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是如何发奖的

据说,任正非不懂技术,不懂财务,不懂营销,也几乎不懂管理。那他懂什么?他之于华为的价值何在?

任正非懂人性,有人称其为“人性大师”,窃认为并不过誉。

人性最难把握,不管是X 理论、Y 理论,还是Z 理论;不管是人本善、人本恶,还是无善恶;无论是新教伦理,还是理性感性,大多只是一种假设。古今中外,人类穷尽智慧,上下求索,研究人性,找不到确切的答案。

但有一点,几乎是共识:人性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这一切皆归因于人的欲望。管理组织中的人,就是管理人性,也就是管理欲望。组织管理的机理在于:基于人性,基于人的动机,基于人的欲望,通过管理行为,激发人天使的一面,抑制人魔鬼的一面,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用专业术语讲,其实质就是激励与约束的问题。任正非曾与我聊天,希望我离开华为后,用3~5 年的时间,写一本“长销书”,书名就叫《激励与约束》。

任正非军人出身,深谙激励与约束之道。在非功利的军队中,可用于激励的资源是极其匮乏的,但军队的激励与约束又是有效的,为其他组织的激励与约束提供了值得学习的样板。

激励必须多元化,也必须及时化。奖励是激励的手段之一。下面从奖励的角度,看看任正非治下的华为是如何发奖的。

1.“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

“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是华为的奖励基本原则。这个原则确定的是奖励的基本对象,实际上也就是奖励的价值导向。

奖励的对象其实很重要,在政策层面激励什么样的行为,在现实中就会产生相对应的行为。奖励的对象如果是孤胆英雄、见义勇为、身残志坚,实际上政策背后的假设是这类行为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因而希望类似的行为不断涌现。但在现实中,这样的行为往往不能以个人的意愿为转移,也不是人人可为之。我们激励的行为,一定是被激励对象依靠自身努力可以实现的,但遇上碉堡、遇上坏人、遇上病患不仅是小概率事件,而且往往不取决于员工的努力。如果予以奖励,员工只能祈求自己命好,也能遇上碉堡、小偷、火灾之类的,此其一。其二,企业的奖励应回归到企业的功利性质,奖励也应该是功利性的,不能等同于社会中的基于道德的奖励,而改进则是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地地可为。

把改进作为奖励对象,就是希望员工淡定下来,聚焦起来,坚持下来,以匠人匠心的心态,持续地改进、改良和改善。伟大当然是“熬”出来的,伟大也都是“改”出来的。任正非在2014 年8 月的一次讲话中指出:“所有细胞都被激活,这个人就不会衰落。”而激活细胞的办法很简单,“跑到最前面的人,就要给他奖励”。

2.华为有个荣誉部

华为人力资源部之下有个荣誉部,设立于1997年。其职责之一是贯彻公司“小改进,大奖励”的精神,建立和不断完善荣誉奖管理制度。遵照“在合适的时间,利用合适的方式,奖励该奖励的事,奖励该奖励的人”的原则,组织推动各部门荣誉奖工作的开展,鼓舞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提高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包含荣誉体系队伍建设及人员培养、员工关系与员工沟通、组织氛围管理、干部监察、员工个人诚信档案管理等职能。

奖励是一种重要的日常管理行为,因此需要设立专职的奖励管理部门。华为首任荣誉部部长由公司党委书记兼任,由此可以了解华为对奖励的重视程度。

在心声社区有“荣誉殿堂”板块,分别展示蓝血十杰、金牌团队、金牌个人和明日之星获奖者的风采。

3.华为的“明日之星”奖

获奖历来是件不易的事,就像当英雄一样,没有点特殊的事迹,没有点过人的本事,不在特殊的时点,不在特定的组织中,获奖均是小概率事件。

我们在发奖中也有个思维定式,即奖励只是对少数人的激励,奖励面不能太大,否则,就会失去奖励的意义。所以,在奖励时,我们一直高度苛刻和吝啬。

为什么不能给平凡的人以感动?

为什么要让获奖者孤独和孤立?

