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教授刘悦翠
森林是大自然给人类提供的“天然氧吧”,也是大自然的清洁剂。据估算,一亩森林一昼夜可吸收62kg CO2,呼出49kg O2。当前,因为工业化导致二氧化碳超量排放,进而可能造成全球变暖等生态灾难。在这个大环境下,对森林的维护和恢复就成为迫在眉睫而又举足轻重的重大研究课题。近年来,我国通过人工造林等活动使森林覆盖率连续下降的局面得以逆转,这背后既是林业工作者的辛劳贡献,也有其背后广大林业研究专家的一份功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教授刘悦翠就是其中贡献卓著的一员,数十年来,她立足本职工作,结合我国实际,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在林业科研和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刘悦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教授,学士,硕士生导师。1949年1月生,湖南辰溪县人。1978年2月考入原中南林学院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业专业读书,1982年元月毕业,分配到西北林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99年9月后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中国管理科学大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家大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高级会员,第四届、第五届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分会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林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理事。刘悦翠教授长期从事林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她的研究领域主要有森林永续利用原理、森林经营效益原理、森林质量原理、森林经营目标、森林经营模式、森林收获研究手段高新技术化以及森林经营收获内涵拓展等方面。
矢志不渝,教育创新“树”新人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成长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个特殊时代,对于农村出身的孩子来说,如果没有一颗笃定的读书上进的心,是很容易就会放弃的。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高考随之中断,正在备考的刘悦翠也不得不回乡务农。经受了农村劳动的繁重与艰辛,看到了中国农民的辛劳、纯朴、执着与善良,劳动之余,她并没有放下自己心中矢志求学的梦想。1977年恢复高考,在1977年秋的全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次高考中,刘悦翠以优异成绩考进了中南林学院(现在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攻读林业专业。她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大学四年,她学习刻苦,勤奋钻研,功底扎实,为以后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82年1月,她以优异的学业成绩毕业。
1982年2月,刘悦翠毕业后分往西北林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在这里一干就是17年,直到1999年西北林学院被合并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她又进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继续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96年成为硕士生导师。2000年成为教授。
刘悦翠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国家教学事业。在数十年的教学工作中,她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心为学生着想,一心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着想。她为林学本科生主要讲授《森林计测学》、《森林经理学》、《森林计测与经理学实践》;为硕士研究生讲授《系统工程》、《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林业项目投资管理》;为函授专科生讲授《森林调查规划》,为自考本科生讲授《森林计测学》、《森林经营管理》等课程。
培养硕士生14人。在2012、2013、2014、2015、2016年,她独著的《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选择的思考》、《我国农民职业的分化及农民职业分类教育的思考》、《我国农民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思考》、《我国教育资源课程整合的思考》、《我国教育资源实践教学整合的思考》依次在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上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此外,刘悦翠在教学方面也获得荣誉无数。2009年,获“中国管理科学教育成就奖”;2010年,获中国“十一五”管理成就功勋纪念章和“2010中国教育管理杰出人物”;2011年,获“2011中国教育教学创新奖”,被评为“中国杰出贡献人物”;2012年,获“为人师表•桃李天下”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十年成就纪念牌,被授予“2012中国教育事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同年又被评为“中国百位教育杰出人物”;2013年,被授予“十年印象中国教育好教师”荣誉称号,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004-2013中国教育家大会10周年庆典纪念牌;2014年,获“中国教育创新先进个人”奖;2015年,获“2015年度中国教育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6年,被授予《“十二五”中国管理创新杰出人物》,“2016创新人才培养先进个人”。
高屋建瓴,创立林学模型
