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人设计人民币图案 鲜为人知的故事

李小川正在设计张大千浮雕像

今年是人民币发行70周年。你也许不知道,有一个沈阳人在人民币图案的设计中,有过不小的贡献。12月2日,记者采访了原钱币设计师、工艺美术师李小川。一见面,他就笑着说:“我家两代人为人民币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人民币发行七十周年也是我们家的节日。”

参与设计的纪念币获国际大奖

李小川1979年从部队复员来到沈阳造币厂设计室工作,这时正赶上开始设计中国纪念币。于是,他全心投入,努力工作,很快就取得了不小的成绩。1982年,他参与设计了狗年纪念币正面天坛图案,该币荣获世界钱币大赛“1982年世界最佳标准银币奖”。1985年,他参与设计的马可·波罗纪念币正面图案嘉峪关,又获克劳斯的“1985年世界最有历史意义纪念币奖”。到了1993年,他设计的武则天金币在德国主办的世界硬币大赛上被评为“1993年第三季度世界硬币十佳奖”。

李小川笑着说:“这是咱中国的光荣,也是沈阳的光荣。”

在人民币图案上设计盲文

很多人都知道在人民币上有盲文,却并不知道,李小川就是人民币采用盲文的首倡者。

李小川说,1983年初,他在沈阳造币厂制模车间设计组时,接到上级指示,让他们设计第四套人民币图案。有一天,李小川发现卖报的盲人无法辨别真假钱,心中突然萌发一个念头:能不能把盲文设计到钱上呢?

于是,他带着这个想法,来到沈阳盲校,在一位名叫王德顺的盲人老师帮助下,他在自己的设计稿中第一次绘上了盲文面额。不久,他带着有盲文面额的画稿来到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负责设计工作的两位负责人,觉得这种设计很新颖,并将带有盲文面额的画稿上报到人民银行总行。当时总行行长批准了这个方案。到了1987年4月27日,盲文终于出现在第四套人民币上。

一角硬币上的兰花图案来自灵感

一提设计人民币图案的过程,李小川有许多故事可讲。他告诉记者,1955年,他的父亲李榆带着近200名原成都造币厂的职工来到沈阳造币厂,开始试制人民币硬币一、二、五分。后来,当他父亲去世时,在他的骨灰盒上就放置了一、二、五分三枚硬币。

说到硬币,李小川就是现在流通的一角硬币兰花图案原始画稿的设计者。他说,关于兰花图案的诞生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那是1994年,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下达设计第五套人民币硬币图案的任务。刚开始,设计人员闷了好几天,也没能突破固有思维,没有什么新东西可画。于是,李小川向厂长建议能不能让设计人员走出去,开阔一下思路。厂长采纳了这个建议。为此,设计室关门一个星期,大家分头去寻找自己的兴趣点。这一天,李小川去探望父亲,当他看到老人种的兰花正在盛开,创作的灵感一下子来了。

周一上班后,大家共交了100多张画稿。李小川也画了十几张,其中就有一张兰花的图案。后来这个图案被正式采用到一角硬币上。

如今,已成为著名工艺美术师的李小川在人物浮雕上成绩斐然,他先后为国内外几百位名人制作了人物浮雕像,受到广泛好评。

李小川对记者说:“我虽然不再参与设计人民币图案了,但那种情感始终是忘不掉的。”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陈凤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