任正非一直呼吁:华为要“遍地英雄下夕烟,六亿神州尽舜尧”,而不是“几个英雄下夕烟,十三亿神州几舜尧”;华为要“英雄倍出”,而不是“辈出”。

2015 年10 月23 日的一次讲话中,任正非讲道:“同时我们不要过分讲资历,优秀员工干得好,为什么不能提拔快些?华为正处在大浪淘沙、英雄倍出的时代,‘六亿神州尽尧舜’,毛泽东说六亿人都能当圣贤,咱们十几万人怎么都不能当英雄呢?当然我们没有毛泽东那种气概,那么打个折,让25% 的人当英雄难道不行吗?所以,公司每年有25% 以上的人员能获得明日之星、金牌奖。”

华为2015 年3 月25 日正式发布了《明日之星评选管理规定(暂行)》,这一规定的理论依据就来自任正非的上述思想。

明日之星奖的目的:公司要鼓舞正气上升,让英雄倍出,让大家看到前方的星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千军万马就跟着上战场。通过组织各部门民主评选“明日之星”并予以表彰,以鼓舞士气,激励员工践行公司核心价值观,持续艰苦奋斗。有人的地方就有模范,有人的地方就有英雄。人人均有机会获得“明日之星”的荣誉称号。

明日之星奖的人数:按照部门总人数50% 的比例进行评选,各个区域的评选比例可以有差别。

明日之星奖的评选方式:民主投票,各道德遵从办公室组织选区全员进行民主投票,一人一票,当场计票,当场公布结果,选票当场销毁。

明日之星奖品:发“明日之星”奖牌一枚,获奖信息记入员工荣誉档案。据说,明白之星的奖章委托巴黎造币厂制造。巴黎造币厂诞生于864 年6 月24 日,是欧元的唯一指定制造商。

截至2015 年7 月底,华为在全球7639 个选区,已评选出第一届36058 位明日之星,其中,中方员工29257 人,本地员工6801人。华为的明日之星奖是评奖领域一大创新。世人近来都喜欢讲“颠覆”,窃以为,华为的明日之星奖“颠覆”了传统的评奖和发奖模式。其实,华为的明日之星奖也并非创新,已有先例。早在1955 年,我国正式施行军衔制时,就向革命战争时代的有功人员颁发勋章和奖章,这次授勋带有普惠制的特点,计授予有功人员十多万枚勋章,52万余枚奖章,由于被授予的人数众多,授勋工作持续了两年左右。1988年恢复军衔制时,政府又一次大规模授勋,有十万多人被授予功勋荣誉章。

有人讲,华为学不会,学得会与学不会不是华为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

华为的明日之星奖总学得会吧?

4.华为的“大锅饭”奖

大锅饭奖,又称“火锅奖”,顾名思义,就是排排坐,吃果果。理论表述如下:就是无差异、普惠式、利益均沾、人人有份、平均主义、共享经济的奖励,是华为基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念的不定期的奖励方式。

2014 年10 月,公司董事会做出决定:将反腐败所得的3.74 亿人民币平均发放给在职员工,以奖励那些遵纪守法的员工。这笔追缴资金以奖金形式随11 月份工资一起发放。每位员工的工资账户多了2500 元。

2015 年10 月,公司通过各项管理改进活动共节约了管理成本3.28亿美元;风险应收回款避免了约3亿美元的损失;服务成本降低1.95亿美元;公司车、场地、物业和后勤支持等行政费用优化节约5 300万美元;存货优化管理节约4 970 万美元;物流成本节约2 980 万美元;资产盘活节约成本1 986 万美元……为使持续管理改进成为全体员工共同关心的工作并使员工从中受益,以促使持续管理改善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的氛围形成,EMT 于2015 年9 月24日做出决议:拿出1.77 亿美元奖励员工,华为员工的银行账户上这次多了1000 美元。让廉洁的员工分享反腐败的成果,才能构筑强大的反腐倡廉的坚实基础;让改进的员工分享持续改进的成果,才能激发员工持续改进管理的动力。

