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家在成都”完美收官!百名外籍友人体验非遗文化 参观78位中国摄影师的百幅顶级作品

12月15日,第三届外籍人士“家在成都”活动在中国(成都)新视觉影像艺术中心圆满收官。活动现场,百余位来自全世界十余个国家的在蓉工作、学习、生活的外籍友人不仅体验了非遗文化,窗花剪纸、衍纸、蜀绣、糖画、国画书法、漆器、古琴、及“手绘幸福里”传统手工产品制作,更参观了备受关注的“逆光——中国当代风景摄影展”,和倾听了同期举行的 “成都城市天际线的影像表达”学术研讨会。

“家在成都”项目是由成都市文广新局主办、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四川十六加一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据本次活动的承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家在成都”项目不仅为在蓉外籍人士提供免费的汉语培训课程,也更加注重传递本土的文化基因。近20余场主题鲜明的课程,其中涉及川剧、茶道、汉服、雅乐、非遗文化体验等,共吸引了数百名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埃及、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在蓉工作人士和留学生。

“家在成都”2018完美收官

非遗市集吸引百名外籍友人深度参与

在“家在成都”结业典礼上,主办方评选出了2018年“家在成都”最佳学员奖等奖项,来自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的在蓉工作生活的三名学员获得最佳学员奖。“这是我这段时间来努力学习汉语、成都文化的一个阶段性成果,非常感谢主办方组织这样的活动,期待来年有更多这样的活动。” 此次活动的承办方四川十六加一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敬尧告诉记者,“未来,我们将持续深挖外籍人士在蓉生活的诉求,结合“家在成都”项目亮点,着力打造各式有意义的活动,让更多外籍人士融入成都。除此之外,此次选址中国(成都)新视觉影像艺术中心也是希望可以让外籍友人更多的认识中国的风景摄影,通过摄影师的镜头让外籍友人对中国有更全面而且直观的认知。今天到场的外籍友人纷纷对逆光-中国当代风景摄影展点赞,认真的询问摄影作品背后的故事。我想这就是“家在成都”的意义,通过活动加深外籍友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非遗集市是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用接地气的方式讲述非遗的故事,让外籍朋友体验窗花剪纸、衍纸、蜀绣、糖画、茶道(功夫茶)、银饰(苗银)、国画书法、漆器、古琴等非遗文化,这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有效的方式。”黄敬尧进一步告诉记者,“我们现场有十位非遗手艺人,他们在展示非遗文化的同时,也会对文化的精髓进行一步的讲解,让外籍友人既能体验非遗文化,更能理解其中的精髓。”来自澳大利亚的年轻小伙james告诉记者,“以前只看过这样精美的各式动物图样的糖,今天才真的体验到它的乐趣,用转盘随机的转出动物图样,用糖浆在器具上画出形状,因为器具有一定的温度,所以很快糖就成型了,这真有意思。”记者在现场看到,成华区的社会企业“手绘幸福里”也有参与到此次的非遗集市活动中来,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友人在手绘幸福的摊位前一针一线的体验着手工编织的乐趣,来自巴西的小女孩说“我要把材料带回家,编织一只手工熊猫公仔出来,也取名叫‘方脑壳’。

这是一次视觉的绝佳享受

多名外籍人士高度评价逆光主题风景摄影展

“在山与城共同构成的影像之中,我们将与艺术相遇,通过风景摄影展和‘城市天际线影像表达’学术研讨会,除了吸引本地受众,我们也期待外籍友人可以通过影像的方式更多的了解我们中国。”中国(成都)新视觉影像艺术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研讨会将从城市规划、城市地质地貌、城市风景的本质、概念展开讨论,以‘成都城市变迁的影像表达、天际线的变化’为落脚点,展开全面而生动的学术交流。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外籍友人对《逆光——中国当代风景摄影展》很有兴趣,在获悉这是中国78位摄影师的100幅顶级当代风景摄影作品的时候,大家纷纷点赞,来自新西兰在蓉从事律师工作的jessie告诉记者, 通过看这些作品,仿佛我能够领略到中国风景几十年的脉络,从风景摄影的时间、风景摄影的代表人物、到风景摄影的著名作品等,很棒!这绝对是一次视觉的绝对享受、空前体验。Jessie和她一起前来参加活动的朋友们纷纷对摄影展的灯光和场馆设置点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