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天基测控技术,传承中国远望精神

唐代诗人吴筠在《步虚词》中写道:“金景相照曜,逶迤升太空”。 由此看出,人类一直对于深邃的太空在远望、思考和想象,希望有一天知道其中的秘密。

上世纪60年代,美国航天科学家M.Malcolm提出了利用地球同步卫星转发信息的功能实现测控的新概念;经过不断摸索和研究,上世纪80年代,美国发射了全球第一颗位置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开创了天基测控新时代。

发展天基测控技术,传承中国远望精神

什么是天基测控呢?

天基测控指的是通过地面站和中继系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在此基础上完成测控中心对任务目标的测控。指的注意的是,天基测控系统中的全空域通信过程涵盖两个关键部分:其一是地面站视距测控目标与地面站之间的直接通信;其二是地面站非视距测控目标与地面站之间通过卫星中继数据转发后的间接通信。

2008年4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空局之后拥有数据中继卫星的国家。这一历史性事件的完成,极大提高了我国中低轨道航天器的测控覆盖能力,意味着中国已经从地基测控时代转入天基测控时代。

全球各国政府或地区联盟机构之所以坚持不懈地发展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原因就是它的不可替代性,且作用强大。据互联网新闻介绍,1983年11月美国执行第九次航天飞机太空探索任务时,航天员首次实现与地面的实时不间断通信;在执行航天任务的10天内,借助数据中继卫星系统传输的信息量比1973年美国天空实验室运行24周后传输的信息量多50倍,同时基于天地通信链路获取的数据信息比以往39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总和还多。

非常令人兴奋和鼓舞人心的事情是:全球范围内,中国已经搭建了世界上第二个对中、低轨航天器全球100%覆盖的数据中继卫星系统。截止到今年,中国天基测控技术已经快速发展了10年。作为我国最新一颗数据中继卫星,“鹊桥”已经确定了年底的月球背面探测任务,可搭建地月之间的数据传输桥梁。

未来中国的航天员登上月球,实现如在地球表面类似的实时通信过程已经不是难事;相信那时,月球上中国的航天员和地面上的我们,可以远望到更加深邃的太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