华为不是上市公司,如果在上市公司如此做,恐怕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早已行使高管任免权了。

由于华为长期坚持福利货币化和社会化的政策,每年都不会发月饼之类的福利,但这次由于发放时间正值中秋节,发的又是美元,所以,被网友戏称为“隔壁老王家的月饼”,而且是美国馅的。

5.华为还有各种各样的奖

华为到底有多少奖,或许没有人能给出具体的数字。华为一年一度的市场部晚会,历时四五个小时,一多半的时间是用来发奖的。战略项目奖、最佳销售项目奖、竞争优胜奖、战略竞争奖、区域能力提升奖、最佳专业职称奖、优秀行政服务奖、最佳机关支撑奖、区域优秀BG奖、优秀大Ta子网系统部奖、优秀大T系统部奖、优秀效果经营奖、优秀代表处奖等。粗略统计,在这次大会上发出的各种奖项有360多个,获奖的部门及个人达到887个。

简直是发奖发到头晕,拿奖拿到手酸,鼓掌鼓到手痛。晚会结束,经常看到手抱奖杯奖牌步态不稳处于亢奋状态的喝高的人在找什么——在找北。

发奖成为华为管理的重要手段,评奖获奖成为华为人工作的一部分。

除上下文所列举的奖项外,华为还有有特色的公司级大奖。“市场部集体大辞职”奖:2000 年12 月8 日,市场部集体大辞职4周年之际,华为召开纪念大会,向当年参与集体大辞职的所有人员,颁发了金质纪念牌。任正非在讲话中提出:“我首先认为不应该是发奖章,而是发纪念章,因为发奖章就一定得有评委,而评委的水平至少要比获奖人高。我认为你们的精神是至高无上的,没有人可以来评论你们,你们过去行为的检验是不需要任何人来评价的,你们的精神是永存的。”

“金牌个人(金牌团队)”奖:此奖旨在奖励为公司持续获得商业成功做出重大和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是公司授予员工的最高荣誉奖励。金牌个人获奖比例是100 ∶ 1;金牌团队获奖比例按照400 个人∶ 1个团队。2016 年公司共评选出1 777 名金牌个人,505 个金牌团队。获得金牌个人的员工有资格在天鹅湖畔与任正非单独合影的集体合影。

“蓝血十杰”奖:这是华为管理体系建设的最高荣誉奖。2013 年11月29 日董事会常务委员会做出就评选管理体系中“蓝血十杰”的事宜决议,以表彰“对管理体系建设和完善做出突出贡献的、创造出重大价值的优秀管理人才”。2014 年6 月18 日公司召开了首届“蓝血十杰”表彰大会,获奖者有在职员工,也有离职员工,还有咨询公司的顾问。

这次颁奖典礼还邀请国内媒体观摩,会后任正非首次接受了国内媒体的集体采访。很多记者接到邀请通知时,问的第一句话是:“‘蓝血十杰’是干什么的?”——科学管理真是任重道远!

“天道酬勤”奖:2008 年推出了“天道酬勤”奖。奖励的对象是:在海外累计工作10 年以上或在艰苦地区连续工作6 年以上的国际长期派遣人员,承担全球岗位的外籍员工全球流动累计10 年或艰苦地区连续工作6 年。奖牌为水晶材质,印有那双著名的芭蕾脚,上书罗曼·罗兰的名言:伟大的背后是苦难。当年获奖人数仅有17 人,次年有15人获奖,2017 年共有656 人获得该奖项,截至2018 年初,公司共有2 847 人获得“天道酬勤”奖。

“2008 汶川地震救灾抢通英雄纪念章”:2008 年,汶川大地震。华为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赶赴灾区,抢修通信。救灾抢通之后,127 位在灾区最前线奋战的员工获得刻有任正非寄语的“让青春的生命放射光芒”和他签名的水晶砖作为永远的纪念。受当时条件限制,部分员工收到的是一块木质的荣誉证书。2015 年,任正非兑现诺言,用奖章换回木牌,让大家看到前方的星,鼓励千军万马上战场。2015 年,公司重铸“2008汶川地震救灾抢通英雄纪念章”。

