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老师,你好!

摘要:戏剧是成年人的童话梦想,是儿童的世界初探。再说了,在学京剧这件事面前,谁还不是个宝宝呢?

“瑜音社”京剧教育项目启动发布会,如果把灰色套头衫换成黑色,手持话筒换成挂耳式,舞台大屏延长三倍,走来走去讲解PPT的王珮瑜,看上去更像新品发布会的IT大佬。模块设计、二维码、标准化流程等名词,不时从她的嘴里蹦出。稍有不同的是,主语不是XX代手机,而是京剧。

这不是个人品牌

12月14日,著名京剧演员王珮瑜牵头编写的青少年京剧通识教材《京剧其实很好玩》首次公开亮相。用她的话说,“年轻人有希望的行业,才会更加繁盛。实现京剧艺术的当代化,从教育做起,我们正在努力前行。”

今年2月起,王珮瑜戏曲工作室“瑜音社”在上海宝山区泗塘中学、鹿鸣学校挂牌。京剧教育项目每月都有新进展,工作室教学点不断扩大,集合优秀演员策划、编订教材,与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合作策划《京剧其实很好玩》。上月,“瑜音社京剧校园行”与梅陇镇达成“学区课”合作模式,覆盖罗阳、梅陇、蔷薇、曹行四所小学,将京剧文化渗透到学科中去。

讲着讲着,回头看一眼PPT,王珮瑜自嘲,“看着头皮都麻”。教材只是“瑜音社”教育项目一部分,这一年,“瑜音社”组建京剧教师团队,学习其他成熟的艺术门类,制定教学方式、完成试讲,足迹遍布上海大中小学。“绘本图书”后面紧跟着“游戏开发”“教育项目视频”。

王珮瑜与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开了一下午的会,商量教材打样,将来还计划做京剧策展。她承认,“庞大京剧教育计划,不是我个人或者瑜音社可以完成的,这不是一个个人品牌,需要更多有情怀、有抱负的人加入。”

做京剧教育的初心,源自王珮瑜多年来“瑜乐京剧课”、“京剧其实很好玩”音频节目等传播的经验。《京剧其实很好玩》,最开始是她在喜马拉雅做的收费音频节目,“一开始没有底,售价99元,不知道能不能完成。”200万人次购买这个音频节目,大大激励了王珮瑜的“创业”信心,“比如有一集讲老戏《御碑亭》,可能观众听完,就会卖票去看这个戏,是个很好的转化。”

其实京剧不好玩

如果说,对成年人的京剧普及传播,是对种种误解的祛除,那么对孩子而言,京剧教育是美育、德育、智育的最优选择,他们像一张白纸,对世界只有好奇,没有偏见。在王珮瑜看来,京剧究竟有怎样的价值?对本身热爱它的人而言,从不必寻找理由。但多年来传播,有无数事实可以证明,一句不同于日常说话的念白韵律,可以让一教室吵闹的孩子们愣住,安静下来,专注学习。说起京剧种种优势,王珮瑜笑道,“有人50岁才学习京剧,可是他也能从中得到很多愉悦,腰腿迈得开了,中气足了。”

下一分钟,她从调侃变得异常实际,“其实京剧不好玩,它是一门严肃、高端的学问。为什么用’好玩’?因为我们应该站在被传播观众的立场,有太多人觉得京剧老了、不好玩,小朋友当然要看好玩的东西,可以欣赏,可以跟着唱念、载歌载舞。”《京剧其实很好玩》各章节都印上了二维码,链接到名家试听素材,一扫就能唱。

课件研发过程中,王珮瑜遭遇了标准化难题,统一规范无疑能大大提高传播效力,然而京剧偏偏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专业演员都有师承,每个老师不同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扫1956年版本谭富英的演出,脸谱可能是1986年。”聪明的人总能坦然面对“劣势”,并有办法扭转,“这就是京剧与其他不一样的丰富,一个戏有八种演法。它足够丰富多元,让每一个小朋友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优势,在准确认识自己的同时,收获恰当的鼓励。我们访校拜友,根据具体学校的需求,不断开拓合作模式。一年的时间刚刚好,所有的尝试都有最新鲜的反馈,并指引着我们下一步的前行。”

我要成为更多人的榜样

从小学艺、年少成名,从舞台演出到综艺节目,王珮瑜工作满档,当老师,属于最吃力不讨好的活。她说,发展京剧教育,是为了培养未来的观众,更是行内人的自助自救。上海戏曲学校校长王梦云对王珮瑜影响至深,”王校长在中年以后,主动要求从演员转作教学工作。一转眼,我也变成了中年演员,有成长,有不安。我愿意做教育工作,王校长是我的榜样,我要成为更多人的榜样,这就是京剧艺术接力棒。”

教学相长,与学生互动,也让王珮瑜加深了对京剧表演艺术的理解。在“瑜音社”策划下,上海京剧院田慧等青年演员走进校园,并有了自己的专属课件。“培养锻炼从业者的综合能力,除专业之外,今天年轻的表演者要会表达、会写作,通他艺,能够展示自己,清新、清爽,有少年气。”

婴儿啼哭时,做母亲的拿起有光彩的东西摇晃一下,让他注意,他便自然不哭了。一个艺术家的手法也是这样,把人生的一节或世界的一块,取下来变化一下,当众开放,说一声“你瞧”,于是观众就充满快乐,觉得生命也就有了意义——这段写在“瑜音社”京剧教育项目最后的话,概括了王珮瑜与“瑜音社”的追求。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