在数据层面、智能层面做工作的并没有那么多。以社区行为为例,人进人出的时间数据,目前市面上是缺乏的,但实际上政府是需要这些数据的。因此政府会选择跟一些强数据的公司合作,通过他们做数据结合。

海云数据关注什么呢?认知数据。“大家对结果很关注,但是对认知过程是不关注的。但我们对认知过程很关注,有这方面的数据。我们有相应的知识图谱。所以每个公司其实关注的点是不太一样的。”

参与国家项目。

当前,海云数据已经入选了“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2018年市级工程研究中心”的名单,据悉这是一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将围绕大数据、智能感知、人机交互、智能物联网关键技术,积极承担国家和市级有关部门委托的研发任务,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

与行业巨头合作。

2018年8月30日,海云数据与《财富》全球500强第73位的高科技企业霍尼韦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数字城市、互联建筑等重点领域开展一系列合作,共同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霍尼韦尔始创于1885年,迄今已有134年的历史,在全球,其业务涉及航空产品和服务、楼宇、家庭和工业控制技术、汽车产品、涡轮增压器以及特殊材料,尤其在智慧建筑、绿色节能领域享有盛名。

对于这次的合作,夏耘表示,未来的科技世界是融合的。软件、硬件、数据、AI之间不会再有界线。智慧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有非常庞大及丰富的场景,这给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非常多的可能性去探索,去将有价值有意义的场景进行落地。这也将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本身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量。”

城市合伙人计划。

对于海云数据此前提出的“城市合伙人计划”,夏耘表示,还在进行中,他们分几个层次来做。

第一、与地方各领域公司做项目资源、市场资源的合作,海云数据提供相应的技术能力和交付能力;

第二、时机恰当,会考虑以共同成立子公司的方式做资源合作,把成熟的产品和客户结合起来,以新的团队形式继续发展下去。而这对于母公司即海云数据来说,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顶层设计、战略指导,开发更创新的市场。

资本布局。

海云数据在2013年种子轮融资20万人民币,此后的2014/2015/2016/2017都保持着融资的节奏,最新的融资额是1亿人民币。据了解,海云数据的投资方都是财务资本而不是产业资本,而他们看中海云数据的原因则大体分为三点:1)看好赛道的潜力;2)看好海云数据的团队和想法;3)想法能够在这个赛道里真正铺开。夏耘表示,此前的融资基本都在技术研发上,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孵化产品上(还未转化成产品推向市场)和产业链上下游的一些投资布局。

智慧城市多方参与 “找准定位”是核心

在智慧城市行业,比较重要的一支力量就是安防厂商。夏耘分三个步骤解释了这种变化:

第一阶段,集成赚钱。最早的安防厂商做集成,以工程管理和系统整合为主;

第二阶段,硬件赚钱。以摄像头为主的安防设备数量增加,视频数据的海量增加,“安防=监控视频”的概念渐渐被市场接受,海康威视、大华等公司就比较受欢迎;

第三阶段,内容赚钱。摄像机的生产利润(硬件利润)下降了,接下来就可能是服务的利润可能会上去。这服务就是技术,云计算、边缘计算、AI等。所以目前安防产业对于做技术的这些公司是个好的机会。

海云数据做智慧安防,以大数据为核心,做风险识别、预测评判、决策指挥,以“认知工程”为重点,再在AI上做文章,这一点也体现在图易AI能力服务平台之中。与此同时,海云数据倡导的“大数据”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量数据,因为本身是中立的,能获取更大范围的数据量,并且彼此不会产生数据不兼容问题(即便这一问题在市场上已经很普遍,尤其是竞争对手之间数据不互通)。

对于行业老兵,雷锋网向他征询一些对于行业创业企业的意见。

夏耘表示,定位是重中之重,排在第一位。“电子政务也好,安防也好,那个圈子简直太大,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在这个圈里,你是干嘛的?如果搞不清楚,肯定搞不成。而海云是做政府数据服务的,你只要给我数据,我能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是我干的事情。”

其次,对定位要“两手抓两手硬”:技术和行业应用研究。技术就是扎扎实实打基础,行业应用就是稳稳当当做创新,不去做应用创新,企业走的不会太远。他坦言,现在两手抓的企业不少,但两手硬的企业则比较匮乏。

眼下,夏耘除了是海云数据CEO,还在一些行业协会担任要职。先后担任了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智能指挥调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团体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曾领导完成了《电子政务总体设计要求》、《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系统架构》、《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用部署和数据迁移》等国家标准研究编写工作。

夏耘觉得,经营企业与之前的研究及管理工作是不一样的体验,尤其是团队协作非常非常重要。

“在经营企业过程中,其实外部的竞争都是通过内部的政策调整去应对,说白了,一个人能干多少事情呢,没多少的,大家调动起来干一件事情才是最有效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