家属奖:2009 年华为市场部大会,特意为华为人的家属发奖,任正非亲自颁奖,他指出:“我们奋斗的目的,主观上是为了自己和家人幸福,客观上是为了国家和社会。最应该获奖的,应该是我们员工背后几十万的家人。其实他们才真正非常伟大。他们忍受了多少痛苦,才成就了华为,没有他们就不可能有华为的今天。”

6.华为的奖品很“奇葩”

发奖总离不开奖金、奖牌、奖杯、奖状。这些年来,不论是政府组织,还是企业,其奖品的模样几乎不变,一直保持高冷、严肃和简朴,尤其是奖杯,犹如旅游胜地的工艺品,千城一面。我曾获一小奖,获奖证书与30 年前的几乎没有任何差别,奖品也很“奇葩”——一条毛巾,奖励从教30 年!

华为的奖品亦很“奇葩”。

金牌:华为有很多奖品含金量很高,发的就是金牌。纯金的,含金量数值中几个九的。如“市场部集体大辞职”纪念金牌,公司级“金牌个人”奖的奖牌(获奖概率1%),公司级“金牌团队”奖的奖牌(获奖概率0.025%)。奖牌上是中英文的任正非名言:“让青春的火花,点燃无愧无悔的人生。”下面是任正非的签名,再下面是黄澄澄金灿灿的纯金。

获奖者还会获得一项殊荣,与任正非在总部天鹅湖边合影,可以带家属。

有些奖牌是由法国造币公司设计制作的。不要由此得出结论:华为有钱,太土豪。华为也有些奖品没那么奢华,甚至上不了台面。余承东先生在其微博曾爆料,2015 年无线系统20 周年发的奖品是20 年前退网的基站铸造的戒指,且有图有真相。网上有人发帖:“不惜代价,求购。”

马掌铁:2015 年10 月30 日任正非在听取消费者BG 服务策略汇报会上发表题为《CBG 服务体系要做“成吉思汗的马掌”,支撑我们服务世界的雄心》的讲话,他指出:“要称霸世界就要钉马掌,没有钉马掌,马蹄是软的,很快就磨损了,成吉思汗就无法称霸世界。所以服务就要做‘成吉思汗的马掌’,支撑我们称霸世界的雄心。”会上给与会者颁发的就是马掌铁。至于“成吉思汗的马掌”的材质,经多方打听,不得而知,估计就是铁,或者是钢吧。

呆死料:2000 年9 月,公司在深圳体育馆召开6 000 人的“研发体系发放呆死料、机票活动暨反思交流大会”,会议的主题是“从泥坑里爬起来的人就是圣人”,任正非做了《为什么要自我批判?》的讲话:“今天研发系统召开几千人大会,将这些年由于工作不认真、BOM填写不清、测试不严格、盲目创新造成的大量废料作为奖品发给研发系统的几百名骨干,让他们牢记教训。之所以搞得这么隆重,是为了使大家刻骨铭记,一代一代传下去。为造就下一代的领导人,进行一次很好的洗礼。我今天心里很高兴,对未来的交接班充满了信心。”

这次发的奖品是呆死料,没错,就是呆死料。具体讲,研发人员的奖品:用镜框装裱的报废的板子;用服人员的奖品:用镜框装裱的使用过的机票(当年还是纸质机);生产制造人员的奖品:满满一竹筐的废铜烂铁边角余料。

物美价廉,变废为宝,绿色经济,高度环保的奖品。够“奇葩”吧?够独一无二吧?如此发奖,发如此的奖,不敢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起码是惊世骇俗。千万不要小视这次发奖品会议,它在华为发展历史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即通过有组织的自我批判,消灭“工程师文化”,把工程师变成“工程商人”,重新回归以客户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事后看,这次大会是公司研发体系的“遵义会议”。

