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新时代洛阳的“水经注”

编者的话

一部以文学的方式书写洛阳域内所有河流的大型文化书系《河洛水韵》,今年5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河流文化大书全套共130万字,收录了洛阳86位作者的128篇文章(另有古诗注一册)、400余幅图片,对发源和流经洛阳的所有河流在实地考察采风的基础上予以散文化书写。12月1日,该书系首发式暨研讨会在洛阳市举行,洛阳市有关单位和五十多位来自郑州、三门峡、南阳、平顶山、陕西洛南等地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和挖掘了该书系的多重意义,对该书系的文学和学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洛阳文化界对流经和发源于洛阳的诸条母亲河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探访考察和解读写作,是对河洛地区河流现状和历史文化的全面梳理和展示,是新时代的“水经注”,是一项在文学创作和河洛文化研究领域均具有创新意义的重要文化成果。《河洛水韵》书系的面世,不仅将对洛阳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文化支持,而且也会对河南文艺工作者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创作出精品力作等带来启示。

本文是该书系主编张文欣先生在《河洛水韵》面世之际对该书系创作、编纂历程及时代背景和文化意义的介绍。

书写新时代洛阳的“水经注”

作者:张文欣

五卷本的洛阳河流文化书系《河洛水韵》日前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洛阳因洛水而名,伊、洛、瀍、涧四河在洛阳交汇,形成了罕见的城市奇观。而发源于洛阳南部山区的汝河流入淮河,白河汇入汉江,也使洛阳成为地跨黄河、淮河和长江三大流域的独特地区。洛阳的河流,见证了华夏文明最初的曙光,同时也孕育了洛阳这座古老的城市。“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间”。从夏代的都城斟鄩肇始,洛阳拥有4000多年的城市史,作为历代王朝国都的时间累计长达1500多年,在波光水影之间,这里一直是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中心舞台。

河洛地区的河流,是洛阳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更是珍贵的文化资源。从古至今,洛阳水系的河流滋养着河洛大地,演绎出一代又一代多姿多彩的传奇故事。河流承载着时间,承载着历史,更承载着积淀深厚的文化。

但是,我们对自己的母亲河既熟悉又陌生。自《水经注》之后的1500年间,还没有人在全面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对洛阳的水系进行过系统性、整体性的文学写作。而近些年来,在绿色发展的伟大进程中,对河流和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对河流现状和历史的考察和研究,对河流文化的解读也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

《河洛水韵》,张文欣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经过长期的策划和筹备,2015年6月,洛阳河流文化采风活动正式启动。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里,共有洛阳本地和沿途各地的作家、学者100余人次参与的采风团队,历经陕西的西安、商洛,河南的洛阳、三门峡、平顶山、汝州、南阳、巩义等8地市的20余个县市(区),行程累计近7000公里,终于实现了对洛河、伊河、涧河、瀍河、汝河、白河的实地探源,也完成了对包括黄河在内的7条河流洛阳境内全部地段和境外部分地段的9次集体考察采访,以及后来多次个人的单独采访。

经过创作编纂团队三年多的艰辛劳动,洛阳河流文化书系《河洛水韵》终于创作编纂完成,并付梓出版。全书根据地理方位和体量大致均衡的原则,共分为黄河瀍河涧河、洛河、伊河、汝河白河和洛阳历代咏水诗辑注五卷,共收入散文128篇,历代古诗700多首和相关注释,图片400余幅,共计130万字。

这套书系是对河洛流域7条主要河流第一次全面的文学书写,也是对河洛地区与河流有关的历史文化的全面梳理和展示;是每一条河流的立体形象的“传记”,也是河洛流域洛阳水系的丰满厚重的“家族谱系”;既是对河洛大地山川河流的充满诗意和激情的文学解读,也蕴含着对历史和现实、自然与人类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命题的理性思考。可以说,《河洛水韵》是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项蕴含重要学术价值的河洛文化研究成果。

本书在策划、创作和编纂期间,正值绿色发展理念像春风一样吹拂中国大地的时候,生态文明特别是水生态文明建设得到空前的重视。从历史深处蜿蜒而来的河流,正和一个伟大的契机相遇。“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的期盼,必将迎来“水碧山青浑如画,请君只看洛阳城”的崭新时代。

河洛大地广袤辽阔,河洛流域蕴藏着的历史文化又是如此丰饶厚重、细密绵长,远非《河洛水韵》区区百万之言所能穷尽。岁月如河水流过,历史的记忆渗透在河流两岸,那么多的村庄、渡口,那么多的支流、溪涧,为我们留下了继续翻阅解读的索引和题目。

2018年12月7日《河南日报》第15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