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arget | 傅剑辉参与BATi·2018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

今年,被业内称为AI落地元年,而安防又是AI落地的一片沃土。AI+安防或者安防+AI,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但AI如何与安防进一步结合,为城市安全构建一道更坚实的“防守线”,这个话题永远不会过时。

在本次BATi·2018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上,华泰科捷CEO傅剑辉、虹星科技创始人侯广琦、力维董事长徐明、道合科技投资创始合伙人叶伟中、耀途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光几位共同参与了智慧城市圆桌讨论。

让我们跟着主持人的问题,来看看华泰科捷CEO傅剑辉都讲了些什么:

主持人唐钰婷

Q:先有请各位老总介绍一下自己和自己所在的企业~

傅剑辉:大家好,我是华泰科捷的傅剑辉,华泰科捷是一家依托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为核心,专注于“AI+场景应用”。今年比较热的,像阿里、百度都提到端、边、云这种AI落地场景上。华泰科捷主要是做边缘计算,以自有平台打造边的数据结构化的产品和应用。

Q:请问各位老总,可不可以从自己公司的一些特长或者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您觉得今年“AI+安防”有哪些新趋势?

傅剑辉:

AI从2016年“阿尔法狗”事件之后,AI不管在资本行业还是应用行业都已经走到风口,但AI+场景落地,实际应用并不是很完美,包括我们在做的人脸识别,马总、侯总他们做的生物识别、虹膜识别、指纹、3D结构光,这一系列AI应用在真正的场景落地中目前还没有很成功的项目,实际上AI在安防领域还没有大规模的达到用户满意的层面。

最近一直在提一个最重要的词,AI要有普适性,AI最终是让每一个用户,每一个体验者能用得起,也很好用。我们认为AI往下走,首先它不会是一个泡沫,而是实实在在落在每一个行业甚至每一个个体的产品应用中。这是一个AI真正落地的时候。

从今天来看,AI只是一个刚刚开始。刚刚徐总提到,AI是从算力、算法几个层面来评估。算力更多体现与杨总、叶总关注的半导体、AI芯片领域。随着芯片业的高速发展,AI的落地应用才刚刚拉开序幕。

Q:请问傅总,傅总在人工智能方面有做一些工作。之前接触其他企业时,都觉得今年“AI+安防”的热词叫做前端智能。请问傅总,现在大部分城市的摄像机都是传统的,并不具备AI功能,我们替换它时,怎么样才能既节约成本又可以对它实现有效的改造?

华泰科捷CEO傅剑辉

傅剑辉:

中国公共安全领域目前已有的摄像机数量1.8亿支,涉及到政府建设的是2500万支,这么大海量摄像头,目前他们做的事情都一样。发生了案件或者事件以后,只有一个办法,一帧帧看视频,没有更好的方案。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可以有视频结构化,这一点提到很多创业公司最核心,人脸识别是把视频中的人脸结合化,车辆识别是把视频中的车牌、车标做结构化。视频是一个最大的视频物联网,它承载着中国公共安全太多大量信息在里面。我们要把视频结构化这个产品和应用踏踏实实落下来。

在过去的2017年到2018年上半年,随着很多独角兽公司一直采用云的方案,在大量解决视频结构化的问题,包括人脸识别、车辆识别。但这个问题是存在着一些经济性,功耗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些瓶颈类的问题。在今年,国家很多公司都提到端、边、云的解决方案。不管是做终端还是做边缘。我们认为在云端更多是解决像虹膜识别、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各种大数据多维的数据清洗。在每一个边缘和终端,更多是解决单一算法或单一功能的数据结构华问题。华泰科捷这两年专注做边缘计算,我们有很强的嵌入式开发,因为原来是做半导体的。我们专注放在边缘计算,以一个比较高稳定性,高品质,而且成本有竞争力的边缘技术产品来实现人脸的结构化。

刚才主持人提到的,我们针对存量市场和新增市场。存量市场是叶总提到的1.8亿支摄像机,新增市场每年以11%到12%在增长。面向这两个市场,我们都提出自己很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