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字长文最深度全面解析《黑客帝国》

《黑客帝国》里那些含糊、隐晦的对白,如禅宗的打机锋一般,蕴藏了太多的信息量。本文用两万多字进行深度解析,旨在理清《黑客帝国》隐藏的逻辑脉络,以及其背后蕴藏的深意。

01. 矩阵(Matrix)世界的“虚假”意味着什么?

机器世界是真实的,矩阵世界是虚假的,这是电影最直白的交代。这里有个容易被忽略的关键性问题:虚假意味着什么?

矩阵世界是人类沉睡之时,由机器所控制,在各自大脑中“幻化”出来的世界。就像是梦,而且是全人类同时在做的一个梦。

在我们通常的认知中,虚假世界中发生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真实世界的才有意义。虚假世界如同梦一场,醒来什么都没有了,发生过什么都无所谓。

同样的,如《金刚经》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很多人会觉得,佛法说“四大皆空”,世界是虚幻的,一切都像梦幻泡影一般,就像矩阵世界一样。所以什么都不要执着,什么都不值得追求。

这样理解,有什么问题?《黑客帝国》对于矩阵世界的设定,给出了解答。

矩阵世界,确实是虚构的,然而,如果人在矩阵世界里受伤了,在现实世界里也会吐血;如果人在矩阵世界里被杀了,在现实里也会立马死去。

《盗梦空间》的设定略有不同,人死了会回到上一层梦中,或者是下落到意识混沌层。

这两部电影讲的是同一件事:在虚幻世界(梦境)中所做的事,并非是无意义的。这些事所起到的作用,能反作用于真实世界。

为何会这样?Neo和Murphys的对话给出了提示。

Neo:“我以为这是假的?”


Murphys:“你的大脑认为是真的。”(Your mind makes it real 。)


Neo:“在虚拟世界里死亡,也会死在这里?”


Murphys:“大脑死了,身体也活不了。“(The body cannot live without the mind。)

这个对话是有现实意义的。比如,我们在梦里如果觉得痒,会抓自己,醒来后能看到身上的抓痕;如果觉得紧张,会咬紧牙根,醒来会感觉到牙齿的酸疼,这些都是梦中的情绪影响现实世界的例子。

这些例子,仅限于我们身处浅睡眠状态时的描述;如果我们的梦,如同《黑客帝国》和《盗梦空间》那般深沉,我们对梦境执假为真的念头无比坚定,那虚假世界对于我们大脑和心的影响,自然会反应到我们身处真实世界的身体上来。

因此,认识到世界本质性的虚幻,同时又认可这个世界的“存在”和有作用。这正是佛法中最难理解的部分之一。

宗喀巴大师在解释月称菩萨的《入中论》时写道:

“说分别安立之法,能有各别作用者……此亦即是中观见之究竟深处。”

意思是,世俗谛的法,虽然是由分别心安立的,但是又有其作用。这是中观宗最究竟、最深处的见解。

世俗谛和胜义谛,两个都是境,都是所知。世俗谛是表象的、虚假的,胜义谛是本质的、真实的。世间所有的有为法上,都同时存在这两种体性。我们能看到事物世俗谛的体性,还是看到胜义谛的体性,取决于我们心的认知。从名言角度出发的认知,指向世俗谛;从真实角度出发的认知,指向胜义谛。

“中观见之究竟深处”就在这里:

世俗谛虽然是“虚假”的,是“没有自性”的,是“名言所指的对象是找不到的”,但是,它却又是“有作用”的!

直接来讲“有作用”很容易理解,但在“虚假”的前提下再来理解“有作用”,这就太难了。

《黑客帝国》向我们展示的是佛法里这么复杂的概念,真的是没朋友。别说没接触过佛法的人了,就算是佛教徒,如果没有学过中观宗义,也是没法体会到这个层面的。

理解这个点,有什么用呢?两个方面。

第一,从理论的层面,不堕两边。

《黑客帝国》和《心经》、《金刚经》的思路是一致的,先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像我们眼见的那样,是“真实”的,我们活在一个春秋大梦里,还没有醒来。或者,至少在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真实”的想法里,种下一颗怀疑的种子。这就是“色即是空”的意思,也就是“不堕常边”。

紧接着,《黑客帝国》继续告诉我们,虽然这是个梦,但我们在梦里,也绝不能随心所欲。梦里“虚假”的世界,对于在梦中的我们来说,就是“真实的存在”。梦里所做的事,是有实在的作用的,是会影响到真实世界的。这就是“空即是色”,也就是“不堕断边”。

举个例子,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就像是身在一个布满荆棘的悬崖上。如果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真实的、恒常的、有自性的,那我们就是在走向那些荆棘,会被扎得鲜血淋漓、痛苦不堪。如果我们认为这个世界因为本质的虚假而不存在呢?那就相当于是从悬崖上跳了下去。跳下去并不会让我们从梦中醒来,反而会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知道自己身处悬崖,要避开荆棘;更知道自己绝不能跳下悬崖,必须在悬崖之上找到一条路出来,这就是佛法里中观宗的甚深教义——中道。

第二,从现实的层面,遵守规则。

“真实”的Zion和机器世界,有其运作的规则;“虚假”的矩阵世界,也有其运作的规则。身处什么样的世界,就要遵守这个世界的规则。

比如《黑客帝国》第三部的开头,Neo陷入了机器世界和矩阵世界的连接处——火车车站。这个空间是由法国佬的手下,火车头人所创造的,包括其中运作的规则。在矩阵世界里几乎无所不能的Neo,在这里轻易得就被打趴下了。这就是规则的威力。

有人会疑惑,佛陀是因为发了“为利众生愿成佛”的大愿,才能最终成佛的。为何佛陀成佛之后,就离开了我们的世界,不再来救度众生呢?因为规则。佛陀受规则所限,无法亲身再回到这个五浊世界里来。下一个能来这个世界的佛,叫弥勒佛,得在很久之后才能来。

我们的这个世界,最重要的规则,只有一个——因果。无论是谁,包括佛陀,也无法改变这个规则。

因此,虽然我们身处虚假的梦中,仍然必须得遵守梦中的规则。杀人偿命,是真的要偿命,死亡并不能让我们逃脱罪责。反过来,积德行善,福慧双修,就能让我们在这个幻化的世界里,找到解脱涅槃之路。

以王国维的一句话结尾吧:“诗人视一切外物,皆游戏之材料也。然其游戏,则以热心为之。

这就是《黑客帝国》教给我们的第一课。


02. 机器世界是“真实”的吗?

前文提到,Matrix世界是“虚假”的,但是“有作用的”。下一个问题来了,机器世界,是“真实”的吗?

01.

在第一部里,Murphys明确告诉Neo,你有两个选择:吃了红药丸,从沉睡中醒来,回到真实的机器世界;吃了蓝药丸,忘了这一切,继续沉睡在虚假的Matrix里。

问题是,从一个假的世界中醒来,是否意味着必然会回到真实世界?显然不是。我们许多人都体会过梦中梦的感觉。从梦中醒来,发现仍然在梦中。

再比如《盗梦空间》,梦可以有多层。影片的结尾处,小李子回到了他以为的“真实世界”,但陀螺一直转动着,导演故意将片子终结于此处,是为了让我们去思考,陀螺会停下吗?这个从梦中醒来的世界,是真实的吗?

