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的好日子到头了?比亚迪拿出第四项黑科技,王传福押宝押对了

步入新能源时代,以往垄断全球的燃油车配套产业链,正面临集体“退休”的现实危机。

内燃机,被三元锂、磷酸铁锂电池系统取而代之;变速箱,被电机驱动系统取而代之;底盘的传动、转向、制动功能,也被电控系统替代了大部分。动力机制的不同决定了,在燃油车时代获得超额收益的核心技术,很难照搬到新能源汽车身上,但也有一些例外。

比如在电控领域,新能源汽车仅替代了燃油车底盘的部分常规功能,有关车辆安全的核心技术——车身稳定系统ESP,新能源汽车阵营却罕有涉猎,甚至一度被德国博世公司所垄断。

那么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ESP的国产替代技术出现了么?

一、ESP:从不完美到行业标准

ESP技术,又称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属于燃油车底盘的车控技术体系。搭载ESP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自上世纪70年代起,西方国家即开始ESP技术的相关研发。

早期的ESP技术,仅涵盖了制动防抱死(ABS)这一项功能。搭载ABS的汽车,虽然在行驶过程中的制动稳定性能大幅提升,但在低附着路面进行加速操作时,依然会出现明显的车辆打滑现象。后来,沃尔沃率先研发了一套电子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驱动轮打滑问题。

1986年,德国制造业巨头——博世创造性地将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和引力控制系统合二为一,整合出了全新的车辆稳定系统,这便是如今汽车安全必备的ESP系统了。

而后,博世率先将ESP应用于梅赛德斯S级轿车中,并逐渐从欧洲,推向全球。凭借ESP这一创新,博世坐稳了全球汽车安全领域的头把交椅。

在后续十几年里,博世又先后将侧向稳定系统、调节制动分配系统、动态稳定系统集成到ESP当中,以2010年ESP9.0的推出为标志,ESP技术体系基本成型。

时至今日,ESP已经成为燃油车领域的“品质标杆”。反映在市场份额上,由德国博世、德国大陆集团、日本爱德克斯、日立等企业领衔的ESP外资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合计占有率超过90%,其中,仅博世一家,就占据了40.59%的市场份额。

作为一家车企,如何证明自己的产品有卓越的操控体验和安全保障?最重要的硬性指标就是,它有没有搭载由博世、日立等厂商研发的ESP系统。

而随着特斯拉Model S、吉利帝豪EV、腾势纯电等新能源车型陆续装配ESP,似乎也预示着,西方国家在“汽车安全性”上的话语权,已经从燃油车领域,延续到了新能源汽车领域。

不过,前段时间比亚迪的一项技术创新,让博世等外资厂商们再也不能躺着赚钱了。

二、比亚迪黑科技,让四轮如四肢般灵活

为防止西方国家在燃油车技术领域的过度垄断,一直以来,我国对于汽车是否加装ESP,并不做强制规定。

然而市场需求摆在那里,大部分国产品牌为自证汽车品质,在安装ESP的问题上,是没什么选择余地的。这也成就了外国ESP企业在国内的垄断地位。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截至2021年,中国市场新车的电子稳定系统前装搭载率为91.6%。连一向重视技术自主的比亚迪,在前两年的秦系列纯电车型中,也搭载了博世的ESP系统。当然,这对一心要“革燃油车命”的王传福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于是我们看到,就在今年5月份,比亚迪终于推出了ESP的替代方案:智能扭矩控制系统iTAC。和博世ESP的类似,iTAC也是出道即巅峰,它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识别精度更高

ESP侦测车辆行驶情况,主要依赖车轮转速传感器,其识别频率较低,为32到48字节,同时受车轮胎压等外力因素影响,侦测精度和纠偏判定能力也受到限制。

而比亚迪的iTAC技术,在车轮传感之外,增加了电机旋变传感器这一新设备。由于直接锚定电机转速,电机旋变传感器的识别频率更高,可达4096字节,达到了ESP的近100倍,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外部影响下的信息误差情况。

以上优势,使iTAC系统始终可以快速、精准地掌握汽车的真实行驶状况,进而在动力分配方面,做出更智能化的扭矩调整。

2、动力分配更智能

在动力调整方面,ESP简单粗暴地体现为制动降扭矩。比如在车辆打滑时,ESP会通过制动一个到多个车轮的方式,使汽车重新找回平衡。由于会导致车速骤降,ESP系统在车速较高的情况下,将大幅提升汽车侧翻的风险,而iTAC则没有这方面隐忧。

在制动降扭矩的基础上,iTAC进一步升级为扭矩转移的调整方式。例如在个别车轮打滑时,iTAC可以适当降低打滑车轮的动力供给,将动力重点向有抓地力的车轮输出,从而让汽车在速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持续平稳行驶。在比较光滑的路面,iTAC还可以通过负扭矩输出,有效抑制车轮打滑。

这种更灵活、更智能的动力分配方式,让车辆在起步加速、高速驾驶、低附着路况行驶中,均能保持强大的车身平衡能力。

三、结语

从刀片电池的诞生,大幅降低了动力电池的安全隐患;到Dmi混动技术,抹平了国内外内燃机技术数十年的差距;再到CTB电池管理技术的横空出世,让续航不再是新能源汽车的“短板”。如今,连燃油体系下唯一可能过渡到新能源时代的ESP技术,也面临着比亚迪第四项“黑科技”——iTAC的强势挑战。

每一个技术突破,似乎都是比亚迪的一次宣言:燃油车的所有优势领域,比亚迪一个都不放过!

“要革传统燃油车的命”,王传福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