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吧!知识多了,反而碍事?

嘿,说你呢,不要再读下去了。这篇文章可能对你不好。下线,放下书,去做点不动脑子的事情吧。还在这里么?如果我告诉你无知有很多好处的话,你或许会改变你的看法。

我们都希望自己变聪明,但是现在专家发现,知道的少在某些时候恰恰是种财富,这可以让你成为一个更称职的教师、一个洞察力更好的学生、一个更幸福的人,甚至还能让你变得更加富有。而反过来,见闻广博则会是一种障碍。

知道太多不是好事

20 世纪 80 年代,一些行为经济学家注意到,在美国的二手车市场,部分汽车推销员常常把他们手中的旧车卖得太便宜了。这些推销员很了解他们的旧车——所有的优缺点他们都知晓,这就使得他们在推销旧车时底气不足,报价总是比顾客的心理预期价还要低。其实,消费者并不像他们一样很了解这些迫使经销商降价的小缺陷,他们本来会乐意出更高的价钱。因此,经济学家认为,这些推销员就受到了 " 知识的诅咒 ":若是推销员少考虑点车的真实价值,那么他们会赚到更多的钱。

此后,知识诅咒相继被发现于其他领域。而其中表现较为显著的一个地方就是学校的课堂。这好像挺矛盾的,但是知识量少在教育领域中的确可以是个优势。为了更好地教学,老师可以从学生们的无知角度来看待问题,而越博学的人就越难以做到这点。有时候,一个知识量不足的教师往往会做得更好,他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理解的尺度,同时,他也经常跟学生一起探讨问题,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而一个知识太多的老师,则喜欢满堂灌,越讲越高深,有时反而在学生不清楚需要了解的知识要点上一带而过,略而不讲。

这种知识的诅咒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比如人人都重视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虽然有些病需要早知道早预防,但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身体任何一点小毛病都了如指掌,我们会不会每天生活在担忧乃至惊恐中呢?因此,很多时候我们还不如不知道那些身体小毛病,这叫 " 积极错觉 ",有了这种错觉,我们会更开朗;而对身体知道得太多,反而容易患上抑郁症。

无知也可以成为优点

事实上,承认你的无知也有助于你长久持续的学习能力,会使你成为一个更棒的学习者。让我们来看最近的两个实验。这是两组试题测试实验。第一个实验中,研究者在测试之前给实验参与者提供了问题及其参考答案,然后对他们进行测验。而在第二个实验中,卷子问题被研究者略加改进,且测试分阶段进行:先不让他们看答案就进行测试;然后,再给他们看答案,允许他们纠错后再进行最终测试。

通过比较这两组实验的结果,研究者发现,实验参与者能够从他们的错误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第二次最终测验的结果比在第一次测试中要好很多。换句话说,设计一系列问题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这种方式有效地刺激了参与者的整体学习热情。而在第一个实验中,参与者已经获得的知识阻碍了他们进行向更深处探索的愿望。

而且,在我们的人生中,对自己能力的无知,常常导致我们高估自己的能力,但这却能激发我们的信心,激励我们向根本不想尝试的目标进军,甚至是些不切实际的目标。我们知道,人们做一件事情有两个阶段:计划和实施。如果我们在计划阶段对问题考虑得比较透彻,我们实施起来就更有把握。但若是我们真的洞若观火,也未必是件好事,对悲观未来的知晓不会对你的工作进展有任何帮助,相反地,这可能会是一种障碍。举个例子来说,无论对抗病魔还是做一个超难的研究课题,当你陷入各种面临的挑战中,还是保持对未来的信心为妙,这种情况下,无知反而会给你增添前进的信心。黑暗中总有一丝光亮,你怎么知道无知带来的信心不会将你引向光明呢?

事实上,最无知的事情是你很难确切知道你自身无知的程度。这个无知是长久存在的,也算是个莫大的优点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