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f

南郑一熊孩子买游戏装备,刷了信用卡2万多元

熊孩子玩游戏上瘾,为买“宝石”升级装备,偷偷用母亲微信绑定的信用卡消费,为不被母亲发现,将每次的刷卡短信提示悄悄删掉。而当母亲发现时,他已分77次刷走2万多元。

家长:信用卡提示还款两万多元以为诈骗

“2月25号早上8点,我手机收到一条信用卡还款短信,要我3月3日还款21986元,当时把我吓懵了。”2月28日,家住汉中南郑区大河坎镇的龚女士说,她随即将此事告诉同事,同事说是诈骗短信,“我还信以为真,也以为是诈骗,”

龚女士说,为打消心中疑虑,她便当日跑到银行去查自己的信用卡账户流水,“结果银行给我打出3页流水明细,我看到欠款数字与短信提示数字一致,我当时几乎气晕过去。”

龚女士介绍,被刷走两万多元的这张信用卡,她很久都未使用。而该卡恰好绑定在她的微信上,她平时也未用该卡消费,但手机经常交给上五年级的儿子接收学校老师布置作业或其它通知信息,“他有时也偷偷用我手机玩游戏。”

龚女士说,事发后,她联系到《部落冲突》游戏运营商昆仑游戏,对方让她联系华为客服,因为嘉嘉玩游戏刷卡消费商户是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我2月26号联系了华为客服,华为客服将我反映的基本情况记录了,说让我等待,会给处理。”

3月1日,龚女士告诉记者说,“今天早上华为客服工作人员打电话过来说,根据她提供的材料,他们与游戏公司研究决定可退15700多元。他们还说,我要是对退款额度不同意,可继续提供材料,退款额度还能再协商。目前还在协商之中。”

对此,陕西嘉盟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丛波说,此事件中,龚女士作为监护人负有责任。但另一方面,嘉嘉作为限制民事行为人,使用其母亲的微信登录游戏并刷信用卡消费2万多元,‭这个数额显然超出了一个11岁孩子的民事行为。他认为,游戏公司存在监管漏洞,他们可以用一些新的技术,比如人脸识别技术,识别一下玩游戏的是不是本人,是否是成年人,但游戏公司并没有这样做。所以,游戏公司在这方面是有过失或者说有不完善的地方,对此游戏公司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孩子的家长可以提供相应的证据,要求游戏公司返还充入钱财。(文中嘉嘉为化名)

7f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a
3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