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冰情急转直下雪龙船被困 钻冰打洞齐心协力终“突围”

在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中,通过14天的奋战,考察队成功将1605吨物资由“雪龙”号运至南极中山站和内陆考察出发基地,这是中国南极科考史上距离最远、货量最大的一次卸货。

1600多吨物资,在南极的气候条件下长途运输,难度可想而知。在完成了千吨物资的冰上运输后,剩余的600吨左右改由直升机吊运,这是为什么?改运的过程当中科考队员又遇到了哪些曲折呢?

与北半球越来越冷的冬季相反,正在进入夏季的南极,气温越来越高,雪龙船停靠的这块冰面,海冰局部已经出现了融化的迹象。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副领队 魏福海:你看冰缝都那么大了,从十公分已经扩大到六十公分了,多了那么多冰裂隙,消融得很快,雪厚的地方,车很容易陷进去,所以白天化得这么厉害,不适合再走车了。

冰面上人工开出来的路,一天一天慢慢断绝了,船上剩余的几百吨物资,如何送到40公里外的中山站?卸货会不会耽误雪龙船接下来的科考计划?考察队放弃了再次找路的想法,做出了最新的决定。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 孙波:现在雪龙船剩下的物资,都可以采用直升机吊挂的方式运送上岸。我们计划是14日,最晚是15日离开中山,这样还有几天的时间,时间基本上能够保证。

但直升机吊运也需要一块平整的冰面来操作。船长沈权根据经验判断,决定微调一下雪龙船的位置,挣脱这片碎冰的包围,寻找一个新的码头。

雪龙船船长 沈权:船头这边冰裂得比较厉害,再往前挪个四五十米,有一个比较好的位置吧。

钻冰打洞 出人意料的“剧情”

本以为只需要移动几十米,可没想到雪龙船已然深入海冰腹地,刚一动身,船头就骑在了冰面上,船身被周边挤压过来的冰块包裹得严严实实,一下子动不了了。

当天下午准备往前挪四五十米的雪龙船,一直到晚上,都没能动窝。

雪龙船船长 沈权:不要说挪十公分了,一公分都没挪动。

从船长的苦笑中,旁人能感受到一丝无奈。原计划要挪动船体,结果努力了两个小时,还是停在了原来的位置。多年来,雪龙船在南极已经不止一次被海冰围困了,这一次又会是怎样的处境呢?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 孙波:我们做了一下努力,两个小时,现在看来,雪龙船还不能轻易地从这个冰上面退下来。很有意思,这就是南极。雪龙船船长沈权比较有把握,由于雪龙船后面还是有水道存在的,所以对船舶的安全比较有保证。

船长想试试通过打冰洞的方式为雪龙船减轻压力,船上的大洋考察队员携带的冰芯取样设备派上了用场。队长蓝木盛带着几个年轻队员下到冰面上,从船头到船身准备绕着圈在冰上钻孔。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大洋队队长 蓝木盛:船头很大的部分是骑在了冰上,用船自身的动力不足以把船用反作用力退出来,船长是希望我们打一块冰,然后利用船的重量能够把它压碎,让船可以下去,船桨的作用力就可以足以将船退出冰面。

每个钻孔有九公分的直径,直接从冰面打穿到海水里。从取出来的冰柱长度看,最长的有一米多,短的只有三四十公分。这也就意味着,包裹住船身的冰层厚度,从几十公分到一米多不等。船身两边被冰山推过来的冰块挤得紧紧的,队员们开始用铁镐清除冰块。船长沈权也到冰面上来查看冰情,抢过铁镐来自己动手除冰。

经过一下午的车轮战,打了接近五十个冰洞。而船长计划的,是打400个洞。至于打完后,到底能不能奏效,谁也不知道答案。

齐心协力 雪龙船成功退出冰面

雪龙船退出海冰的突围战就这样延续到了第二天,船上开始增加人手除冰、钻洞。

冰面上,穿着短袖的人是雪龙船二副刘少甲。他挥舞冰镐,和队友们一起与海冰奋战。一头一脸分不清是流出的汗水,还是溅到上面融化的冰水。

雪龙船二副 刘少甲:(干了)接近一个小时,去健身房跟在这儿一样。

被镐凿开的大冰块,队员们要用手搬到离船比较远的地方。这样才能整理出相对平整的冰面来,才好方便钻洞。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队员:太重了这个,抬不起来。

记者:这个有多重啊?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队员:跟女朋友那么重。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队员:这个应该比女朋友重一点吧。

再看看前一天钻的冰洞,船身与冰相接的位置,已经融化成水了,这是一个好迹象。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大洋队队长 蓝木盛:冰刨开后其实露出的都是水。

记者:其实是让船跟冰分离?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大洋队队长 蓝木盛:对,跟冰分离,它就不会被冰顶住了,这边水已经很深了。

看到船身处的冰清理得不错,船长在晚饭后下达了动船的指令。雪龙船开足马力,尝试倒船,在发动机持续的轰鸣声中,船头似乎动了一下,接下来,大家都感觉到了动静。船身开始挤碎两边的冰块,一步一步退向身后的水道中,留下压碎的冰块在海水中不断翻滚。

成功将船从冰上退出后,雪龙船又来来回回前进倒退了好几次,将水道拓宽,最终前进骑在了冰面上,给直升机吊挂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作业面。中山站的运输补给线终于恢复了畅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