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效率,百度教育大脑想让中小学生学好黄金 40 分

如今,中国中小学生在校时间越来越长,学生的自主时间正被大量压缩。

据数据显示,2010-2015 年期间,小学生在校时间从最初的 6.7 小时增长到了 8.1 小时 ; 中学生在校时长则从 7.7 小时增长至 11 小时,分别增幅了 20.9% 与 42.9%。

除了在校学习,课外补习成为了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另一主要来源。2013 年的调查中显示,近七成中小学生有课外补习经历,而这个比例依然在增长。孩子在填鸭式的课堂中强打精神,放学后还要在家挑灯写作业,常常需要占用就寝时间去完成学业。

睡眠不足、运动不足正直接影响着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但家长和老师们焦虑落后 " 别人家的孩子 ",不得不通过课外辅导,堆砌大量时间和习题以期产生质变的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教育部不断出台针对学生减负的政策,但效果甚微。

在此背景下,有人将解决办法的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 + 教育。试图将人工智能的智能化、信息化、个性化与传统教学进行融合,实现拉伸课堂学习深度与广度的目的,通过抓取知识重难点进行授课,有的放矢地提高 40 分钟内的教学质量。

以百度教育大脑为例,其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机制。教师借助百度智慧课堂系统,能够在平台上精准高效地搜索到优质教学材料,从而提高备课效率 ; 并通过智能技术完成重复率较高、耗时较多的教学任务,将精力集中在更有价值的工作上。

同时,百度教育大脑将在学生使用 AI 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一方面帮助学生精准找到自己的薄弱知识点,另一方面便于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管理学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让课堂成为学习知识的黄金 40 分钟。

如今人工智能教育市场中的产品多数集中于细分领域,百度教育大脑是少数突破技术门槛,实现人工智能教育落地实践,帮助教育回归课堂的企业之一。而完成这项任务,则得益于百度自身掌握的 AI、BIG DATE、CLOUD COMPUTING 技术优势与研发能力,才得以达成积极改善传统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百度教育大脑不仅在技术上获得了突破,在实际应用中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日前,百度教育大脑继在雄安新区高级白洋淀中学成立首个 "AI 实验室 " 示范校后,于 11 月 12 日又与陕西师范大学达成了战略合作。

与此同时,在落地实践的过程中,百度教育大脑和所有人一样,也在不断发问,当下教育环节中还有哪些待提高的空间 ? 人工智能实际应用的优势如何最大化 ? 如何让智慧教育覆盖更多校园 ?

为了寻求答案,百度教育大脑联合著名院校及多个教育机构,即将于 11 月 28 日举行的 "2018 百度教育盛典 " 教育峰会中,探讨智慧教育的未来发展,为学校和家长们深度解析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人工智能教育行业的前沿科技信息及内容,共同见证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