同样的问题,在《黑客帝国》中也被抛了出来。在机器世界里,本来应该回归到凡人状态的Neo,用单手挡住了机器乌贼。

每次看到这里,都会非常困惑,Neo不是Matrix世界里的救世主吗,怎么可能用意念影响到机器世界这个“客观”的物质世界呢,这不唯物啊,不科学啊。

Neo本人也是一脸懵逼。他见到Oracle时,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怎么可能靠意念就消灭了四个电子乌贼?告诉我,我到底出了什么事?”

先知告诉他:"The power of the One extends beyond this world." (救世主的能力超出了这个Matrix世界的范围),他从这里一直回到了自己的发源地。


Neo问:“哪里?”


先知答:“The Source(源头代码),当你接触那些章鱼机器人的时候你就能感觉到。但你当时还没有准备好。你当时就应该死掉了,但很明显你对这个也没有准备好。”

这个对话说明,Matrix世界和机器世界是相连的,这是否在暗示,机器世界和Matrix一样,也是虚假的?

另一个场景,Neo在先知的指引下去到机器世界,一路上继续发挥了手撕乌贼的超能力。在面对机器大帝时,Neo警告说,如果不答应他的提议,过不了多久,机器世界中也将布满Smith的复制品,机器世界将和Matrix世界一起毁灭。

机器大帝同意了Neo的建议,显然是认可了Neo的说法。Smith和Neo一样,都是Matrix里的“程序”,可是他却可以将自己“附身”于人类叛徒的身上,并可以在机器世界中无尽复制,这似乎又说明了,机器世界的运作机制和Matrix是类似的。

以上这两个场景,被诸多《黑客帝国》的解读引为例证,说明机器世界也是虚假的。

02.

这个推论的逻辑,其实并不严谨。

另一种解释,同样说的通:机器世界,是真实的。机器城、乌贼、Zion里的人、黑云笼罩的地球,这些“实体”,和我们所处的人类世界一样,是“真实”的

与此同时,机器世界中的机器们的“意识”沟通所使用的系统,包括网络、应用程序、通讯系统、模拟信号等等,与Matrix系统类似,两个系统既是相连的,本质也都是虚假的。这也不难理解,就好比我们人类世界中的网络游戏世界,不同的电脑之间通过网络ICP协议相互沟通,都是类似的模式。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何Neo的能力可以超越Matrix的范围,因为机器世界的网络中的“智能体”很清楚Matrix世界对于自己的世界有怎样的影响力,以及Neo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性,因此当Neo在向乌贼伸出手时,系统可以自动判断Neo的优先级高于乌贼,从而进行消灭乌贼的操作。

那么,机器世界,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

回答之前,我们必须先定义,“真实”和“虚假”,到底意味着什么。这点非常重要,却被几乎所有解读的文章所忽略了。有趣的是,无论是网上的争论还是线下的辩论,大都源于双方对题目本身的定义差别

什么是“真实”?

电影《无问西东》里,吴岭澜问梅贻琦:“什么是真实?”梅贻琦回答:

“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而不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真实是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剔除心灵鸡汤的部分,此处的真实被定义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以及心灵深处的感受。”

这也是我们人类习以为常的认识:眼见为实。拓展开来说,人类眼、耳、鼻、舌、身、意所感受到的,就是真实。

《黑客帝国》第一部里,同样讨论了这个问题。Murphys对Neo说:

“什么是真实?你怎么定义真实?如果你说是你能感觉到、闻到、尝到和看到的,那么真实就不过是被你的大脑解读出的电子信号。”

按照这个逻辑,如果真实是由我们的五感和意识所定义的,那么不仅人类世界是真实的,机器世界是真实的,Matrix世界也是真实的。

可是我们都已经知道Matrix世界是虚假的了,那说明真实与否,并不由我们的五感和意识所决定。

想到这里,问题严峻了。除了五感和意识,我们还能依靠什么,来辨认这个世界是否真实呢?

03.

庄子在《齐物论》中说:“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不知道是庄周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庄周呢?

这个疑问,是庄子为了说明“物化”的观点而举的例子,同时也带着哲学拷问:人如何判别真实与否?如果梦足够真实,人又怎么有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呢?

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录》里,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我们怎么知道自己不是活在梦中?”

如果往这个方向走下去,我们会发现,由于人类能依赖的仅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因此,辨别真实和虚假,就成了无法确定的难题。

我们习惯性的思维,是绝对化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对和错,真和假,我们都会迫切地想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一旦答案是不确定的,就会生起本能的不适感。

确定的答案总是存在吗?显然不是。

光是粒子还是波?光既是粒子,也是波;这是光的波粒二相性。

薛定谔的猫是活的还是死的?非生非死,取决于观察者的状态。

双缝干涉实验里,光会在幕布上呈现杂乱无章的点状,还是波纹状?不确定,取决于是否有东西在观察。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粒子的速度越准,位置就越不准,反之亦然。

这些例子,都是物理的,是科学的。这些答案,又是反常规的,甚至是反人性的。不仅常人感觉不适,连爱因斯坦都质疑说“上帝不掷骰子”,然而,反复的实验证明,上帝不仅掷骰子,还把骰子掷到看不见的地方去

量子力学出现后,追求“确定性”的科学,已然无能为力。我们对“自己的世界是真实还是虚假”的问题,是不能从单一的角度给出确定的答案的

04.

中国哲学的语言,向来是提示性的而不明晰,因为它不代表用理性演绎得出的概念,而是由直觉得出的概念。这种特质,原本是适合用来讨论“真实还是虚假”的问题的。

遗憾的是,“认识论”的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几乎从未得到过发展。“认识论”讨论的是“主观”和“客观”的界限,这个界限在中国哲学史上从未明确过。

中国的历代哲学家们,对自己眼前这张桌子究竟是真实的、本质的存在,还是虚假的、幻觉的存在,从未认真对待过。只有佛家是认真对待的,而佛教来自于印度。

除此之外,诸子百家里,名家和墨家曾以不同的角度对认识论有过贡献,但后世更多的认为这种贡献仅仅在口舌之辩的狭隘范围里有意义,而忽视了其在整个哲学体系里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认识论”讨论的最充分的,还数佛教。《黑客帝国》里有诸多影射佛理的地方,而且是甚深部分的佛理。“机器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又是一个很深入的点。

以下是从佛学角度来讨论如何辨别“真实”和“虚假”。

《集学论》引《大宝积经》中的《父子相见会》中说:

【如来了知世俗胜义,所知亦唯世俗胜义二谛中摄。】

佛陀修的一切法,都可以被归纳于世俗谛和胜义谛二者之中。世俗谛和胜义谛,都属于“所知”。

“所知”是一切万法,凡能够显现在心境上的都是所知。二谛不仅显现在心境上,且都是存在的现象。不同之处在于,世俗谛是看见虚妄的心的对境,胜义谛是看见真实的心的对境

什么是佛陀看见的“真实”?

从世俗谛的认知角度观察,一切法都是缘起的、观待的,是依赖于其他法而存在的。从胜义谛的角度观察,一切名言所指向的那个真正的对象,是“找不到”的。什么都找不到,那胜义谛的观察里,还剩下什么是“真实可见”的?

