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应忠:好老师不仅上得了课,还要玩得转网络

谁掌握了资源,谁就获得了发展的主动权。网络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处理,是互联网 + 时代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所在。传统资源获取方式主要是书籍和论文,目前都可以通过中国知网、超星读书、爱学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移动图书馆等在网上轻松获取及阅读。互联网 + 时代最重要资源来源是网站平台。

教育信息技术工具的习得与运用随着智能手机普及,近几年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教学类 APP| 软件,大致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科资源 APP| 软件,另一类是教学工具 APP| 软件,有条件的学校和教师还可研究云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运用于教育教学。可以说,教育信息技术工具的习得与运用,是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关键表征。

信息化教学的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质量是教师的生命线,科研是教师的水平线。日常工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是研究过程,然而日常随意研究和规范的教育科研差别很大,效果自然大不相同。资源的获取与处理,工具等习得与运用,最终落脚点在信息化教学等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教育信息化是当代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变数,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带来新的冲击和注入新的动力,也对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要求。我们由普通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由优秀教师走向卓越教师,就是在互联网 + 时代背景下教育 " 术 " 与 " 道 " 不断修行的过程。对于 " 术 " 的养成而言:其一是要能够始终保持向上的学习力和毅力。顺应时代趋势,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获得新资源和掌握新技术。其二是要充分利用好业余时间。网络改变了学习的形态,让学习随时随地可以发生。爱因斯坦曾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最终在于业余时间如何利用。我们的研究大多利用寒暑假与周末开展。其三是要开展针对性信息化教学科研活动,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形式与内容的创新,在不断试错中前行,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对于 " 道 " 的养成而言:其一是紧随自然之道,要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与认知规律,主动拥抱时代发展的潮流;其二是紧随家国之道,要明确教育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践行立德树人,尤其是着力培育新时代下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以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其三是紧随发展之道,从模仿到创造,从经验到理论,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出自己在信息化时代的教育主张。

整理 / 潇湘晨报记者沈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