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恩进|高山巍巍擎天柱,山泉沁沁凝情思

导读:孔子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孟子认为人之“塞于天地之间”。庄子曰:“天地大美而不言。”都深刻地道出人的精神气质、美感与自然的同构性,或者说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关系。由于中国文化的这种自然观深刻影响,山水画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就已成为独立画科,画家们也把山水画视为“畅神”、“媚道”、寄情、写实的媒介,并使之在美术史上长盛不衰、代代有新的演化。

祁恩进被美术界誉为“中国工笔青绿山水第一人”。他的作品色彩鲜亮,金碧辉煌,意象丰富,气势磅礴,在古意中洋溢着一种强烈的时代气息,而他的意笔山水却独钟传统笔墨,追慕传统境界,探求古典美感。飞腾的笔势、灵动的墨色与蓬勃的气象纠缠于山川烟云之间,仿佛有一股灵气船运走水、摇山荡谷,带出满纸的笔走龙蛇,万千气象。

祁恩进

1958年生于南京市, 现为江苏省国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兼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画院高研班导师、特聘教授。

1997年获加拿大国际美术创作枫叶奖、优秀作品奖;1998年作品《吴越环秀图》获第四届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展金奖;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曾获全国美展、省美展金、银、铜牌奖。2005年国家邮政局出版发行其青绿山水《鸡公山》特种邮票一套四枚。出版有《祁恩进画集》、《祁恩进青绿山水画集》等9册。

祁恩进自述学画历程

少年时画画是好奇,是无知,是兴趣;青年时画画,是志向,是职业,是饭碗;中年以后画画便成了生活,成了使命,成了快乐。早年偶然间看到邻居白玉亭老先生在家里作画,窗明几净之室,先生怡然自得地在纸上挥毫,甚是惬意,一时间觉得好玩,觉得神奇,便三天两头跑去看,又听老人家讲许多与画有关的故事,心中顿生向往。回到家中自己鬼使神差地也照着样子涂画,画了几张之后拿给白先生看,得到了先生的赞扬和指点,一来二去,暑往寒来,先生越鼓励,我画得便越起劲。

几位兴趣相同的同学只要谁手上借到了古人画册、画谱,都会相互传借、临习,互相切磋、讨教。在大街小巷里若看到人家墙上挂了幅旧画,会很冒昧地走进去看个究竟。上中学时,教我们化学的速泰熙老师推荐我们读秦牧写的散文集《艺海拾贝》,其中有一篇《鹩哥的一语》,对在场的我们启发很大,有了茅塞顿开之感。年少时正是因为这本《艺海拾贝》的启示,使我开始有了基本的审美取向,也从中获得了许多艺术道理。现在时常想起,心中常怀感激。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都如过眼烟云,惟有儿时的记忆历久弥新。早年的学画经历虽然很曲折、很艰辛,但却铸就了我后来几十年艺术旅途上的坚韧与独特个性。艺术创作是艰苦、寂寞的,然而艺术创作也是自在、快乐的!

我生于南京,长于南京,自小就受到六朝文化的蒙养,喜欢石涛、髡残、八大和新安画派诸家,喜欢傅抱石、刘海粟等前辈绘画,这似乎应是自然之事,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的文化、江南氤氲温润的气象自古以来就滋养画家,董源、巨然或创作生活或诞生于此。生活在南京,不画水墨是一种遗憾,水墨是一种情结,水墨更是一种情怀。我所向往的大写意水墨山水应是在大写中见精致,大气中含雍穆,放逸中存中正,水、墨、色浑融一气,酣畅淋漓,且又妙趣横生。

看他的画作,山水无比壮美,色彩如此奇丽,石青、石绿、朱砂、白粉、赭黄、焦墨,交织冲撞,浓墨重彩,交相辉映出丹崖青山、绿树白云,几乎在看到画面的一瞬间,那种明快的艳丽,就已直入人心。

在中国山水画史上,青绿山水可以说留下了浓烈的一笔,不过,祁式山水却是自成风格,在古典范式下洋溢着个性化的现代审美情趣。现代构成、艳丽色彩,与古典的传统笔墨之美,碰撞出炫目的光焰。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折腾劲儿,成就了他与时代、环境、审美相和相谐的新青绿山水画语言。

祁恩进山水画欣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