《父子相见会》中说:

【胜义谛者,不可说,非所知,非所识,非偏知,不可见。】

意思不是说胜义谛不是“所知”,而是说胜义谛不是世俗智慧可以了知的。用我们在这个世界所用的语言和思维,是无法体会的,也是无法沟通的,因此“不可说”。

佛陀是修行到了什么阶段,才能“看”到“胜义谛”的呢?

大乘的修行之道,要经历五道十地,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生起“菩提心”,是资粮道的准入门槛。修到第三阶——见道的时候,会有两种状态:“根本定”和“后得位”。

“根本定”相当于“座上修法”,“后得位”是从座上下来之后,在世俗中修行,继续积累福德资粮。

“从胜义谛的角度观察”,意思就是在见道位的圣者的“根本定”中,用“圣者的根本定智”去寻找名言背后所指的对象,会发现这也找不到,那也找不到,除此之外,“不可说”。所以说,如果你我能够修行到见道位的时候,就有能力“看”到“究竟的真实”了。

因此,从佛家的观点来看,如果要说究竟的真实,《黑客帝国》里的Matrix是虚假的,机器帝国同样是虚假的,因为机器帝国仍然是“可见”、“可以用名言所描述”的,仍然是靠六根来感知的,这就必然不是究竟的真实

《盗梦空间》也是类似的,无论有多少层梦境,全都是虚假的。包括最后小李子回到他以为的“真实”的世界,也是假的,无论转动着的陀螺是否会停下来,都是如此。

05.

那为何《盗梦空间》要以陀螺结尾呢?陀螺还有什么作用呢?

定位。定位到世俗层面中最“真实”的那个世界。

世俗谛虽然是虚假成立,但是却有“作用”。胜义谛虽然是真实,但却“不可说”。

《中论》云:【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

《回诤论》也说:【若不受名言,我等不能说。】

都是同一个意思。世俗谛是我们唯一的指望,明知是虚假,也不得不用心遵守其规则,“借假修真”。

之所以要“定位”,是因为“虚假”也有不同的层次,我们要把自己定位到那个相对来说最接近真实(虽然本质还是虚假)的世界里,才能发挥世俗谛的“作用”。

比如《黑客帝国》,机器世界(Zion)的人,能够辨别出Matrix世界是假的,需要遵循的是机器世界的规则。《盗梦空间》的人,要知道除了陀螺停下来的那一层之外,其它的世界都是“假”的。

我们也是一样,要知道醒着的世界是“最接近真实”的,梦境是“假”的。

退一步来说,如果人们从来就不知道机器世界的存在,就只能把Matrix世界当成是真的。仍然沉睡在黄粱一梦中的人,就只能把梦境作为真实的世界。

只有当我们到达一个相对更为真实的世界时,才能认定之前的那个世界是虚假的。只有醒来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刚刚做的那个,是梦。

在到达“究竟的真实”之前,我们既要知道自己所处的世界和之前所处的梦境类似,本质是虚假的;同时也要知道,我们得把现下所处的世界定位为“最接近真实且有作用的”,好好在里头活着。

直到修行的终点——成佛,才能从所有相对真实但本质虚幻的世界里脱离出来,到达胜义谛的境界。这就是解脱轮回,涅槃寂静。

以上,是《黑客帝国》教给我们的第二课:如何认识“真实”和“虚假”。


03. Matrix世界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谈完两个世界真实与否的问题之后,再来看,Matrix这个“虚假但有作用”的世界,到底为何而建,它对于机器帝国来说,起到了什么作用?

01.

Murphys在第一部里向Neo科普的时候,介绍了机器帝国创造Matrix世界的原因。机器把人类圈养在一个个培养皿中,让人体插着管子,一方面让人的意识活跃Matrix世界中,使其不致于死亡;一方面把人体当成发电电池,给机器世界提供能源。

第一次看到这个解释,就感觉怪怪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时的我,已经高中毕业了。

让人体发电供能,这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是完全说不通的。看以下两组等式:

人体电池的输入=是培养皿里机器给的能量


人体电池的输出=是人体为机器世界提供的能量+人体维持自身生存所需要的能量

如果输入大于或等于输出,说明机器帝国在干的是亏本买卖,消耗的能量比得到的能量更多。

按照电影中的说法,输入必然是小于输出的。因此,必然的结果是:

培养皿中机器帝国为人体提供的基础能量<人体为机器世界提供的能量+人体维持自身生存所需要的能量。

这说明什么?每一个人体,都变成了一台永动机。只需要输入基础能量,人体这个产能体系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更多的能量来。

很明显,这一点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相悖,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阶段,永动机都不可能被创造出来。

02.

能量不可能凭空被制造出来。且不说人体这种耗能大户,即使是会光合作用的植物尚且需要从阳光吸收能源,而且这个能量转化的体系,同样也是熵增的,整个系统会变得更混乱,能量传导过程中也会有诸多损耗。

因此,Murphys向Neo的这个解释,要么是为了故意装傻,要么是那个年代的教育系统已经崩溃,基本的物理学都不开课了。

当然,这个坑并不是编剧无脑瞎编,编剧自然知道这个漏洞,之所以这么设置,是让观众自己去思考,Matrix世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只不过是电影中的诸多隐喻之一。

为了让我们去思考这个隐喻,编剧给出了提示。Neo在开锁大叔的帮助下进入到架构师的房间:

白发老头威胁他:“如果你没有按照这个步骤来进行,将会导致灾难性的系统崩溃,这会杀死连接在Matrix上的所有人并毁灭Zion,这也意味着全人类的绝灭。”


Neo回复到:“ You won't let it happen, you can't. You need human beings to survive(你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你不会的。你们需要人类才能生存)。”


老头轻描淡写地回复了一句:“There are levels of survival we are prepared to accept(我们已经做好了接受任何幸存程度的准备)。”

真相了。人类为机器世界提供能量?别闹了,机器世界为了养活这么多的人类,不知道耗费了多少能量。

能量从哪里来?石油煤炭、核能、地热能、潮汐能,人类能用的能源,机器都可以继续用,甚至是太阳能,都可以穿越云层去采集。

综上,机器帝国建立Matrix世界,只是以能源为幌子,掩盖其真实的目的。

03.

机器帝国建立Matrix世界,真实的目的是什么?两个字。

进化

机器,作为一个文明的整体,需要进化。也就是说,机器文明,需要向人类学习,来促进自己的文明进化。

首先我们要思考,机器文明的特点是什么。

爱好科幻的朋友都知道,机器代表的,是硅基生物;人类代表的,是碳基生物。硅基生物的“肉体”是钢铁,意识依托于网络,因此,硅基生物的文明有以下特点:

一,海量的信息。

二,超快的传播速度。

三,0和1的逻辑判断方式。

或许碳基生物进化到某个程度,也可以将意识与网络结合,但至少在《黑客帝国》以及我们人类世界的设定中,还远未达到这样的状态。

因此,硅基生物相对于硅基生物的优势是很明显的,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担心机器有朝一日会取代人类,在诸多科幻片中,与机器对战的人类总是失败的一方。

04.

既然如此,为何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机器世界还需要向人类学习呢?