皮鞋:此奖设立于1996 年,任正非创立,奖品为皮鞋。在华为只发过一次,只有两人获此殊荣。12 月9 日,任正非在听取了生产总部主管葛才丰的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部王智滨的计划、库存工作汇报后,认为我们的知识分子有闭门造车之嫌,鼓励员工继续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于是,发给两位各一双皮鞋,希望他们继续深入实际,仔细调查,到基层中去,到群众中去,到生产第一线,努力做实,摸清基层实际,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任正非总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这就是领袖的重要特质;华为总能够把领导的意图极致地贯彻落实,这就是华为可怕的执行力。明茨伯格将管理分为三个层次:手艺、科学、艺术。作为管理手段的发奖也应该有手艺、科学和艺术层次之分。

华为的发奖是否已经达到艺术的层次?

7.华为也发过零奖金

不要认为华为发的钱多,华为也有不发钱的时候。

2013 年1 月14 日,公司召开2013 年度市场大会,公司对取得优秀经营成果的小国办事处进行了隆重表彰。共有11 个小国办事处获得二等奖,9 个小国办事处获得一等奖,2 个小国办事处获得特等奖。大会分别向他们颁发了奖盘、奖牌和高额奖金。

大会给这几个办事处发了不少的钱,接下来,就不发钱了。

此次表彰会上,还有一项特殊的表彰——“从零起飞奖”。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一些团队奋勇拼搏,虽然取得重大突破,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这些团队的负责人在这里践行当初“不达底线目标,团队负责人零奖金”的承诺。他们拿到的是“零奖金”。获奖人员是徐文伟、张平安、陈军、余承东、万飙五位高管。不过,他们也未空手而归,公司也给了他们伴手礼——每人一架飞机模型。

任正非在为他们颁发“从零起飞奖”后发表讲话:“我很兴奋给他们颁发了‘从零起飞奖’,因为他们5 个人都是在做出重大贡献后自愿放弃年终奖的,他们的这种行为就是英雄行为。他们的英雄行为和我们刚才获奖的那些人再加上公司全体员工的努力,我们除了胜利还有什么路可走?未来人力资源政策的改进还会更加激励我们。我们在讲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时候,就反复说要拉开差距,现在人力资源政策刚刚开始拉开差距,以后人力资源政策还会有进一步的改进,会让优秀员工得到更多的鼓励。”

不要小看这几架飞机模型,它们是任正非亲自参与设计,选定“航母起航”造型图案,并命名奖牌为“英雄万岁”,指定由巴黎造币厂设计制作的。

作为获奖者之一,余承东先生在1 月13 日的微博中写道:“从零起飞,新的征程。我所获得的年度零奖金——从零起飞奖的奖品,中国第一代舰载机歼–15 战斗机正从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甲板上起飞的模型,意义深远,值得珍藏!”

这五位已经很幸运了,没拿到奖金,起码还带回家一架珍贵的飞机模型,有几位比他们还惨,不仅没有奖金,连飞机模型也没带回家,可谓空手而归。

由于上面五位同事没有达到底线目标,导致公司2012 年销售收入差2 亿多没有完成任务,按制度规定,轮值CEO 郭平、胡厚崑、徐直军,CFO 孟晚舟,还有片联总裁李杰,包括任正非和孙亚芳,七位拿到的奖金是名副其实的“零奖金”。

提示一下:华为2012 年年终奖125.3 亿元!如果除以当年员工的人数,人均应该在8 万。

8.任正非获过哪些奖?

伟大的领导者都是激励大师,任正非也不例外。

在这里有个问题,任正非一直在激励他的干部与员工,他是位“施能者”或谓“赋能者”。那谁在激励任正非?谁为他赋能?

