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山村扶贫见闻:贫困户当“厂长”

中新网江西德兴11月22日电 题:江西山村扶贫见闻 贫困户当“厂长”

作者:程志强 董世超

送走装满纸壳箱的货车和工友,站在细雨中,周冬生难掩内心激动,这是工厂生产的第一批货,周冬生是工厂的第一任“厂长”。

纸箱加工厂位于江西德兴县海口镇小浮溪村,它也是当地着力打造的“扶贫车间”,是贫困户周冬生新生活的希望所在。

周冬生正在操作设备。 董世超 摄

小浮溪村口,有一栋两层半的小楼,与周边一色的三层楼房相比明显矮了半截。但在周冬生心里,真正让他觉得比村民矮半截的是两个孩子,先天失明的周璐和周文杰。

儿女双全凑成一个好字,在很多人眼里是一大幸事,但姐弟俩的先后来到,却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一步一步走向贫困。

驻村第一书记陈高晶与“厂长”周冬生进行技术交流。 董世超 摄

1994年11月,女儿小璐出生,让新婚不久的周冬生又平添了一份喜悦。然而高兴劲还没过,周冬生夫妻却发现,女儿的眼睛同与村里其他同龄的孩子不一样,眼珠不会随着光源转动。

“没有眼睛,世界将是一片黑暗!”为了给女儿一个完整的世界,从那以后,夫妻俩便带着孩子四处求医,不多的积蓄很快就用完了,能借的亲朋好友也都借了,但小璐依然活在黑暗的世界里。

考虑到女儿的将来,夫妻俩决定再要一个孩子。2004年,儿子小杰如期而至。然而,命运捉弄,小杰四个月大的时候,周冬生发现,儿子的眼睛和女儿的眼睛症状一样。这一次,夫妻俩狠下心来,借钱带着两个孩子直接去了上海的一家大型医院。

扶贫车间第一批货按时交付。 董世超 摄

“医生说是眼睛供血不足导致的先天性失明,如果再生一个,还有可能是这种情况。”专家的诊断把夫妻最后一线希望变成了绝望。

精神的打击,孩子的拖累,生活的压力,让周冬生变得愈发沉默寡言、一蹶不振,生活也每况愈下。考虑到周冬生的实际情况,2016年,村里给他家办理了低保补助;2017年,又将他们家纳入精准扶贫户,并建档立卡进行帮扶。

继续着有一天没一天的短工,领着勉强维持温饱的低保,建房借的钱五年了都没还清,没有半点起色的生活,让周冬生仿佛看到他的后半生只能像他的房子——永远比别人矮半截。

变化缘于2018年。这一年,脱贫攻坚进入关键之年。德兴市安监局派驻的第一书记陈高晶在综合各方条件后,最终决定以村集体为主体,以村里的创业能人为引领,发动村里所有贫困户共同积资组建扶贫车间,进行纸壳箱包装加工,通过“工资+提成+分红”的分配方式,带领村里所有的贫困户一起脱贫摘帽奔向小康。周冬生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贫困户——举债3万入股扶贫车间。

中秋节的前一天中午,周冬生自己下厨烧了几个孩子们爱吃的菜,就算是过节了。随后他拎了几件干净的衣服,坐上去往浙江衢州的汽车,开始了他这一生中第一次带薪学习。因为经过村两委和陈高晶的最后认定,任命第一个入股且做事认真仔细的周冬生为厂长,并派往衢州一家包装加工企业跟班学习。

跟班学习转眼即逝,连续几天的阴雨停止了脚步。包装加工公司终于在全体贫困户的期待中开始试营业。调版、匀墨、装订、测量、比对,对于这些和他一样身份的贫困户,周冬生不厌其烦地说,手把手地教。“像我们这样的包装加工企业,要想提高效益,设备是基础,技术是关键。”四十多天的学习,让曾经只会打短工的周冬生对企业有了自己的理解。

经过近3个小时的努力,周冬生终于带着四名贫困户工友一道把首批500个纸箱制作完成并装上货车。“大家都是第一次实际操作,能有这个速度算不错了,以后会更好的。”周冬生一边擦汗,一边忙着宽慰大家。

临出厂房前,周冬生又把所有的设备都检查了一遍。久雨放晴,他启动摩托车向家里驶去,泥泞的乡村小路上留下一道清晰的车辙。(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