关键在于,第一个特点中,海量的是“信息”,而不是“知识”。

信息和知识的区别在哪里?

这杯水的温度是20度,这是信息

这杯水会在温度达到100度时沸腾,这是知识

信息是描述性的,知识是实用性的。从信息到知识,需要归纳、总结、验证、证伪。

那么,机器具有海量的信息,而不具备海量的知识吗?显然不是。

在传统科学的领域——数学、物理、化学,以及记忆类的领域——各个领域的书籍记录和引用,机器依托超快的传播速度,既可以把人类原有的知识全盘接收,还可以继续快速发展。

比如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的“四色定理”的证明中,计算机展示了它强大的、蛮横的力量。1976年6月,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计算机上,经过的1200个小时的100亿个判断,证明了所有地图都不需要五色,四色猜想因此得到了解决。

同样的,在机器世界中,类似的许多科学难题都可以用强大的穷举能力解决。

那机器世界的弱点在哪里?上面提到的第三点:0和1的逻辑判断方式

这就意味着,机器擅长做对和错的二元判断,但对于无法做二元判断的领域,会遇到很大的挑战

比如:艺术、美学、哲学等。什么是艺术的,什么是生活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既不善又不恶的?

“价值判断体系”中的量化标准如何建立,对机器们而言是短板,甚至是盲区。

在其他人文类领域也是类似,机器可以做到将所有的历史记录“记住”,但很难判断历史人物的正邪和历史事件的价值。机器可以存储所有的文学作品,但无法鉴别哪些作品是一流的,哪些是平庸的。

05.

刘慈欣在2003年的时候,写过一个科幻短篇:《诗云》。讲的是一个比人类高级得多的文明来到地球,轻而易举地击败了人类。在他们眼中,人类就像是虫子一样愚昧。

在对人类世界的知识检索中,这个文明发现,人类有个叫“诗”的东西,格律工整,韵律优美。高等文明就想,这些小虫子们还能玩这种高级的玩意儿。但虫子毕竟是虫子,让我来告诉你们,什么是最好的诗。

本以为这是个手到擒来的小事,没想到,高等文明犯难了。什么是最“好”的诗,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用程序来量化?

无解了。高等文明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于是,开始展示蛮力。他们用穷举法,把所有人类所有的文字,用所有排列组合的方式,全部都罗列了出来。

光是存储这些诗的存储器,就消耗了太阳系中大半的能量。存储器就像是一片无比巨大的云,是为“诗云”。

是的,“最好的诗”被高等文明成功地创造了出来。科技似乎展示了它压倒一切的力量。

确实如此吗?很遗憾。高等文明只知道这首最好的诗存在于云中,但他们永远都不知道,到底哪一首诗,才是“最好”的那首

不仅如此,在庞大的诗云里,还存储着数之不尽的垃圾,比如第一首五言诗是这样的:“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这样的高级文明,真的伟大吗?

06.

擅长进行二元对立的对错判断,难以进行非二元对立的模糊价值判断,这就是机器文明的软肋

机器帝国为了文明的进化,尝试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程序。基于文明进化的目的,哪些程序该保留,哪些程序该被删除,机器所能遵循的判断标准,只有一个:这个程序是否有用。

如何定义有用呢?艺术类的程序有用吗?美学类的、哲学类的、文学类的,有用吗?

模糊的、混沌的、朦胧的、不平衡的,机器的逻辑在这些领域,举步维艰。

第三部的开头,Neo在火车站遇到了一家三口。夫妻俩带着他们的女儿Sati从Matrix世界逃往机器世界,因为Sati要被删除了。

Sati的父亲告诉Neo:“机器可不管这个,每个程序都必须有自己的作用。没有用处,就会被删除。”

这段话里有两个重点:

一,在机器的价值判断系统中,当下没有作用的,就是没有作用。至于“潜力”、“未来的可能性”这些概念,因为难以确定,所以不作为价值判断系统中的指标。

二,机器所用的“作用”,是狭义的,类似于现代社会中的“功利主义”。这种价值判断方式,关注的是物质性的、可量化的回报,以及回报的速度和数量级。

举个例子,虚拟货币领域的韭菜收割大神李笑来,在他的畅销书《把时间当作朋友》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的文化中,如果真的少了一本《红楼梦》或者《西游记》,实际上并不影响今天我们出差坐飞机,查资料用互联网,感冒了吃黑加白,累了渴了喝红牛。日本人没有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大江健三郎也一样最终可以有Sony这种超级企业;美国人没有梭罗和海明威,一样可以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超级大国;英语今天主宰全球的原因实际上并不是因为他们有莎士比亚、培根、狄更斯和柯南道尔。”

这个思路和机器世界的价值判断体系是类似的。什么是“作用”?飞机、互联网、白加黑、红牛、企业、战争、语言,这些是“有作用的”。至于其他的,文化、作家、哲学家、推理小说家……这些是“没有作用的”。

《黑客帝国》告诉我们,机器世界在这套价值体系里遇到了文明进化的阻力,因此不得不创造出Matrix世界,向人类学习。

这个观点,可以通过Architect和Neo的这段对话来证明:

“另一个程序无意间找到了答案,是个直觉程序,用来研究人类心智的。”


“先知。”

先知被创造的目的,是用来研究人类的“心智”,而不是人类的“成果”或“技能”。先知希望走进人类的精神领域,去探究那些看似“无作用”,实际却是文明进化的关键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反讽的是,在我们身处的世界里,越来越多的人在功利主义的浪潮中随波逐流,以物质为追求,以无信仰为傲,对非致用类学科毫无兴趣,对自己的心智和精神领域全无了解……

07.

刘慈欣在《三体》中说过:“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大意是,比起以野蛮的状态苟延残喘地长久生存,不如以文明的姿态度过有限的时光。与生存的需求相比,文明的需求更为重要。

显然,机器世界也认同这个观点。Architect和Oracle在寻求的,都不是怎么让机器世界继续生存,而是如何让机器文明继续进化。

人类的“心智”(精神),恰恰是一个文明想要进化所亟需的特质。

因为只有在人类的心智模式里,才能读出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的伟大;

只有人类,才能吟诵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只有人类,才会在梵高、达芬奇、莫奈的画作中如痴如醉;

只有人类,才能领略精神境界中的“无我之境”的至大至美;

只有人类,才会像《双城记》里的卡顿一样自我牺牲,不求回报……

这些机器很想做到但无法做到的事,是我们人类独有的宝藏,请珍惜。

这是《黑客帝国》教给我们的第三课。


04. 机器文明进化的关键是什么?

前文讲到,Matrix世界真正的目的,不是靠人类为机器帝国提供能源,而是靠研究人类文明来帮助机器文明进化。

问题来了:机器文明是如何进化的,进化的关键是什么?

01.

