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一番风味 寓意十分祥和—著名画家朱全增笔下的果实

生命轮回,花开烂漫,落花生果,清新不断。这一平常而又美丽动人的景象,自然逃不过艺术家的眼睛,常常被他们形诸自己的作品中。在山东省国画院院长、著名画家朱全增先生的笔下,果实作为一类专门题材,被表现得沉甸厚实,在他精到的写意笔墨语言表达中,果实系列意象别有一番滋味,常画常新,所造意境博雅苍雄,圆浑清丽,蕴含着一种诗意的祥和,直指一种蓬勃的生命元气,秀色可餐,耐人寻味。

▲春夏秋冬▲

▲贵妃最爱▲

朱全增先生笔下的果实,从地域分布来看范围较广,时令上含春夏秋冬四季,可谓备写四时之气。北方常见的桃子、杏子、石榴,岭南佳品荔枝,南国亚热带枇杷以及其他不知名的植物果实,在他的画面中都有精彩的呈现。他画的四时果实四条屏就体现了这一点。

▲古来蟠桃天上鲜 ▲

朱全增先生平素服膺齐白石“不似则欺世,太似则媚俗”的创作理念,受之影响常常画写他亲身所感、亲眼目睹的熟悉的对象,不识者不画。他画花木植物如此,画写各种果实也是如此。时常游历于南北各地进行艺术采风的他,对于这些果实的自然生成规律十分明了,屡下体察之功,对其形状、质感、色泽和组织结构做到烂熟于心。而且,他还精心梳理了中国文人画绘写果实之传统,研究和揣摩唐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以果实为题材的各式各样的传世名作,特别对徐渭、虚谷、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名画用心钻研,着意于领会其中写实和写意结合的从艺之妙。故而,他以“农家珍品”为题材创作出许多系列佳作,下笔时成竹在胸,笔笔生发,自然而然地逐步写出这些果实的生动意象和生机、情采。

▲三娘南园杏染红 ▲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朱全增先生对果实题材的表现极尽化俗为雅、平中见奇之功,创作出风格独特、雅俗共赏的果实佳作。古来有“大俗即大雅,至简达至真”之传世楹联。北宋黄庭坚指出:“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对此,朱全增先生别有一种艺术的感悟和理解。他认为,作为最常见之物,植物的各种果实与生活息息相关,似乎沾染了世俗之气,然以美学眼光观之,艺术源于生活,俗雅之间却无绝对的界限,矛盾双方对立统一而相互转化,因此破俗为风雅实属必要,实有奥妙。如此以来,他从审美价值取向上打通雅俗界限,下了一番写实与写意有效结合的立意构图和笔墨运施的功夫,以精致凝练的书法用线与墨气圆通并融以淡彩,来表现果实的质感、色彩。为了显出那引人的丰硕的审美效果,他注重果实的高光表现、掩映顾盼和层次错落虚实之感;为了烘托果实的硕大沉重和体量,他夸张性地描绘叶子或者茎杆,特别以活脱苍劲而富有变化的书法用笔勾写连绵的藤蔓。有时,为了强化意境的诗意氛围,增添田园诗趣,画家本人特意把灵动多姿的或飞或鸣的鸟儿加入画面。这些创意手法,较为集中地体现在他对石榴果的传神写照中,给观者一种造化在手、满目生机的审美观感。

▲葫芦写来意徜徉▲

事实上,朱全增先生上述创作上的笔墨努力和审美态势,自另外一个角度,或者说从另一个侧面,生动传达了植物生态美学层面上一种可贵的生机和灿然的生气,是对生命的寄情与讴歌。生命力十足,从而生态之树茁壮;生态之树茁壮,故而果实生发,进而垂垂串串,甚至连续不休,映入人眼帘的无不是一种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颗颗彤红如春阳▲

果实,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有补充人体维生素、降血压、抗衰老的诸多作用,除此保健价值之外,其审美价值更是充盈。许多作品表明,朱全增先生的果实系列佳作追求一种有深度的寓意和审美价值的蕴藉,他将民间美术有关果实的祥和寓意与文人画的风雅内美有效结合起来。葫芦之寓意福禄绵长,柿子之喻事事如意,仙桃之喻意长寿,荔枝喻示吉利祥顺----总体而言,作为果实,不论何方,属何种类,经他画写,在宏观的审美意义上均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丰收的喜悦感和成果在望、成果在握的获得感。

▲五月枇杷醉江南▲

谈起画果实,朱全增先生说:“我一直在想,就是画家不管画什么,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有自己的风貌,不要千人一面,去雷同,去跟风,这些年我一直在想走出自己的路子不管用笔墨多与少,都有自己的面貌。我始终是遵循一个原则,当画花鸟的时候,主要是强调它的这种精神,就是它的这种精神需要我们去总结,去概括,去提炼。这种精神从哪里来?其实处在画家的内心,在花鸟画画的同时要把它当成人物画来画,赋予它一种格调,赋予它一种精神在里面。”

▲引颈高歌 ▲

由此可见,朱全增先生致力于果实题材深层次的审美挖掘和内在美的表现,化俗为雅,写意之韵,滋味悠长,其讴歌生命的写意旨归以及寓意祥和喜庆而为雅俗共赏的审美思虑,正体现了这一艺术亮点。我们坚信在艺术上一直谦逊进取的朱全增先生今后会给我们这个时代创作出更多的花鸟佳作!

▲秋风催唱大风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