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式乡村调研 挖掘“春天”的故事

正在热映的改革开放40周年的献礼影片《春天的马拉松》,改编自上海作家简平的长篇报告文学《权力清单:三十六条》,字里行间,透着青草与泥土的馨香。昨天,他带着这本书来到思南读书会上,与市民读者分享,“任何时候,都要相信阳光。”这部作品也打破了人们对上海文艺作品更擅长呈现儿女情长、家长里短的误区。

2016年冬,这位也是新民晚报夜光杯作者的上海作家,带着疑惑,口袋里揣着36页的36条《权力清单》,一口气走访了浙江省宁海县的20多个乡镇,就是想亲眼见证,村干部是如何按照“36条”办事,民众是如何依此监督的。

图说:《春天的马拉松》云顶村 官方图

此前,他听说,首创于浙江省宁海县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是浙江继“最多跑一次”之后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但也有人跟他说,“这是天方夜谭”。因而,他一到乡镇,就随机问了一位农村妇女是否知道“36条”,对方回答“当然知道,没有‘36条’,老百姓也不会有当家作主的感觉”。以前村里开会,村干部说要把海塘租出去,随后就散会了。但是,究竟租给谁了?每亩海塘多少钱?怎么分配的?实行“36条”后,大家终于知道了详情和细则。“36条”规定,所有人都可以参与招标,每亩出租多少钱要公开,怎么分配,村里都要统统公开。如此,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36条”给自己带来了权力的保障,“我们当家作主了”。

图说:《春天的马拉松》剧照 官方图

两年的实地踏访、蹲点之后,简平见证了在农村生活里,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说,三十年前上海作家写出《黄河边的中国》,在新世纪又写出了《权力清单:三十六条》,上海文化一直与时代相呼应。作家身体力行、融入生活,深入实践“36条”的第一线,抓取了那么多生动有趣的事例,之后也有了现在的电影《春天的马拉松》,“这本书第一版就印了10万,说明人民群众需要这样的书。”其次,简平是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脚踩泥土、手握钢笔,来撰写这部改革开放在农村的报告文学的。

简平希望人们能通过这本书“感受到当代中国农村正发生着的动人心魄的变革,感受到当代中国农民最为热诚、最为深切、最为努力的追求和奋斗”,并与他一样,“看到闪烁于人类高地的文明之光、理想之光、希望之光”。(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