上面的话只说了一半,伟大的领导者都是激励大师——他首先是自我激励大师,其激励来自内心的使命感、危机感、成就感、动机及欲望。任正非曾讲:“世界上最伟大的激励,就是自我激励,自己相信自己,自己鼓励自己。当你坐在飞机上看一篇文章流泪,其实就是在自我激励。当你得不到领导肯定的时候,自己把自己表扬一通,如果觉得不够劲,还可以对着录音机大喊自己如何好,反复放给自己听,也是自我激励。当别人不认同、不评价你的时候,你就说自己是林志玲,‘我不照镜子,我就是’,这也是自我激励。当然这个美是不谦虚的,是自己短时间的自我激励,但说不定你是真美,内涵美。

“不要总想到做领袖的光荣,不要去背上这个沉重的口号和包袱,荣誉对于我们来说是没有用的。”

在华为,任正非给别人颁发过许多奖,他是个颁奖者,自己好像没获得过什么奖。

2016 年初,任正非等高层领导没有被评为“明日之星”,他们自制奖牌,自己给自己评了个“明日之星”奖,并手举奖牌合影留念。

在华为,任正非及高层所做的就是制定好分蛋糕的规则,分好蛋糕,并保证必须让分蛋糕的人最后一个拿蛋糕。

任正非2004 年入选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候选人,编导说如果获奖,就一定要出席颁奖典礼,但任正非不愿意参加,于是,公司动员公关力量,从获奖候选人名单中去除了任正非。所以,把中国有名的企业家都奖遍了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榜单中,至今也没有任正非的名字。

2005 年4 月,当任正非被《时代》周刊评选为“有影响力的人物”时,公司发出总裁办邮件:“事先公司并不知情,公司过往从来没有就此事与《时代》周刊有任何往来,不知他们是因何评选任正非的。我们认为任正非是不堪此称号的。”“《时代》周刊也是一种媒体,与中国的一些媒体一样,读一读、笑一笑就过去了。对外界和媒体的各种议论大家不要太在乎,还是好好地努力工作。任正非也一样,他也不会背上包袱的,也会像你们一样活泼、轻松、记性不好的,还会继续为公司的未来而努力工作的。”“外界总喜欢将成绩扣到一个人头上,以虚拟的方法塑造一个虚化的人,不然不生动。总之,公司领导集体并不认为任正非如媒体描述的那样。”

邮件是以第三人称发出的,但看文章风格,毋庸置疑,作者肯定是任正非。

任正非拒绝过外部几乎所有的奖项,如历年的十大经济年度人物大奖。这么多年来,他对于外部的奖项的政策一以贯之,要么拒评,要么拒领。

有个例外,2010 年9 月4 日,任正非获得“深圳经济特区三十年30 位杰出人物”中的“杰出创业人物”奖,并出席颁奖大会。

9.华为获的奖

近30 年来,华为获得的奖项无数。这年头,稍微好一点的企业,只要认真干,都能获得一堆奖项。将这些奖杯、奖牌、奖状一字排开,放在企业最显眼的地方,再配上各级党政机构领导前来视察的巨幅照片,基本上成为企业的标准配置。

华为所获得的奖项中,最值得肯定也是含金量最高的奖项有几个:2014 年10 月9 日,世界最大的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 于纽约发布第15 期“最佳全球品牌”排行榜,华为成为首个上榜的中国大陆品牌,排名第94 位。

2014 年10 月22 日,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领英公布了2014 年全球100 家最佳雇主,华为荣登榜单,排名第95 位,是唯一一家上榜的中国企业。

2014 年11 月6 日,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汤森路透旗下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发布了2014 年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华为依托强大的专利实力闯入,成唯一上榜的中国大陆企业。

2014 年11 月13 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了一份《2014年最具创新性的企业》报告,华为入榜其中,排名第50 位,是上榜的四家中国企业之一。

2015 年5 月27 日, 品牌咨询公司BrandZ正式发布2015 年度“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榜”, 华为公司首度入围。这是华为继2014 年进入Interbrand“最佳全球品牌”百强榜之后, 再次进入世界级的企业品牌百强榜,并成为唯一同时进入两大品牌榜的中国企业。

2016 年最有价值品牌报告,华为2016 年品牌价值增至197.43 亿美元,排第47 位,相对于2015 年排名上升57 位!

2017 年度全球最具价值品牌500 强排行榜,华为凭借252 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位列榜单第40 名,名次较上一年提升了7 位!

这些奖项不仅是对华为自身价值的认可,同时彰显了华为作为中国企业在全球企业丛林中的地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