两种方式,分别由两个重要的角色来推进,一是Architect(架构师),一是Oracle(先知)。

前文提到,人类依靠机器得以生存,机器依靠人类世界来实现自己的进化。因此,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学习人类的进化,是架构师和先知的两大重要任务。

保证人类的生存,其实就是维持Matrix世界的稳定。

这个任务最初是由架构师承担的。他设计了第一个Matrix,完美、卓越,像艺术品一样,但是崩溃了。架构师意识到,“它失败的必然性是每个人类固有的非完美性的结果。”

于是,架构师根据人类的历史重新设计了Matrix,这个版本放弃了从完美的角度构建人类,而是准确地反映人类本性中多变的怪诞特质。可是,这个版本再次以失败告终。

架构师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I have since come to understand that the answer eluded me because it required a lesser mind, or perhaps a mind less bound by the parameters of perfection.”(我意识到之所以答案难以捉摸,或许是因为它需要少一点的考虑,或者是不需要考虑太多完美性的因素。)

这时,答案出现了。它是由另一个直觉性的程序(intuitive program)发现的,这个程序最初是为了研究人类的意识而被创造出来的。

是的,这个程序,就是先知。架构师是Matrix之父,先知是Matrix之母。

02.

先知的出现,创造了Zion。这也是为什么Murphys始终相信先知的原因,因为Zion本来就是因为先知而诞生的。

先知提出的方案是,让99%的人仍然生活在Matrix里,这些人对Matrix没有怀疑,也没有选择红药丸和蓝药丸的权力。另外1%的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怀疑能力的人,给他们选择的机会,从Matrix中醒来,聚集到Zion中。

这个模式帮助架构师解决了Matrix系统的稳定性问题。Zion里的人总是试图从Matrix中解救那些已经产生怀疑意识的人,这恰恰是在帮助Matrix清理系统的不稳定因素,Matrix里只要有bug了,就可以选择往Zion扔,这样,Matrix世界会越来越稳定。

当然,这种维持系统稳定的模式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前文说过,Zion和Matrix世界并不是简单的“真实和虚假”对应的关系,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Zion里的人可以在两个世界里穿梭。因此,当Zion的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时,Matrix同样面临崩溃的风险。

这时候,救世主The One就要出场了。在先知出现之后的几代Matrix里,The One的作用是,当Zion增长到一定体量,对Matrix产生的影响过大时,将自身携带的代码注入The Source,进行系统重启。就像我们平时用的电脑,开机久了速度会越来越慢一样,只要重启,就可以恢复。

这个重启的动作,会伴随着Zion世界的毁灭,毕竟是旧版Matrix倾倒出来的垃圾嘛,就像是我们电脑里的一键“清空回收站”一样。

因此,“救世主”的名号,本身就是先知布下的一个骗局。救世主不仅不能拯救人类,反而是让人类集体灭亡,从而让Matrix重启升级的关键人物。

同样的,先知创造的Zion,也是一个骗局。与其说Zion是为了解放具有独立意识的人类,不如说是个暗黑的诱饵,把这些最“优秀”的人类给勾引出来,再定期集中消灭掉。

以上,就是之前若干代Matrix的更迭周期和原理。

03.

到了这一代,Version 6的Matrix和救世主,架构师还是安于现状,毕竟对他来说,先知创造的新模式下的Matrix可以支撑比原来久的多的周期,即使出了问题,也只要重启一下即可。但另一个主角,先知本人,想玩点新花样了。

《黑客帝国》的第三部里,Neo在和先知的一段对话,非常重要。

先知告诉Neo:“Once at a time, each variable must be solved, then countered. (他必须求解那些变量,然后加以抵消。)That's his purpose, to balance the quotation. (那就是他的目的,是等式达到平衡。)


Neo反问:“What's your purpose?”(你的目的是什么?)


先知回答:“To unbalance it. ”(使等式失衡。)

这里Neo并没有理解“使等式失衡”是什么意思。如果他知道了,或许会想马上杀了眼前的这个老太婆。

通常我们在看这部电影时会认为,架构师是“坏”的,是代表机器世界利益的;先知是“好”的,是代表人类世界利益的。随着先知一次次地给Murphys和Neo指引,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强。

仔细想想,这种感觉是非理性的。先知本就是一个程序,是为了研究人类的意识而被创造出来的。她设计了Zion模式,一面把人类中具有独立意识的“精英”勾引出来一网打尽,一面还被Zion人视为拯救自己的大神。这种把你卖了的同时还让你感恩戴德的超高级手腕,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因为她是研究人类意识的程序,所以她实在是太了解人类了,Murphys、Neo,包括Smith,一直都被她玩弄于股掌之中,以实现她真正的目的。

什么是她真正的目的?使等式失衡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打破Matrix和机器世界的平衡,让人类的作用彻底失效,机器不需要再依赖人类文明,自己就能实现文明的进化。

显然,先知的野心比架构师更大。架构师希望以打补丁、系统重启的方式,维持平衡,让人类继续依赖机器生存,机器继续依赖人类进化。而先知则希望让系统升级,不再需要平衡,人类还是得靠着机器生存,但机器再无所求于人类,不再受人类的任何挚肘。

由此可见,先知对人类的威胁,比架构师要大得多。构师想的是,如何继续稳定地圈养人类,先知想的是,如何让人类失去求圈养的资本。

所以说,如果Neo知道先知所说的“使等式失衡”的意思,就会知道,谁才是人类最大的敌人。

04.

为何在这一代的Matrix时,先知会想到打破平衡,建立新秩序呢?

因为她已经掌握到了机器文明需要向人类文明学习的核心部分

两个字:选择

“选择”这个词在《黑客帝国》里异常频繁地出现,为何这个普通的词会如此重要?

因为这就是机器文明进化的关键所在。

第三篇解析中提到过,机器文明和人类文明相比,最大的问题在于,机器擅长进行二元对立的对错判断,难以进行非二元对立的模糊价值判断。

换言之,在这些非二元对立的领域,如艺术、美学、哲学等等,机器无法做出选择。在这些领域遇到的阻力,会反过来作用于科学等实用性领域,成为整个文明进化的阻力。

机器帝国的硅基文明,建立在0和1的逻辑链上,指令是明确的,非黑即白,To be or not to be,不会有第三种选择。

因此,机器文明有一个重要特点:同一性

绝对的服从,绝对的协同,万众一心,个体与整体协调一致。就像第三部里Neo见到的机器大帝一样,大脸是由许许多多的机器乌贼组成的,毫无违和感。

这样的机器文明,在执行力和战斗力方面都是无可匹敌的,人类文明绝不是对手。

但是,优劣同源,机器文明的优势之处,也是它们的“阿克琉斯之踵”。

同一性的建立,必然是需要牺牲创造力的。一切都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文明的进化是匀速的,也是低速的。

人类文明的进化模式,是加速的、是跳跃的。从类人猿,到直立行走,到最早的人类文明,到农业社会、封建社会,再到最近一百年,文明的进化速度不断增快。

这也是刘慈欣在《三体》里提到的,“黑暗森林”法则存在的原因,除了“猜疑链”之外的“技术爆炸”。

“技术爆炸”的实现基础是什么?“解放思想,尊重个体权利”。

简言之,就是让文明中的生命,有“选择”的权利和能力

萨特有一句名言:“存在先于本质。”那是什么构成了“我存在”呢?就是我们人生中的既有选择。

选择,是存在的前提,也是本质的前提。

05.

