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京东终于不再被看作是阿里跟班!

2月28日下午,京东发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由于营收和利润等多项数据均超分析师预期,京东股价盘前便大涨11%。开盘后,在道琼斯指数下跌,中概股集体下跌的背景下,京东逆势上涨,最高涨幅9.8%,以大涨6.7%收盘,总市值再度超过接近400亿美元。3月1日,盘前京东股价再度涨1.55%。

京东这份财报为何让投资者如此兴奋?到底如何看京东这家公司?下面,以一名投资者和京东用户的视角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1

京东财报中让投资者兴奋的几个数据。

作为一家互联网零售企业,最核心的几个数据分别为GMV、净营收以及利润率、活跃用户数、用户粘性。

财报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京东GMV为5144亿,同比增长28%;全年GMV为1.7万亿,同比增长30%。而且在经济低迷的2018年,连续4个季度GMV增速都超过25%。

从模式上分析,京东也没有同类。阿里、拼多多只是平台型电商公司,做的是很轻的互联网模式。而京东是一家很重的公司,做电商平台,做物流仓储配送,拥有178000名正式员工,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1万名。

互联网公司可以雇佣很少的员工,赚非常高的利润,打造一个完全中心化的生态,让客户、用户、合作伙伴都围着自己转。

而京东这样的企业,自己亲自去养活10几万个家庭,自己去做智慧能供应链、智能慧物流、智能慧仓储、配送队伍……间接拉动就业人数超1000万,这被认为“又笨又傻”。其实,这种笨和傻,正是京东这家公司所体现的社会价值,他可以做到比其他企业更好的商品品质、更好的购物体验、更人性化的服务、更快的物流、更有温情的企业文化、更有凝聚力的员工、更多的就业机会……

企业不可以不赚钱,更不可以只赚钱而不顾社会价值。目前,京东已经在3亿多追求品质的消费者心中稳稳站住了脚,形成了极强的品牌粘性。京东可以利用拼购等新模式去拓展新的用户,但绝不能利用同行那种“低价、低品质、低服务体验”的模式去抢夺那些价格十分敏感的初级网购用户,那样只会失去苦心经营的品牌。

2018年下半年,我搬到了郊区居住,那里没有超市,“三通一达”的快递都要去镇上代收点发和取。所以我的生活全交给了京东。米、面、油、家具、家电、办公用品、内衣……都从京东购买,全都可以送货上门。而且京东快递还揽收包裹,于是我的日常快递也交给了京东。

作为一名投资者,我在思考京东逆势上涨的逻辑:投资者看到了京东独一无二的价值,不再将它与阿里、拼多多做无聊的数据对比。

比如,京东看似烧钱很多,很重的运营,其实比那些简单的互联网模式更具有竞争壁垒。它遍布全国的550个大型仓库与庞大的配送队伍,是任何对手在短时间内都无法建立和超越的。

我看中的正是京东这种差异化的,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企业特性品牌特性和绝对超越对手的购物体验,以及他对社会带来的正向价值。前者决定了企业能走多高,而后者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