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退烧~

这次是真退烧了,想来hifi是这2年最投入的一件事,在翻篇之前写下这篇小记,分享给各位烧友。

大学开始接触hifi耳机,那个时候还是老三旗舰(k3k3、ie800、se846)无比风光的年代,当时也是幸运、初烧即退烧,组了一套w4r+ipc+pha2,后来干脆就ip6直推,音源也不在意,用的网易云。这只耳机完全不爱惜地用了差不多5年,单元没坏反倒是线先坏了。现在回想起来,w4r于我而言是一条没有缺点的塞子。

17年上半年,我的歌单jpop偏多(suchmos、luckytapes、cero、yogeenewwaves等citypop乐队),想寻找一只毒性大的塞子,一步到位不折腾,于是6月份(没记错的话)购入一条fitear334p,因为手机没有3.5口,顺带买了一台pha1a耳放,音源是applemusic,这只塞子的评价褒贬参半,大多数不看好的原因是:调音不错,素质对不起万元价格,适合的曲目类型不够宽泛。我认为,如果主听流行,特别是日系风格的话,二手收一条334加一台pha1a是挺不错的选择。pha1a对比ip直推是一耳朵的提升,声音有厚度、更饱满,sony的调音很适合听流行。我的经验是:流行不同于古典,不过分追求乐器分离、纵深和结像,注重的是氛围感,或者说听感要好,能把人调动起来,至今还记得带着w4r听Beatles的whitealbum,随音乐手舞足蹈的样子。

可惜这套搭配只持续了2个月左右,一方面是想看看w元塞子的潜力(受贴吧毒文的坑害),其次是工作有了收入可供折腾。于是把pha1a出掉入了一台mojo,听感方面已经没太多印象了(在我手上只停留了20多天),相比于现在播放器的价格,2k出头还是很有性价比的,至于这么快出掉的原因除了捆绑不方便,要命的是ip只要打开蜂窝数据,就会有电磁干扰,耳机里传出次次次的声音。当时的解决办法是又入了一台aromaa10mod,和mojo一起组桌面系统给电脑用。事实上这个决定很SB,mojo很快就出掉了。

从更新频率之快,大家就能猜到我完全陷进去了,这次把目光转向了spk,没错,便携天花板!所以小白和初烧是hifi圈的第一购买力,这句话并非调侃。头脑一热就上了spk铜版,这个时候我走的路越来越偏,对于流行注重听感而言,妄图追求乐器的分离有什么好处?古典要求大编织到达高潮不乱、有气势、声场宽,纵深明显有层次感,这才是正确的追求素质,流行讲究的是不错的素质上有韵味。spk加334p的组合很让人很失望,加起来价格天花板的设备(当时的耳塞除个别定制,几乎没有1.5w往上的,现在的便携市场真的让人望而却步)相对于ip和pha1a的组合,听感提升有限的可怜,我起初还认为spk强在2.5平衡口,于是又把008线送去改平衡,换来的不过是把平时播放在60的音量下调至45,原来这就是所谓的推力,坑爹啊!334易推的优势不复存在,在顶级播放器下暴露出它潜力很小的问题。这个例子可以给大家一点参考,易推的塞子没有必要配顶级前端,太浪费钱了。

然而就在这时,我的左耳开始出现耳鸣。这是听音5年来第一次耳朵不适,症状持续了3、4天,在此期间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发烧选择。为了听力健康,我开始考虑大耳。把334p出掉后,带着spk加a10mod加ps100(是的,我又剁了一台线电),三层捆绑像炸药包一样,来到上海某知名实体店,有趣的是在试听的时候还碰到一位群里的烧友(从广州来上海旅游,在后来我上台期间还借给我银彩公主的xlr线,这位烧友现在已经开始烧箱子了666),我拿着便携天花板开始一个一个怼大耳,当时优先考虑的是男人家的hekv2,然而坑爹的是hek在a10下竟然会有很明显的底噪,真的日了狗,接着又试了一众大耳,最后选择了hd600,在实体店不想太亏哈哈哈。就选hd600这个决定还是做对了,但是随身来推大耳,100%不是好选择。

捆了3层,又大又重,在家里基本也只能坐着听歌,极大的限制了活动范围,于是我开始考虑换前端,当时贴吧里有几位大佬开了随身天花板的对比评测帖,那时风向也是ak、sony声价比低,论声音还是国砖牛X,于是我了解到要把钱都投到声音上,还是国砖靠谱,于是又把spk出掉,在展会现场面交了乐彼199。在一众新旗舰出来之前,199是绝对的独一档(其实就目前我也觉得199声音是第一梯队,不过每当有新旗舰出来,很多人就忘了旧旗舰有多优秀这回事)199是真的能怼大耳,原来我spk捆三层、又是高增益又是换运放又是加线电的,现在一台199就搞定了,当然199捆a10是最优选择(声音线条感会更明显一点,但捆绑真的很不方便),我试过直推hd600和hd800,表现要比hdvd800的单端好听不少,并且hd800听感还很不错,整体要比hd600好很多,这是耳机的差距了。故事到这里本该结束的,可是…

我又开始考虑大耳的升级,同时歌单里陆续出现了一些古典曲目,这是必然的,hifi追求的还原,除了期待对live现场还原,还追求古典大编制回放的还原。在追求回放的过程中,我迷上了古典音乐,(入坑曲目是肖邦的第一钢协赵成珍版),纯音乐比起人声有一个优势是不容易听腻,其次辛苦了一天,没有多余的情绪再用来调动了。

我开始跑展会,彼时,我对随身和塞子已经完全没了兴趣,要推好大耳,必须上台。终于在17年底,购入了森海家的官配:hdvd800+hd800原厂平衡。细节就不多描述了,hdvd800就驱动上,平衡口是合格的,但是解码太渣了,实际上之后我换了一台lavoce,信息量一样也无法填满hd800。台机需要折腾的东西就太多了,分体三个大件:转盘、解码、耳放,周边优先要考虑电源、是直接上墙还是排插,排插又涉及到总线,线材对于调整系统也有明显的改善(所以线材无用论是不存在的),耳机线、电源线、信号线一大堆,折腾了大半年,我最后一套台机系统是直接上墙,耳放430ha、解码lavoces2,转盘MacBook加audirvana用ip遥控,线材是银彩小山加kubalaemotion,耳机线也没有马虎、给hd800换了线世界的三芯平衡,台机的发烧经历就不细说了,其中结识了一众烧友,对于hifi的感悟也渐渐明朗了。这套系统玩随身的烧友不了解,上台的烧友可能知道、水平大约是正要要开始大展身手的阶段(音源和解码要换),从听感上来说,无法让人满意。烧到这一步,我意识到hifi只是一个爱好,需要量力而行,太理想主义有的时候说白了就是不接地气,截至今年11月,把台机悉数出掉,还剩墙插没动,以后稳定了可能还会玩回大耳(在此吹一波1266牛B!)

目前的退烧设备是一套随身:lp5u加ie800(玩了一圈我也开始讲究声价比了,这一套古典表现一个字、稳!),辅以听听现场,明年打算更多的转古典场,慢慢把精力转移到别的地方。烧了这么久以后,能找到了满意的声音,并且有这么一段经历,着实宝贵。靠在床头听一会音乐,把灯光调暗,还是挺惬意的。写下这篇小记,分享给各位烧友,祝各位发烧愉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