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剃头匠摆摊理发33年,会剃刀刮眼绝活,一天挣40元

在贵阳市云岩区鲤鱼街巷子里,今年73岁的余和珍为人理发已经33年了。现在满街的发廊和形象设计,看起来高大上,这种理发的老手艺似乎没有什么市场。

这条鲤鱼街长约500米,是主城区的老街道,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还算热闹,各种店面和商贩众多,余师傅的理发摊位就在小巷的一隅。

余和珍是贵阳清镇市牛场乡人,家里穷未读过书,11岁来到贵阳打工。20岁时与同乡男子郭应贤结婚,育有两儿一女。她45岁时,郭应贤去世。1998年,53岁的她嫁给了当时已经84岁的贵阳客车站退休工人陶太分,10年后陶太分去世。现在余和珍一个人居住在陶太分留下38平米的宿舍里。

余师傅40岁才学会理发,过去她的摊位不固定,生意也不太好。嫁给陶太分后她搬到鲤鱼街居住,摊位固定了下来。因为她性格随和,待人诚恳,在鲤鱼街几乎是无人不知。

在红色的小推车上,伴随她的是一台小收录机,不停地播放着革命歌曲。她的摊位虽小却五脏俱全,一个吹风机、一把梳子、一个电推子、一面镜子、一个温水瓶、一把剃刀、一把沾肥皂水的小刷和一把旧椅子,是余师傅做生意的全部家当。

每天找她理发的客户并不多,大多是中老年人。她说,过去生意红火时,每天会有十多人来理发。可是近几年,一天能有个三五个人来就不错了,如果遇到下雨,可能白等一天。

余和珍老人说,除了洗头大理发店能做的她也能,平头、寸头、毛栗头她都能剪,而且收费便宜。一般人只收10元,干体力活的人收5元,如果刮胡子修面加5元。到她的摊位理发的绝大多数是老客户。

除了理发,余师傅还会给客户按摩一下头、颈、肩部,她的绝活是剃刀刮眼睫毛,也就是用锋利的剃刀去清洁眼睫上倒长的毛,这可是真功夫的“绝活”。余师傅介绍说,现在的年轻理发师基本上没人掌握得了。

在整条鲤鱼街上,至少有5家理发店,在距离她的摊位不到十米的地方就有一家较大理发店。每次要给剃刀换刀片,她就会到这家店里求助,店里的年轻人都会很热情地帮忙。

余师傅与街道里的居民都很熟悉,各种小商贩也会出现在街道里,每天她只需坐在椅子上就可以买到当晚要吃的菜,熟悉了,菜贩都会多送她一把葱。

回到家里她清点了一下当天的收入,共42元,算是比较多的,每个月她大概有800多元的收入。她背后有一块云岩区威清街道办事处给她办理的临时摊位证。她说,办事处的城管小陈是一个好小伙子,办证时很快就批准下来了。

余师傅的身体不太好,患有胆、肾结石,膝盖有骨刺,糖尿病也有8年了,每个月看病吃药要花去她的大部分收入,加上水电费大约50元,她的理发的收入也就所剩无几。

她的第二任丈夫陶太分去世后,所在单位每个月发给她546元的补助,街道办事处也会给她补助150元。说起陶太分,她十分动情:“陶太分人非常好,对我很好,可惜我和他只有10年的夫妻情分。” 老手艺和老行当,终有一天会被取代,只能在影像资料中回忆当年的岁月静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