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何被称为“中国百校之父”?

在全国范围内,他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19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还有1700多间乡村学校图书室,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校遍及了所有省级行政区。他,就是田家炳。

田家炳(1919年—2018年7月),祖籍广东梅州。他是香港著名的企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基金会创办人,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

田家炳

田家炳16岁时,父亲病逝,他辍学去南洋谋生。后来,他在印尼创办第一家塑料薄膜厂。1958年,田家炳举家迁往香港,开办田氏塑胶厂,并迅速成为“香港人造皮革大王”。

1982年,田家炳捐出价值10多亿元的4栋工业大厦,成立纯公益性质的“田家炳基金会”,将每年几千万元的租金收入用于公益。两年后,他从商海隐退,把家族产业交给几个儿子共同管理,自己专心做慈善事业,成为少有的“职业慈善家”。

慈善家田家炳

田家炳认为:“中国的希望在教育”,资助教育就是“把钱用在最有用的地方”。为了自己的捐款计划顺利实施,他甚至不惜卖房、贷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的亚洲金融风暴,让田家炳的企业受到严重影响,以至于出现捐款承诺难以兑现的问题。为此,83岁高龄的田家炳,竟然将自己居住了38年,金融风暴前价值超过一亿港元的别墅,以5600万港元的价格卖掉,然后把全部的款项投向了内地的几十所学校。而他们全家却只租用了一个面积很小的公寓楼作为新家。

2003年,香港特区政府出台一项政策,凡是得到民间资助的大学,都可以得到政府的等额资金支持。田家炳知道后非常兴奋,虽然那时候基金会已经超支,但他还是向银行贷款了六百万元港币,用来资助香港理工大学和城市大学。2010年,田家炳荣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的最高荣誉奖章——大紫荆勋章。

2005年,为扩大捐资,田家炳将13万平方米、高24层的田氏广场售出,得款近3亿港元,为数十所大学、中学提前付清捐款。一生中,田家炳将80%的总资产用于中国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益事业。在全部善款中,教育所占的善款比例高达90%。

田家炳与江苏盐城田家炳实验小学学生合影

田家炳98岁时,在一部视频中说:“我很高兴在1982年成立了田家炳基金会,让大家将我的一点点收入来为国家为民族的事业作贡献。让全国几十所大学和160所田家炳中学受惠,还有几十个省市颁赠的荣誉市民,种种光荣受之有愧……我觉得将来还有很多自己要努力的地方,我很希望大家把田家炳基金会的事业,共同努力做好。这个收获也是你们的收获。”

2018年7月10日,田家炳病逝,享年99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