林业研究关系重大,如何维护林业资源,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局面,是我国在环境污染日渐加重的局面下亟待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森林立地与林木评估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应用价值。该项成果可在林学、生物数学、资源环境监测与管理、资源信息管理、资源调查规划与设计等领域应用与参考。作为林业研究的资深专家,刘悦翠是最早开始研究立木与林分的人。在研究中,她建立了如下模型:⑴立木相对直径模型群,编制了立木相对削度表与绝对削度表。⑵伐倒木绝对区分法树干表面积模型;二元立木树干表面积模型群。⑶相对削度法材积模型群;相对形率法材积模型群;模型参数采用树种平均相对形率与相对高d0.1模型的参数导出。⑷立木树皮直径模型群;立木树皮材积模型群;立木树皮材积率模型群。⑸立木材积连年生长量模型群;树干表面积法材积生长量模型和立木材积生长率模型群。⑹立木胸高形数模型群;立木胸高形数模型。⑺用胸径和树高作自变量建立了立木材积方差模型;用材积作自变量的立木材积方差模型;建立了权重模型。⑻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采用非线型多元回归模型建模,编制了刺槐林分现实收获表。采用幂函数建模,模型经加权求解,编制了刺槐林分标准收获表。⑼立木材种出材量模型,并编制了刺槐立木材种出材量表。建立林分材种出材量模型,编制了刺槐林分材种出材量表。
对于立地,刘悦翠建立了如下模型:⑴刺槐地位指数Fuzzy预测模型。⑵刺槐林分地位指数定性定量数量化混合I预测模型,并编制了刺槐定性因子立地质量得分表。⑶落叶松林分立地质量定性因子数量化理论I预测模型,并编制了落叶松林分数量化立地质量得分表与立地质量评价表。⑷主成分分析模型,采用该法筛选影响林分生长的主导因子:坡位、坡形、年龄、含水量、腐殖质厚度、土层厚度,用以建模。⑸刺槐多元回归数学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因子。⑹刺槐系统聚类模型,根据谱系图进行分类,得出了刺槐林分系统聚类分析立地类型表。⑺刺槐模糊(Fuzzy)聚类模型,根据模糊等价关系进行聚类,绘出动态聚类图,分类,编制了刺槐模糊聚类分析立地类型表。
近年来,刘悦翠基于有关林业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而独著十余篇论文,如《我国森林经营管理的健康原理》、《我国森林经营管理的质量原理》、《我国森林经营管理的系统原理》、《我国森林质量认证原理》等。这些科研研究为政府及林业经营管理决策者提供了详实可靠的科学数据与决策依据,因而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关注与肯定。
硕果累累,誉满人间
因成果突出,多年来,刘悦翠的研究成果多次获省级和国家级奖项。1994年,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油松(含巴山松)生长及干形的研究与应用》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她独著的《用群体决策法选择刺槐最优材积模型》获世界华人重大学术成果;2002年,独著的《油松立木材积生产率模型》获全国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2006年,她获得“中国当代思想成就奖”;200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2010年,被评为“中国影响力人物”;2011年,她独自研发的成果《森林立地与林木评估模型》获“建党90周年当代中国管理最佳科研成果奖”,同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中,获“中国当代创新人物”;2012年,她独自研发的成果《林地与林木预估模型在林分含碳量计测中的应用》获“2011-2012 中国管理科学创新杰出成果奖”;2013年,她独自研发的成果《我国森林资源分类管理与经营的思考》获“2012-2013年度中国最具价值优秀管理成果奖”,被评为“中国杰出创新人才”;2014年,她独自研发的成果《森林碳汇计测模型的研制及在森林管理中的应用实例》获“十二五”管理科学重点课题研究优秀成果奖;2015年,她独自研发的《我国森林资源的类别及森林分类经营原理》获“2014-2015年度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与应用优秀成果”,独著的《我国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思考》,荣获中国管理创新发展研究院一等奖。
1998年,刘悦翠独著的《渭北黄土高原刺槐林地位指数Fuzzy预测法》在中华教育研究交流中心和中国国际交流中心举办的评选活动中,获国际优秀教育论文奖;2003年,她独著的《用群体决策法选择刺槐最优材积模型》和《我国森林经营管理的质量原理》获中国理论创新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2005年,独著的《农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在第二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上,获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2010年,独著的《针阔叶树种树干表面积模型及其在立木碳连年生长量计测中应用》在第七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上获优秀论文一等奖。2010,她独著的《阔叶树种胸高形数模型及其在立木碳含量计测中应用》在中国行业影响力人物高峰会上获一等奖。2011年,独著的《刺槐林分因子生长量模型及林分碳标准收获表的研制于应用实例》在中国行业影响力人物高峰会上获一等奖。
除此之外,刘悦翠在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年
连续八年分别独自撰写的《我国森林经营管理的健康原理》、《刺槐林分含碳量模型及林分碳现实收获表的研制与应用实例》、《刺槐林分地位指数定性定量数量化I模型及其在林分含碳量计测中的应用》、《我国森林资源分类管理与经营的思考》、《我国森林分类经营原理的思考与对策》和《
我国森林资源的类别、特点及功能》、《我国森林资源损益的思考》、《我国森林资源内外干扰损益的理论思考》依次在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届
中国管理科学大会上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连续八年在中国管理科学大会上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学术成就,更是林业科学领域的奇迹!
对于未来,刘悦翠表示,要秉承“立足基础,耕植应用,拓展推广,科技持续”的理念,继往开来,不断创新,为我国林业的科研和教学事业,立下更大的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