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金融成最热,4位优秀创业者解读国内大数据行业的机会

在10月28日举办的“2016达晨经济论坛上”,众多优秀企业家共聚一堂。在大数据行业,达晨创投未雨绸缪,先后投资了十几家国内大数据公司,亿欧有幸访问到了其中四位优秀的创业者,从中了解大数据行业的发展现状。

四位创业者分别为:数据堂创始人齐红威、邦盛金融创始人王新宇、领航盛辉创始人查乾和翱旗科技高级副总裁范一炜。

哪些企业会用到大数据?

要回答这个问题,数据堂的齐红威无疑是最佳人选。

数据堂是一家大数据解决方案以及数据服务的提供商,旗下拥有国内首个数据电商平台DataMall,为同行提供各类数据。目前数据堂已经挂牌新三板,估值超过20亿元。

数据堂创始人齐红威首先从不同企业类型上阐述了他的观点。

齐红威:大数据行业的公司,除了专注底层技术的公司,大部分企业都是面向企业用户的。

企业用户也可以分两类,第一类企业用户是直接接触个人消费者的,比如保险、银行、零售商。这类企业对于数据的依赖度是比较高的,很多企业需要我们的大数据做信用评估。

另一类企业是传统的企业用户,类似于中石化、中石油,它们不直接跟个人消费者打交道,对大数据的依赖还不多。这类企业的领导层需要一些统计数字,辅助他做宏观决策,因此他暂时不依赖大数据做微观分析。

从行业分类的角度看,金融是目前对数据依赖最多的,第二个正在爆发的是营销。

大数据在金融上的主要应用是信用评估、风险控制和金融反欺诈,这个比较好理解。而跟营销的结合,主要是改变了企业获客的方式。以往的企业营销都是单向的广告,现在大数据可以分析受众群体,做到广告精准投放。

第三个,二手车对大数据的需求也有爆发的趋势,主要应用是对二手车的评估。现在国内新车销售量已经比不上二手车了,交易车辆在历史上有没有出过事故,以及抵押情况、保险情况、车主身份情况,这些都要用到大数据。

最后,我觉得随着发展,大数据会一直延伸到传统行业,医疗健康对大数据的需求不久也会爆发。

大数据企业的资金投入到哪些方面?

齐红威:对于大部分大数据企业,数据就相当于原材料,在数据的购买和储备上会投入不少资金,再就是研发投入,我们是技术密集型企业,人力的成本是相对较高的,但是企业要做大做强,这方面的钱没法省。

然而,对于偏向技术服务的大数据公司,对数据的依赖会少一些,翱旗科技便是其中一家。

翱旗科技是一家致力于数据基础科学研究的企业,公司在数据采集与融合、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可视化方面形成了独有的产品与技术闭环。简单来说,翱旗科技可以提供将孤立的数据库快速融合的服务,例如融合住房公积金与公积金贷款担保两个部门的数据,以方便用户查询。

翱旗科技的高级副总裁范一炜从竞争的角度做出了分析。

范一炜: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DT(Data Technology)是不同的,一般说到互联网公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烧钱,拿补贴去换用户数量。而我们的资金首先要确保技术,只有形成一定的技术壁垒,才能保证我们在市场上站得住脚。然后,我们是跟已经在中国应用很多年的国外技术竞争,比如Oracle、IBM这种老牌公司,中国这么多年下来很多底层技术已经固化,就是用它们的,国内企业要逐步替换它们,还需要同时在市场上壮大自己的品牌,让客户认可我们,因此也会投入一些资金。

国内企业对国产技术的认可度有待提升

大数据在中国兴起是近几年的事,翱旗科技范一炜坦言,现在我们在经历的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也就是数据革命,不得不说这一次变革不是中国人创造的,我们还是在copy美国的一些东西。但国内企业正尽可能地用国产技术,去完善中国的大数据领域,这一点意义重大。

这个过程中,国内企业要用国产的技术跟国内、外客户讲,我们的技术比国外的技术牛,这个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这一点领航盛辉创始人查乾深有体会。

领航盛辉是国内领先的超融合云计算产品服务商,公司致力于超融合云计算、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相关领域应用的研究与产品开发。超融合云计算这项技术被用于提高云计算的处理速度,降低硬件成本。2015年9月,公司获达晨创投的A轮融资,2016年7月又完成近5000万元A+轮融资,成为国内超融合云计算领域最为突出的代表。

查乾:我们公司专注于大数据行业基础架构,超融合云计算技术。国内做这一方面的公司很少。有次我跟一位客户讲这个技术,后来却听说对方把我当成了骗子。所以现在跟客户介绍的时候,我反而不提超融合云计算技术,我怕把他吓跑了。

当然,这也反映了国内大数据行业分布的失衡,底层技术没人做,大家也不相信我们技术跟国外有得一比。这里我介绍一下此领域国内厂商的分布情况,国内企业分布可以用“倒金字塔”来形容:从SAAS、PASS到IAAS,厂商数量越来越少,但是对应用层厂商来说,底层技术的先进性,产品的可靠性是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2013年以前,在基础软件领域,中国IT企业无力与国外巨头竞争。比如数据库领域,中国很少有交易型数据库与国际厂商抗衡。但近两三年来,这种情况得以改变。虚拟化云计算时代也是如此,VMware独领风骚之前的十几年。但是到了超融合云计算时代,我们能够真正与国际巨头同台共舞,这是时代的机遇。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企业

邦盛金融是一家金融业务实时风险控制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的技术可在几毫秒时间内挖掘出海量金融交易中的欺诈行为,TPS可达百万级,对金融业务风险进行事中监控的作用,服务囊括了银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外汇、证券、基金、保险等行业领域。邦盛金融目前已经在两轮融资中获得了1.5亿人民币。

王新宇:开始的时候,当你提出你的处理性能极其卓越时,很多客户是不信的。因为我们公司所做的是技术架构、模型架构的革新,如果用传统的数据库处理方式来对比,客户的确会觉得难以置信。

但是to B这个市场还是比较理性的,客户会给我们机会去测。在投标某家大型金融机构时,邦盛跟另外三个厂商一起测,其中有两个国外厂商,还有一个国内上市企业。那家银行给每个企业2台机器、亿级的交易流水和相同的复杂处理逻辑,谁能算得最快谁中标。结果我们遥遥领先,比第二名还要快几倍,还有两家没跑出结果。

虽然这件事说起来很自豪,但我们也是花了很长时间做底层平台,我们成立以后4年没有接一个单,专注研发大数据实时处理基础平台“流立方”,为此我们的第一批股东都熬走2个,这种对技术追求到极致的做法他们觉得不可理解,每周打电话问我是否开始做业务产品,所以说这个过程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另外,在大数据底层平台领域创业风险也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技术型企业不愿意开发基础平台,而直接切入业务层的原因。最终我们研发成功了,打破了国外厂商在我国金融风控领域的垄断地位。

当新的技术出现时,人们依靠经验判断,往往选择不接受,大数据技术也正处在这样一个阶段,然而技术革新的浪潮却是谁也无法阻止的。最后,引用数据堂创始人齐红威的一句话:中国人很聪明,国内的大数据应用场景也多,企业也敢于尝试新的技术,大数据在国内的发展必将是日新月异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