机器文明里的个体,是没有选择的权利的。一切按明确的指令行事,绝无意外。

所以,机器文明想要进化,必须向人类学习,如何“选择”。

在先知刻意的引导下,人类一次次地展现着自己是如何选择的

所有产生独立意识和怀疑意识到人类,都会面临红药丸和蓝药丸的选择。所有进入Zion的人,都经过这次选择的筛选。

有人选择进入Zion,有人选择拒绝,有人选择背叛。选择背后的依据是什么?人类是如何做选择的?对这些人类意识到研究,正是先知的专长。

同样的,Neo也进行了多次选择。第一集里,先知告诉Neo,你和Murphys之间,有一个人要死。你去选吧。第二集里,架构师告诉Neo,要么你让Zion灭亡,重启系统,拯救全人类;要么你去救崔妮蒂,但是全人类包括Zion的所有人都会死。你去选吧。

Neo两次都做了选择,而且都没有在给出的两个选项里选择,而是自己创造了第三个选项,并最终都得到了比原有两个选项更好的结果。

这就是人类比机器厉害的地方。机器不仅不可能创造出第三个选项,即使在原有两个选项里,机器所能做出的选择都是只能按照事先设定的逻辑来进行的。

第三集的结尾处,Neo和无数个Smith进行终极决战时的对话,精准地展示了人类和机器在“选择”时的思维差异。

打斗中,Smith在场面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可他的内心是崩溃的。他向被打趴在地上的Neo怒吼道:

Why, Mr. Anderson? Why, why, why? Why do you do it? Why? Why get up? Why keep fighting?(为什么,安德森先生?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你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你要站起来?为什么要继续战斗?)

显而易见,Smith对Neo的行为完全无法理解。

Do you believe you're fighting for something? For more than your survival? (你相信你是为了某个信念在战斗吗?比你的生存更重要的东西?)


Can you tell me that it is? Do you even know? (你能告诉我是什么吗?你自己真的知道吗?)


Is it freedom or truth? Perhaps peace? Could it be for love?(为自由,还是真理?可能是和平?要么就是爱情?)


Illusions, Mr. Anderson. Vagaries of perception. Temporary constructs of a feeble human intellect trying desperately to justify an existence that is without meaning or purpose!(那是幻觉,安德森先生。是异想天开。是懦弱的智者搭建的空中楼阁,仅仅是绝望地想要证明某种毫无意义和目的而言的存在!)


And all of them as artificial as the Matrix itself, although only a human mind could invent something as insipid as love.(所有的一切就像母体本身那样虚伪造作,尽管只有人类才能发明出像爱情那种无聊的东西。)


You can't win. It's pointless to keep fighting. Why Mr. Anderson, why? Why do you persist?(你赢不了的,继续战斗下去毫无意义。为什么,安德森先生,为什么?你为什么还要坚持?)

在Smith发表长篇大论之后,Neo的回应很简单:

“Because I choose to.”(因为我选择如此。)

这个回答显然超出了以Smith为代表的机器文明的理解范围。在Smith看来,人类进行选择时的价值判断的标准——自由、真理、和平、爱情等等——都是幻觉,是虚伪的,是没有意义的,换言之,超出了机器文明的理解能力。

Smith作为没有达到先知水平的机器文明的代表,他所能做的唯一的选择,是把手插入Neo的身体,两人一起灰飞烟灭。

06.

“选择”是混沌、不可预测的

《三体》里,刘慈欣笔下的宇宙的进化,是不能由物理或数学方程式推导出来的,因为存在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智慧生物,这类智慧生物的选择是不可预测的。

阿西莫夫在《银河帝国·基地》里创造了“心理史学”,试图在宏观层面建立数学方程式,以预测人类整体文明的走向。这个尝试同样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仅仅一个变异的生命个体——“骡”,就几乎把心理史学的预测几乎彻底颠覆。

看上去,“选择”并不是什么好事,它指向的是复杂度和混乱程度更高的方向。

前面说过,优劣同源。与此同时,“选择”指向的,还有文明和其中个体的加速进化。

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在《人间是剧场》里写道:“(在六道轮回中),佛教徒会说最好的就是人道。为什么呢?因为人道有选择。天人不做选择,因为他们太安乐了。当你太安乐时,就没有选择,你会变得自负。地狱道也没有选择,只有痛苦。”

机器文明也是,他们的状态或许不能用安乐或痛苦来形容,但他们确实没有选择。

先知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她一直在创造机会让人类进行更多的选择,并观察人类是如何做选择的。

在她的影响下,有些Matrix里的程序,已经渐渐开始有自主选择的能力了。比如第三集开头时Neo在失落的火车站遇到的那对带着小女孩的程序夫妇。

07.

小女孩在《黑客帝国》里具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这也是她为什么会出现在全剧的结尾处,和先知、架构师在一起的原因。

在机器世界里,程序和程序之间是不会产生爱情的。即使产生了感情,也是不可能创造出后代的。因为爱情和生育这两件事情,都是和“服从”、“同一性”背道而驰的。比如在《1984》里,爱情被控制;在《美丽新世界》里,生育被控制,都是同样的逻辑。

小女孩的出现,代表着爱情和生育这两个机器文明的禁区被同时突破。小女孩父母的“反叛”,就像是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一样,偷吃了禁果,生育了后代,还把后代偷偷送出Matrix世界。

这种突破,靠着机器文明的封闭式进化是不可能实现的,唯一的可能,是先知对人类意识的研究成果,通过外部导入的方式,打破了机器文明的进化壁垒。

当机器文明彻底掌握了人类文明可以自主进行“选择”的能力,机器文明就不再需要靠Matrix“圈养”人类了。在升级版的Matrix中,人类得以延续的唯一机会,是机器文明的仁慈。这就是先知的真正目的——让机器文明摆脱对人类的依赖

机器这种冷冰冰的硅基生命,会具有“仁慈”的品质吗?

这个问题,留到最后一个章节来回答。

在这个答案里,我们将看到《黑客帝国》的终极意义。


05. 《黑客帝国》的终极答案

前文提到,机器文明摆脱对人类的依赖,实现文明进化的关键,在于“选择”。

选择时的价值判断方式,需要向人类文明学习。机器文明的价值判断,基于实用性、功利性,是短期的、可量化的。而人类文明的价值判断方式,包括了“自由、真理、和平、爱”等等难以量化的、形而上的元素。

Neo被Smith打得半死,毫无胜算,却仍旧不断地爬起来继续战斗。机器文明的代表Smith郁闷地快爆炸了,他不理解Neo为何要坚持,为何要继续进行毫无意义的战斗。Neo只回复了他一句话:“Because I choose to.”(因为我选择如此。)

Smith估计仍旧没有听懂,因为他不理解选择背后的逻辑。而这个逻辑,恰恰是《黑客帝国》三部曲铺垫了那么久,交代了那么多隐喻之后的,最终极的答案。

答案只有一个字:“”。

有人会说:“就这?前面扯了几万字,就为了说爱?太虎头蛇尾了吧。”

不。《黑客帝国》三部曲告诉我们的是,“爱”这个字的涵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爱”的净土,是我们从未抵达过的地方。

01.救世主的进化

爱的属性,在救世主身上一直都有,但直到第六代,也就是电影里的这个版本,才进化出了真正的“爱”。

机器文明的进化,依托于Matrix的进化。Matrix的进化,可以看成是救世主的进化。救世主的进化,关键是“爱”的进化。

什么是救世主?架构师解释得很学术——

"Your life is the sum of a remainder of an unbalanced equation inherent to the programming of the matrix. You are the eventuality of an anomaly, which despite my sincerest efforts I have been unable to eliminate from what is otherwise a harmony of mathematical precision."

