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聚焦二孩时代公共服务供给 父母教师医生都喊“压力大”

浙江在线12月1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申思婕 通讯员 袁征)送完大孩送二孩,这是许多家庭每天早上的“首要大事”,即便是在周末,也要先送大孩去辅导班,再在家里带刚刚会走路的二孩。这样温情满满的家庭生活背后,也给家长们带来了“甜蜜的烦恼”和实实在在的压力。它直观地反映在数据中:今年上半年全省出生人口报表显示,全年二孩出生减幅预计达22%左右。

为什么会出现生育水平下行?今年3月下旬以来,由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郑继伟牵头,省政协总调研组和7个分专题调研组分别赴全省各地,实地调查研究我省“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现状与变化趋势、城乡家庭生育“二孩”意愿成因分析等七方面内容。结果发现,目前不少家庭仍面临着赡养老人、抚育孩子的经济与生活双重压力。妇幼保健、托幼、教育、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降低了不少家庭生育二孩的意愿。

今天上午,十二届浙江省政协第七次民生协商论坛就“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公共服务供给开展协商建言。记者注意到,参会的专家委员中,许多都来自教育、医疗行业,他们的调研结果显示,这些领域的从业者,都和被二孩搞得“团团转”的家长一样,感到“压力山大”。

养孩成本高

宝宝开支占家庭收入三分之一

生还是不生?问题背后,是二孩给每个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和时间成本。

生孩子要花多少钱?东阳市政协主席卜亚男在会上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孕妇从产前检查到产后复原,医院费用毛估估2万元。在一个家庭中,宝宝的开支要占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再加上保姆之类的费用,养育支出远远高于预期。”与高支出不匹配的是,在农村,生育期间的医保报销只有500元;对于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女性往往处于事业上升期,一旦生二孩,她们的升职加薪机会也随之丧失。

在养孩耗时上,一位即将升任“二孩奶爸”的群众代表举了个生动的例子:“我的同事刚休完产假回到岗位上,她上班之前、中午、下午3点都要回家喂奶,非常辛苦。”

省政协常委、提案委副主任方颖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浙江的二孩家庭中,60.7%的孩子无人照料,育儿保姆成本上涨,是家庭不愿生二孩的主要经济阻力。

针对缓解家庭压力,卜亚男建议,面对现在高龄产妇增加的情况,希望政府在开展优生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必要的产前疾病筛查买单,补助产后的养护成本。另外,提升农村医保报销比例。

在完善育儿服务上,方颖指出,幼儿托育在国家法律层面上仍是空白,托幼服务机构缺乏监管主体,良莠不齐,一旦出现问题家长投诉无门。她建议相关部门针对0-3岁托幼机构制定出台具体法律法规政策,由政府统筹规划婴幼儿托管服务,教育部门明确登记审批。有条件的社区可以低价出租托幼场所,引入民营机构,为居民服务。建设一批公办民办示范点,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办福利性的托幼机构。

为了确保“孩子有人带”,许多网友和群众代表呼吁,延长产妇产假到6个月。不过,专家委员指出,这势必增加私营企业的成本压力。卜亚男建议,企业可以恢复托儿所制度,幼儿园也适当调整接送时间,与家长上下班时间尽量协调。女性密集的企事业单位也应当未雨绸缪,做好人才资源建设。

医疗队伍压力大

儿科医生接诊量是其他科室二倍

和家长一样压力大的,还有儿科和产科的医生。

省政协委员、立同德医院党委副书记孟旭莉指出,伴随着二孩时代到来,高龄产妇数量呈上升趋势,社会对产科、儿科医生的需求明显增加,疾病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也给医生带来很大的挑战和压力。而相关的医疗配套却与这种趋势不协调、不匹配。

“儿科医师平均患者接诊量是非儿科医师的2倍左右,部分儿童医疗服务项目收费价格十多年不变。”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副主任徐润龙说。

“产科医生通宵达旦工作是常态,但因为是传统科室,在薪酬、职业发展、科研等方面上升空间很小,劳务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转岗、流失现象时有发生。”孟旭莉委员说。

针对医生待遇相关医疗人才短缺的问题,孟旭莉建议,在绩效工资分配、职称晋升、岗位聘用以及评优评先工作中,适当向儿科、产科医生倾斜,不断提高儿科、产科医生的待遇。通过减免学杂费、给予补助等方式,鼓励优秀考生报考产科儿科专业,从而加强人才培养。

在医疗配套方面,徐润龙委员此前的调研数据显示,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儿科门诊的仅占12.7 %,平均每千名儿童拥有1.7张床位,离每千名儿童2.2张的规划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徐润龙委员建议,对包括儿童医院、各级医院儿科在内的公立医院投入,扭转儿科“政策性亏损”问题,提升各级医疗机构开设儿科的积极性。另外,扩大、补充合理的收费项目,适当提高儿童门诊和住院医保报销比例。

幼儿园编外教师待遇差

到2020年全省缺1.8万名幼儿教师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我省第一批二孩宝宝将进入学前教育,如何高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保障所有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北山幼儿园的一名女教师作为群众代表表示,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教师队伍建设又是短板中的短板。她发言描述了幼儿教师的现状:“幼儿园留不住人,很多老师刚工作一年就担任班主任。一些低素质人员进入幼儿教育系统,让幼儿园变成看护院。有的地方一个班40几个孩子,老师和孩子的互动明显不足。”

数据显示,浙江省到2020年,幼儿教师缺口将达1.8万名。许多学校为了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只能招聘编外教师。“编外老师年收入待遇差,发展机会少,退休待遇相差更大,队伍极不稳定。”湖州市政协副主席李红在会上说。

李红委员建议,幼儿园和小学可适当增加编制,为今后的师资队伍快速扩充储备力量。与此同时加大柔性招聘,建立临时聘用老师人才储备库,通过专业培训、考核、薪酬待遇的统一管理,组建较稳定的编外教师队伍,着力解决师资阶段性不足问题。

北山幼儿园教师代表建议,希望幼教机构制定实在的待遇留人,提升职业吸引力。尽快建立幼儿园教师专项成长机制,利用好寒暑假,实现教师职称提升。选取优秀幼儿园与高校紧密结合,开展科研活动,打造浙江品牌幼儿园和名师团队,提高社会认知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