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两地书】西湖边,杭州人和上海人吵架的次数,比两个杭州人吵架还多?

摘要:历史上,成为“杭州人”曾比做个“上海人”更让人骄傲和自豪。

作为土生土长杭州人,我小时候就听过这么一首只属于杭州的打油诗:“上海来个小瘪三,手里一把小洋伞。早上耍子城隍山,前山不走走后山,屁股掼了三划三。”这首打油诗在杭州传了好些年头了,老一辈的杭州人心目中,一些上海人的形象大抵就是这样一个爱钻空子的“小瘪三”。而现在,会唱这首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历史上,成为“杭州人”曾比做个“上海人”更让人骄傲和自豪,这种自豪感,至少从千年之前就开始逐渐沉淀,直到近代浪潮的袭来才发生改变,但是,这种身份的转变,让杭州人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

近世浪潮:城市身份变换后的“邻里问题”

早在五代十国时期,杭州便是吴越国都。吴越经济繁荣,还留下了保俶塔、钱王陵等古迹,让人追忆这段杭州成为都城的岁月。而那时的上海连吴越国境内单独的一州都算不上,大体上只不过是一座县城罢了。到了南宋,杭州又是都城,“西湖歌舞几时休”的繁华并不夸张,“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景也并非虚名,身为杭州人的自豪感可以说在当时达到了顶峰。然而上海,依旧只是两个县城。毋庸置疑的是,杭州是一座有底蕴,有格调的城市,它历史上的繁荣与作为历史名城的气质,都是上海所无法比拟的。

然而在财富的创造上,诗歌美景终究不像轮船与火车那般得心应手。五口通商之后,上海借着历史的浪潮和洋流的力量,几乎一夜之间就成为全中国最繁华、最先进的城市。杭州受近代化的影响毕竟没有上海来的迅速和猛烈,几十年之间便从上海人眼中令人羡慕的富庶名城,变成了赚够钱之后的一个休闲度假去处。

从近代到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的经济都是其他地区所难以望其项背的。1978年,上海的GDP达到了272亿元,而浙江全省也不过只有123亿元,甚至连上海的一半都不到,更不要说单单一个杭州市了。

但是杭州人对于上海人的态度并不会和经济一样在短时间内便发生转变。杭州人生活在西湖美景与历史古迹之间,依然自豪于加诸在自己身上的那种人文气质,对于上海人身上那种纯粹由财富与现代化所带来的世俗性情则颇有微词。以前杭州的中山公园要买门票才能入内,杭州人相信“逃票的大多数都是上海人”,不管这些故事的真假各有几分,一些上海人的在杭州人心目中的形象恐怕就是这样。直到现在,在很多上了年纪的杭州人心中,上海人依然有点“爱占便宜、不守规矩”。

有一次我坐着一辆上海牌照的车回杭州,停车的地方不太合适,旁边便有大妈指指点点:“上海人喏,停个车子嘎弄不灵清。”我上前用杭州话跟她们招呼表示马上走,她们也就不再说什么了,我感觉上海人这个身份比不好好停车这件事本身更叫老杭州人反感一些。

在火车上、饭馆中、西湖边,我见过的杭州人和上海人吵架的次数,比两个杭州人吵架还多,语言往往就是导火索,两地人看不惯,偏偏两地方言相近,互相连对方那些骂骂咧咧的话语都听得明明白白,指不定便动起手来。渐渐地,上海人给杭州人冠上一个“杭铁头”的名声,在上海人眼中,杭州人如郁达夫笔下那般,以文雅自夸,以清高自命,却不知像上海这般振作发展。杭州人则责怪上海这些“不懂规矩的暴发户”破坏了自己城市的格调与清净,他们只承认上海的富有,却不承认上海的气质与底蕴。

发达的经济带给上海人的是全方位的便利,而这种便利,常常也被临近的杭州人所期待并需要。想要购物,最繁华的商场在南京路;想要看病,最好的医院在上海;想要接受更好的教育,无论是更好的高中还是更多的一流大学都在上海;若是想要出国,在上个世纪萧山机场还没建成、国际交通也没有现在这般便利的年代,杭州人只能往上海跑。杭州人不一定喜欢上海人,也不一定喜欢上海市这种花花都市的气质,但是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种种现实的需要,却又不允许他们摆脱身边这座繁华都市提供的种种便利。同样的,即使杭州人不希望自己的西湖边被越来越多的上海人挤得满满当当,但是杭州市的旅游业却离不开这个近在咫尺的巨大消费市场。

在经济发展的硬性要求面前,杭州不得不放弃自己所向往与引以为傲的田园牧歌式的城市氛围,承认上海作为华东、甚至是当时中国的“老大哥”的地位,承认上海相比起杭州的巨大优越性,开始意识到“上海道路”是杭州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接受的一段路。

未来之路:借鉴与超越

改革开放40年来,无论是在两座城市的地位境遇,还是两地人之间的相互看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杭州不再是那个老杭州,上海所追求的现代、繁荣、国际化同样成为了杭州的追求。杭州作为历史名城确实已经积累了千年底力,但是作为现代都市,却只能说是青年,所说势头正兴,但很多东西,还是要向迈入壮年之时的上海看齐。

2017年杭州GDP总量达到12556亿元,虽然与上海的30133亿还是差距明显,但杭州的人均GDP2.02万美元甚至已经超过了上海的人均1.87万美元;而在迈向世界的道路上,杭州近年来接连承办了G20峰会、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又即将迎来2022年的亚运盛会,同时,还积极打造西湖国际博览会、西湖艺术博览会、西湖之春艺术节、西溪国际艺术节作为自己的国际名片。虽然与上海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看得出杭州正以上海为目标,不断缩小着差距。

与此同时,杭州也不愿只做一个跟随上海身后的“小老弟”。年轻的城市也有年轻的优势,能够抓住那些对于上海这座已经取得成功的城市来说过于冒险的机遇,例如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先有阿里的崛起,后有网易的入驻,2018年,杭州又建立了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杭州,俨然已是当之无愧的“电子商务第一城”、“互联网之都”。杭州人,对自己“未来杭”的称号充满着期望。

如今的杭州与上海,对于新一代的杭州人而言,早已不被看作是一对冤家,而是两种不同的选择。我问过一些还在读书的同学,或是刚刚走上社会的朋友,在上海和杭州之间如何进行选择,虽然很多人愿意留在杭州,但对于上海,多少也有些憧憬与羡慕。

杭州与上海的发展轨迹,殊途却又同归。杭州因史而名,带着内心皇城的骄傲和文人的清高,晚了一步才明白时代变了,开始重新奋起直追。上海因洋而兴,旧的时代骤变之间,洋腔洋调所带来的切实好处,或许让他们一时之间沉醉其中,如今反而有些羡慕杭州这座新兴都市所兼有的古典韵味与现代创新。

杭州与上海,杭州人与上海人,这种关系的转变或许也存在于中国的其他的城市与城市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现代城市发展之中,各地都开始放下了过去对自己与他人的成见,跳出先前所固执的一方小天地,开始意识到当今城市发展过程当中那些共性的、普遍的标准与要求。“苏沪宁杭,荣损与共”,这是当今的现实,也是整个长三角未来发展的方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