(你的生命是Matrix固有程序中一个失衡因式的残留总和。你是一个偏差的偶然性,是尽管我竭尽全力,仍不能消除的影响数学精度和谐的一个偏差。)

简单理解的话,救世主就像是无理数的小数点后那一串无限长且不循环的尾巴

具体来解释,在Matrix世界里,所有的0和1都是要有对应的虚拟化实体的,任何一串数字,都不能对其置之不理。而且每一串数字,都要有对应的等式,来规范其行为,救世主所对应的数字,是等式中偶然出现的偏差值得总和。这些偏差值是不能删除的,否则会造成等式的彻底失衡,但留着又会影响等式的和谐完美,所以把这些残值打包,对应的就是Matrix里救世主这个形象。

但“救世主”这个词,本身是虚伪的、讽刺的。前文中提到,历代救世主不仅没有起到救世的作用,反而是架构师对历代Matrix版本进行重建、升级的关键推手。

这一代的救世主,也就是第六代的Neo,和前五代救世主很不一样。

从屏幕上的形象来看,前五代救世主,气质更坚定、更霸气,反应也更统一,用架构师的话来说:

“ 尽管它(救世主)不断地制造麻烦让我小心翼翼地处理它,但它并不是不可预测的,它仍然处于控制范围之内。”

反观这一代的Neo,他时常会犹豫,举棋不定;会怀疑,不相信自己救世主的身份;会害怕,梦到崔妮蒂死去时,惊醒过来,大汗淋漓。

他不再是个世俗标准的英雄形象——高大伟岸、无所畏惧、大公无私、无所不能——而是更像一个凡人,身具人格的复杂性,保留了凡人普遍都有的弱点。

这种差别中,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架构师所说的:“眼前的救世主非常特别,你的前五代,都是基于对反应的预测设计的。这先入为主的设定,让他们对其他人类产生了眷恋(profound attachment),促使他们履行救世主的义务(facilitating the function of the One)。其他几位救世主的眷恋是广义的(the others' experience is in a very general way),你的却具体得多(your experience is far more specific),也就是爱。"

这段话,是我们理解《黑客帝国》核心理念的关键。

02. 广义的爱 vs. 具体的爱

前五代救世主的爱,是“广义的爱”;第六代的Neo,是“具体的爱”。

正是这种爱的区别,使这两类救世主在面对架构师给出的难题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架构师给出的是两个选项:

选项1:选择Zion毁灭,让Matrix升级,救世主可以选择二十几个人类的幸存者重建Zion,以维持人类的延续。当然,崔妮蒂必死无疑。

选项2:选择去救崔妮蒂。那么Matrix将被毁灭,所有人类也将灭绝。

前五代救世主,都选择了1;这一代的Neo,选择了2。

为了救一个自己爱的人,而牺牲了全人类,这不是自私的行为吗?这怎么可以是救世主的选择?难道救世主发展到了这一代,退化了吗?

这是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先来看,“广义的爱”和“具体的爱”,区别在哪里。

前一阵子新冠病毒在美国刚开始爆发的时候,有个报纸在整整一个版面上,刊登了1000个因病毒而死去的人,包括他们的名字、爱好。

有人问:为什么要把这个名单列出来?

报纸回答:当我们在谈论1000个人因新冠病毒而死去的时候,1000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在我们脑海里能够唤起的,只是一点泛泛的感慨——“啊,原来有这么多人死了啊。”心情平静,波澜不惊。只有当我们把每个人都列出来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原来这1000个人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的人,有家庭、有爱人、有朋友,每一个人的死去,都会给TA身边的人带来无尽的悲伤。1000,不只是个冰冷的数字,而是把这样的悲伤,放大1000倍。

这就是“广义”和“具体”的区别所在。

同样的,当我们在喊口号“爱祖国、爱人民”的时候,内心里的感受是泛泛的,口号的内容也是绝无可能做到的。人民是什么?人民是每一个具体的人啊。向领导打小报告坑你的人,爱不爱?劈腿甩了你的人,爱不爱?在拥挤路段还要加塞到你前面的司机,爱不爱?教你炒股让你亏了大钱的骗子,爱不爱?

只有当“人民”这种大词具象成为生活中的一个个实例时,爱,才能落到实处。

前五代救世主,天生被赋予了拯救人类的责任,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是爱人类。但这种爱是泛泛的,是悲天悯人的,是由大义所驱使的。看上去爱的范围很广,覆盖到了所有人,但只要任意让一个人走到救世主的面前,救世主就会发现,自己内心的OS大概是:“你丫谁啊,我干嘛要爱你。”

这样的爱,因为不够具体,所以不够极致。因为不够极致,所以不够有力量。

在这种广义的爱的局限下,前五代救世主,只能让Matrix不断重启升级,人类每次都得大批量灭亡,留下二十几个人,重建Zion。

到了第六代的Neo,突破了。

03. 爱的觉醒

救世主在这个版本获得突破的关键,是两个人,一个是先知,一个是崔妮蒂。

先知是编剧和导演,崔妮蒂是演员。

首先在Neo的人物设定上,先知(建议架构师)不再让他走“大英雄”的路线,而是具有普通人的性格弱点,比如怀疑、懦弱、胆怯等。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因为大英雄往往过于理性,在宏大的目标驱动下,不得不结果导向,计划周全。理性过盛,则承载爱的感性部分必然被挤压。要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就不得不同时接受感性带来的人性弱点。

李诞在参加一个访谈节目的时候,主持人问他:“你觉得在爱情里,是应该多一些理性还是多一些感性?”

李诞回答:“最好的爱情,不是理性或是感性,而是她能让你从一个理性的人变成一个感性的人。”这话说得很妙。

从天下大义,回归到对一人深爱不已,就是一种从理性到感性的蜕变。

让Neo完成这个蜕变的,不用说,当然是崔妮蒂。对Neo来说,这不仅是蜕变,而且是觉醒。

《黑客帝国》的整个第一部,讲的其实只有一件事,就是Neo的觉醒。从不会爱到爱的觉醒,从凡人到救世主的觉醒。

第一部结尾处,Neo被Smith迎面开了数枪,子弹全打进了胸膛里,死得不能再透了。这时,崔妮蒂亲吻了Neo,并向他表白了自己的爱。Neo猛地活了过来。

经过整整一部的铺垫,Neo迎来了觉醒,他对崔妮蒂的爱,和救世主的能力一起,同时觉醒。

通过挫折和考验觉醒的能力和爱,要比初始状态下直接被赋予的属性,强大的多。真正的英雄,从来都不是天生的,而是披荆斩棘、历经磨难的成果。

There's a difference between knowing the path...and walking the path。

“知道该走哪条路,和你真正去走那条路,是不同的。”

同理,知道什么是爱,和真正去体验爱,是完全不同的。

崔妮蒂的爱,把Neo从死亡状态中唤醒,这样极致的爱的体验,绝不是前几代救世主具有的那种广义的爱,所能体会得到的。

04. 英雄之旅

约瑟夫·坎贝尔在他的著作《千面英雄》里写道:“与女神的相遇是对英雄的最后考验,考验他是否具有赢得爱的恩惠(命运之爱)的能力。”

对Neo来说,崔妮蒂,就是这个女神。崔妮蒂的名字本身,就是基督教中“三位一体”的意思。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圣灵。

Neo通过与崔妮蒂的爱的结合,通过了他英雄之旅上的生死考验,从而赢得了爱的恩惠,再次获得生命,继续踏上他的英雄之旅。

对Neo来说,他的英雄之旅,要经历三大考验。

第一次考验,是刚刚讲的,能否通过感受到至深的爱而觉醒。

第二次考验,是在最爱的女人和人类整体之间如何选择。

第三次考验,是如何牺牲自己拯救全人类。

回到之前的问题——为了救一个自己爱的人,而牺牲了全人类,这不是自私的行为吗?

