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者】文化做针线 绣出岭南美 她推动中国服装走向世界

邓兆萍

大洋网讯 盛世有华服,太平舞霓裳。服装是一种语言、一种记忆、一种文化,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记载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

邓兆萍成长于每人每年只有“一张三尺六”布票的时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那代人的集体记忆。20世纪90年代,邓兆萍接过做裁缝的父亲用了近半个世纪的剪刀,成为了一名服装设计师。她敏锐地捕捉时尚产业崛起的机遇,毅然“下海”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心水”,既当设计师,又当掌门人,让“心水”成为中国女性职业服装领域的佼佼者。

但艺术才是邓兆萍的底色。21世纪后,她转型私人订制时装设计师,《茶马古道》《母仪天下》《天青烟雨》《织梦岭南》《广府荟》……一组组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让她成为业内公认的“中国风设计符号式人物”。

30年来,她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绘”出中国服装走向世界之路;以广府文化为灵感,融合绣、雕、画乃至戏曲元素,“写”下一封又一封致广州的“情书”。

名剪父亲的“叛逆”女儿

一心学外语 却身怀设计天赋

邓兆萍是地道的广州人,在西关长大。她的父亲当年是闻名粤港澳的大裁缝。在那个物资短缺的时代,他设计的版式能比别人节省更多的布料,被称为“节约能手”。但作为裁缝夫妇的小女儿,邓兆萍一度抗拒继承父母亲的手艺。“看父母太辛苦了,甚至大年三十都在赶制衣服。”她说。为了减轻父母工作负担,邓兆萍和姐姐从小就会锁纽门、挑脚边。到报考大学时,邓兆萍执意违背了父亲的意愿,选择外语专业。

大学毕业后,邓兆萍进入纺织品公司下设的服装厂当翻译,“冥冥之中又回到这一行”。年轻女孩爱漂亮,从小练芭蕾的邓兆萍是既漂亮又时髦。她按照自己的想法画出服装草图,让父亲给她做,自己当模特。“结果穿回办公室同事一看都说好,直接被打版师拿去‘复制’,卖了三万件。”从中受到鼓励的邓兆萍决定投身服装设计。“父亲说,无论做哪个行业,都要做一行爱一行,努力提升专业技能,做成业内有话语权的人。”为了走好这条路,邓兆萍1992年进入大学服装专业正式学习服装设计。

事实证明邓兆萍确有天赋,还没毕业便已被日本时装公司看中,请她担任服装设计师并给出12万元的年薪。毕业第二年,邓兆萍便以一套黑色的晚礼服设计获得“贤成杯”全国服装设计大赛银奖。2002年首届广东时装周开幕,邓兆萍受邀成为第一位在广州举行专场发布会的设计师。“当时发布会很成功,父亲很高兴,说家族一把剪刀总算是后继有人,还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他为我感到骄傲。”

《织梦岭南·广府荟》系列作品资料图

如何掌握顾客“心水”

再忙也要蹲点店铺听反馈

20世纪90年代,广州紧跟港澳时尚潮流,服装行业得以发展迅猛,成为全国服装潮流的风向标。邓兆萍说,当时全国各地的人都来广州批发衣服回去卖,所以在长达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广州服装设计师快速地成长。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有三分之一都是由广东培训的。

捕捉到这一产业良机,邓兆萍于1996年创立了“心水时装”,为女性白领设计职业服装。让人惊讶的是,这个既当老板又当设计师的大忙人,竟然会抽出大段时间,到店铺与消费者聊天。“蹲点的习惯我从国企时代就有了,只有到店里去,才能知道客户要什么。”

聆听客户需求,获取客户反馈,当时在国内还是罕见的商业理念。邓兆萍说,自己之所以有这个意识,源自于20世纪80年代的经历。“那个时候,一位亲戚送给我一个LV包,用不到一年被小偷割了,我没太多想就把包给扔了。亲戚知道后着急地说:怎么扔掉了?拿回店里加点钱就可以修好了,这个品牌是终身保修的。听到‘终身保修’时,我震惊了。一来产品质量好才敢这样说,二来售后服务可以成为品牌重要的竞争力。”自此,服务好消费者成为邓兆萍的商业宗旨。

在初创期只有2个人的“心水”,在随后10年内,没贷款一分一毫就发展成为有100多个设计师和缝纫工人的服装公司,“因为起步得早,每批服装一推出就卖清光。” 回首30年,邓兆萍感叹,父亲年轻时也开了一家叫邓佑记的服装店,但生逢战争乱世,再有才华也难以成就自己。她有幸成长于和平盛世,赶上了改革开放的美好时代,加上家庭的悉心培养、自身的才华护航,才能无后顾之忧地去试去闯。

服装设计牵手“非遗”

一举夺下“年度最佳设计师”

商业是时装设计的生存手段,艺术才是邓兆萍的初心。她越来越意识到,时装设计不能停留在技艺层面,一个设计师最高的成就,是将自己的审美、思想、文化底蕴通过服装表达出来。2006年,她把“心水”变为私人订制品牌,回归设计师身份。这个土生土长的西关姑娘还创立了另一品牌“织梦岭南”,但直到2013年,她才推出第一个同名系列作品。