这正是第二次考验,也是三次考验里最难的一次考验。

从世俗的、道德的视角来看,这样选择自然是非常自私的。但如果理解了前面说的“广义的爱”和“具体的爱”,就能明白,这次考验的对象,是“具体的爱”能够极致到什么程度

只有通过了“爱一个人”的考验,才有机会去挑战“爱所有人”的宏大目标。

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是山,看上去一样,其实完全不一样了。要实现这种不一样,中间的必不可少。

爱人类,到爱一个人,再到爱人类,也是同样的道理。看上去一样,其实这两个“爱”字很不一样。

是“广义的爱”,是“具体的爱”。如果没有通过的考验,就永远没有机会去体验真正的

选择拯救挚爱崔妮蒂,不惜承担人类全部灭绝的后果。“爱”最本真的样子,超越世俗和道德的虚伪部分的样子,看上去与理性毫无关系、感性得简直不可理喻的样子,终于现行了。

Neo选择打开通往Matrix世界的门,像火箭一样朝崔妮蒂射去,接住了中弹坠落的崔妮蒂,身后是爆炸的“The source”和即将毁灭的人类世界。这可以说是全片最燃的时刻。这标志着,人类对“爱”的理解,终于挣脱了狭隘的道德观,而上升到了神性之爱的高度。

写到这里,疑问仍在,为什么这种“为了救爱人而牺牲人类”的行为不是自私的?

有一个简单的分别方法——看Neo后续的行为表现。

如果Neo救回了崔妮蒂之后,两个人像童话故事一样幸福地度过了余生,那确实有自私的成分在,爱虽然具体,但范围太小,也会带上自私的属性。

但Neo并没有这样选择。他选择了牺牲自己,去拯救全人类。甚至当崔妮蒂要求跟着自己一起去送死的时候,也答应了下来。

明明崔妮蒂和自己还是要死的,为什么不在之前就选择不救崔妮蒂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并没有。因为只有通过了第二次考验,才有第三次考验,次序决不能乱

通过第二次考验,获得了“具体的爱”的能力,再把这种能力复制到全人类身上,爱的强度会被放大到不可估量的程度,凭借这种爱,Neo才能通过第三次考验。

这样的爱,就是佛教里说的,菩提心。

能这样去爱的人,就是我们常说的,菩萨。

我们常会觉得,佛、菩萨,离我们太远太远了,凡人怎么可能成为佛菩萨呢?

方法就在这里——学会正确地爱一个人

用菩萨的话来说:“学会正确地爱一个人,就已经脱离轮回了。因为那个人,他不只是一个人,他是所有的众生。爱一个人,就是爱所有的众生。学会爱一个人,就够了。不用说去练习爱所有的人,那样子,一个都爱不好。”

就是这样的爱,让Neo通过了英雄之旅上最难的考验,他在经过前五代的失败之后,终于成为了真正的救世主。

05. 人类爱情的答卷

真正的爱的内涵,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的多。Neo和崔妮蒂的爱,是人类爱情的答卷。

当Neo还没能发挥出救世主的能力,还深陷自我怀疑的状态中时,崔妮蒂始终相信,Neo一定是救世主。

当Neo被Smith射杀,胸口近距离挨了十几枪,死的不能再死的时候,连一向对先知的预言深信不疑的Murphys,在这铁的事实面前也濒临绝望。只有崔妮蒂,仍旧坚信Neo是救世主,她满怀爱意地吻上了死尸Neo的嘴,创造了奇迹。

当崔妮蒂自己被子弹射中胸口,快要死掉的时候,这次轮到Neo来救她。当Neo做出违背自然规律的动作——把手直接伸进胸膛取出子弹的时候,崔妮蒂的身心都没有任何抗拒,她全身心地相信,Neo肯定可以做到。

当Neo提议,要借一艘船前往机器帝国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疯了。去机器帝国,只会白白牺牲一艘飞船,并牺牲救世主自己。崔妮蒂什么都没有说,什么都没有问,她只是告诉Neo,她必须一起去。她不知道Neo要去机器帝国做什么,她只知道,她一定要去。即使那是一条眼见的绝路。

崔妮蒂说:"I don't know, but I believe."—— 我不知道,但我相信。

进入机器帝国之后,飞船被汹涌的乌贼群攻击,崔妮蒂重伤将死。在弥留之际,崔妮蒂告诉Neo:

“到时候了。我尽力了。剩下的事就靠你自己了,你一定要坚持到底。”

英雄之旅中有很多段,都得一个人走。英雄之旅的最后一段,必须一个人走。

爱人的任务,是用自己的牺牲,帮英雄在孤身一人踏上最后一段路之前,斩断所有的分别和执着。

这就是人类爱情的答卷——始终坚定的信心、毫不犹豫的牺牲、彻底的自我奉献

真正的爱,是没有“我”的。关系里的一切,都只有“你”——我爱的人。

06. 终极答案

《黑客帝国》整体的逻辑线:

1)机器文明为了向人类文明学习如何进化,创造了Matrix。

2)进化的重点,是打破同一性,实现多样性。多样性的关键,在于选择。

3)机器文明向人类文明学习的,就是如何进行选择。

4)架构师构建的前五代Matrix都失败了,在过程中引入了擅长研究人类意识的程序——先知。先知创造了Zion,重点观察人类面临重大选择时是如何取舍的。

5)前五代的救世主,都是带着拯救全人类的使命诞生的,他们也都完成了使命,选择毁灭原有版本的Matrix,只带着少数幸存人类重建Zion。

6)这一代的救世主Neo,属性里加入了新的元素——爱。在多次选择的考验下,Neo选择以爱为最高准则,不惜冒着牺牲全人类的风险,拯救挚爱崔妮蒂。再牺牲自己和崔妮蒂,拯救全人类。

至此,机器文明找到了真正的答案——选择时如何进行取舍,应该基于什么样的优先级来排序?——爱。

佛教说:“无情非释子,多情即菩萨。”

阿西莫夫也在《银河帝国4·基地前奏》里说:“情感,是人类行动的一个强大动力,远比人类自己所了解的更为强力。”

佛教里菩萨的慈悲心、菩提心,基督教的“God is love”,儒家的“仁者爱人”……

大智慧们殊途同归,汇聚于一个字:

这,就是《黑客帝国》想要告诉我们的,终极答案。

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n end。万物有始皆有终。

唯有爱,永存

- End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