“岭南文化有两千多年历史,怎么把厚重的文化化作时尚的笔触,是很大的难题。”邓兆萍足足花了3年时间做调研,包括到城市规划局找资料、到岭南建筑群拍照采风,万木草堂、十香园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为了编织这个美丽的“岭南梦”,邓兆萍还请来了自己的姐姐邓小玲。邓小玲是绘出中国第一幅《粤剧百名伶图》的画家。在二人的妙手下,镬耳墙、趟栊门、满洲窗、骑楼街、玉器墟……这一组组广府人最熟悉的元素,化作了裙摆上的图案、礼服上的轮廓、衣袖边的绣花。千朵花儿缀成了压轴的曳地长裙,这件名为《珠水汇》的作品,灵感来自于邓兆萍在瑶溪二十四景中汇津桥上看到的景色——春去也,数不清的落花也随溪水而去,汇入珠江,奔流大海。

在制作方面,邓兆萍下了不少功夫,比如满洲窗作品的2000多颗钻,需要2个助理轮流粘足两天,《珠水汇》的千朵花儿,7个助理钉了足足三天才完成。让她遗憾的是,提前两个月也找不到广绣技师,作品最后使用了德国的水溶性绣花技术。

这一遗憾很快被弥补了。2016年,邓兆萍联手岭南知名画家蒙复旦和邓小玲,并邀请到广州绣品工艺厂的广绣好手、玉雕师傅,共同推出《织梦岭南·广府荟》系列作品。邓兆萍带着这套融合广绣工艺,结合广州玉雕以及广彩工艺饰品的服装参加了“2017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荣获“年度中国最佳女装设计师”。

同年在第69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上,女导演钟萱身着一件点缀着朵朵粉桃的蓝色绸缎长裙走上红毯。这件名为“桃夭”的礼服由邓兆萍设计,名字取自《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采撷岭南气韵,展示东方之美,成为邓兆萍IP最突出的设计风格,她也被称为“中国风设计符号式人物”。

心疼粤剧“老龄化”

联手画家姐姐做粤剧娃娃

七组不到手掌高的大眼娃娃,却穿戴如粤剧名伶。武生的绣金大靠、花旦裙摆上的桃花绣饰、甚至《斩经堂》武将头盔上的每一颗珠子,都依足粤剧行头打造。2015年8月,这组“粤剧娃娃”横空出世。

邓兆萍说,做娃娃源于姐姐的一句话。邓小玲用了5年时间画了一套《粤剧百名伶图》,却发现粤剧剧场的观众多是银发族,对妹妹喟叹“粤剧虽然有400年历史,却很难吸引年轻人”。

邓兆萍听后久久不能释怀,她觉得,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如果固守过去注定会消亡。她想起7岁时自己拿到一套芭比娃娃时的喜悦,灵机一动,跟姐姐商量“不如我们来造一套粤剧娃娃?”于是,熟悉粤剧剧目、人物、行头的邓小玲负责人物形象的选定,邓兆萍负责服装、头饰的设计。从设计到制作到生产,三易其稿,用了半年时间,粤剧娃娃终于问世。光是在邓兆萍的朋友圈,48小时就卖了170多套。2016年,“粤剧娃娃”系列作品被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命名为“广府粤剧娃娃”,列入广府文化产品目录。

“广府文化源远流长、海纳百川,尽管我生于斯、长于斯,但真正研究起来,还常常有让我惊喜的内容。作为本土艺术家,我认为自己有责任通过各种方式把这里的文化精髓弘扬出去。”邓兆萍说。

奋斗者

邓兆萍

广州市邓兆萍服饰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总监,广东服装行业最具影响力的领军人物。曾获中国最佳女装设计师、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十大南粤女工匠)等荣誉称号。30多年来,坚持用中国元素及广府文化作为创作内核,被称为“中国风时装设计符号式人物”。

1996年,获“贤成杯”全国服装设计大赛银奖,创立“兆丰制服”和“心水时装”。

2003年,荣获“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称号。

2016年,推出《织梦岭南·广府荟》系列作品,获2017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最佳女装设计师”称号。

2017年,成为广府文化推广大使。

2018年,蝉联2018年度中国国际时装周十大时尚品牌大奖。

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让这一方水的土文化更有温度”

“岭南文化有两千多年历史,怎么把厚重的文化化作时尚的笔触,是很大的难题。”

“广府文化源远流长、海纳百川,尽管我生于斯、长于斯,但真正研究起来,还常常有让我惊喜的内容。作为本土艺术家,我认为自己有责任通过各种方式把这里的文化精髓弘扬出去。”

“我受这一方水土的滋养,就要让这一方的水土文化更有温度。”

——邓兆萍

奋斗底色

传承“非遗”经典

发扬广府文化

广府文脉源远流长,给今人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目前,广州市有人类非遗代表作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7项,省级非遗项目81项,市级非遗项目107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5名,省级非遗传承人75名,市级非遗传承人182名。近年来,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左右的经费用于非遗保护工作,并逐年增加。2018年,市级非遗经费为598万元;同年,获得国家和省非遗补助经费共388万元。

广州“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加强三雕一彩一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为突破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自身的惯性模式,广泛吸纳跨界资源,联合各方力量,创新推动广州传统工艺美术的活化,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

目前,广州44所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从2009年起,与广州美术学院合作“三雕一彩一绣”课程;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采取双导师制模式,招收“地域传统艺术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方向研究生;在广州大学设立广绣研究生专业。

2016年特别设立广州非遗创意大赛这一平台,以广绣为主题,成果丰硕,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邓兆萍通过该活动与广州绣品工艺厂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就“织梦岭南·广府荟”展开时装合作。

大事记:

2006年11月——成立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

2015年11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弘扬岭南文化工作方案》,广州市文广新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正式成立。

2016年5月——国内第一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志《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正式面世。2016年11月,出台《广州市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工作方案》和《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修改完善《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章程》。

2018年4月——制定印发《广州市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方案(2018-2020)》。起草并修改完成《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送审稿)》,提交市政府法制办审查。非遗保护工作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