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max的自动驾驶“远航之路”:从硅谷到张江,再到更远的地方

人类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还有多远?那些科幻电影里无须人类手动操作的无人驾驶场景,是否真的能够在我们生活中实现?纵观全球,无论是科技巨头还是传统车企,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自动驾驶研究,并希望将其变为现实。

创立于2016年,从硅谷起家、总部位于上海张江的Nullmax(纽劢科技),便是行业领先的自动驾驶科技企业。今年以来,这家公司在自动驾驶商业化方面进展不断,包括近日获得造车新势力的量产定点,提供基于英伟达Orin-X平台的行车、泊车整套视觉感知算法,助力客户打造领先的全方位智驾体验。

“我们从一开始就是朝着无人驾驶的终极目标去的,致力于打造全场景的无人驾驶应用,加速移动出行智变。”在公司联合创始人宋新雨看来,自动驾驶大规模落地是一个漫长却很有意义的过程。在与他的交谈中,张通社了解到他如何和团队一步一个脚印,走完从0到1的创新之路,踏上1到100的全新征程,不断刷新量产成绩。

结缘特斯拉,“无人驾驶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

10多年前,在东北大学完成本科学习的宋新雨前往美国深造,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随后,他从硅谷开始了自己的汽车产业之旅,并加入了特斯拉。

▲纽劢科技联合创始人宋新雨

最初对职业去向,宋新雨也产生过一些纠结。当时,他手上的offer不乏有苹果这样的商业巨头,也有特斯拉这样的初创公司,是选择一家成熟的大公司还是略有风险的创业公司?宋新雨深刻明白风险与机遇并存的道理,他的内心告诉自己:要去一个值得探索的地方!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2012年,宋新雨入职特斯拉,这一年,正好是特斯拉第二款汽车产品Model S发布,而其首款产品Roadster已经可以将传统汽油车的动力系统全部电动化替换。后来在埃隆·马斯克几年努力下,特斯拉完全颠覆了传统汽车的商业模式。

“特斯拉给人的感觉完全是耳目一新的,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以工程落地为导向,而不是单纯的天马行空。”

宋新雨感叹,他在特斯拉四年的职业生涯刷新了他对于汽车产业的看法,建构了他对自动驾驶这个全新领域的深刻认知,他切身感受到了独属于特拉斯的务实、创新精神。

2012-2016年期间,他担任特斯拉研发质量和供应链部门高级经理,深度参与Autopilot 1.0和Autopilot 2.0系统开发和产品化的过程,并先后带领不同团队负责Model S/X/3产品前期供应链开发、采购、生产、品质和可靠性整套系统的规划和执行,是特斯拉自动驾驶和娱乐硬件系统开发团队的重要成员。

有缘的是,宋新雨还在特斯拉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徐雷,两人之后一起创立了Nullmax。

徐雷博士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计算机科学专业,拥有多年的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研发经验。在特斯拉工作期间,他是Autopilot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工作直接向马斯克汇报。同时作为Tesla Vision深度学习负责人,他从零开始领导搭建Tesla Vision深度学习网络,成功取代了特斯拉第一代产品中使用的Mobileye视觉系统。

从技术属性讲,徐雷偏软件,宋新雨偏硬件,两人不仅工作交集很多,而且配合密切。在特斯拉并肩走过的两年多里,两人共同参与了Autopilot从研发到量产落地的全过程,亲身经历了自动驾驶从0到1的过程,更是坚定了对自动驾驶未来发展的判断。

“从用户的角度,自动驾驶能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除了提升安全性,还能减少用户的疲劳程度,大幅提升用户的驾乘体验。从更高层面来讲,无人驾驶是对全球汽车产业一场颠覆性的革命。”

宋新雨相信,经过点滴功能的应用,慢慢积累,自动驾驶定会从概念转变为现实,这是值得长期奋斗的事业。

看准了更大的社会价值和市场潜力,两人决定一同出来创业,2016年底在硅谷创立了Nullmax(纽劢科技)。据Nullmax介绍,公司品牌名称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英文名取自“From Null to Max”,Null代表零,Max则代表最大、极限,“纽劢”中文名有“孜孜追求、持续精进”之寓意,完美地诠释了团队的创业初衷——从无到有、追求极致。

来到张江创业,开启一条自主研发之路

2017年初,怀抱着将世界领先的理念、技术和经验带回中国的愿望,宋新雨和团队来到了上海,并将总部设在了张江,将国内作为自动驾驶研发和落地的主战场。

宋新雨说,选择落户上海,是经过充分比较和考量的抉择。

“自动驾驶是个需要场景驱动的行业,当时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已统率市场,给初创企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不多,相比之下,中国自动驾驶市场更加多元化。同时,做自动驾驶需要既懂AI又懂汽车的人才,上海恰好是这两拨人才都聚集的地方,在汽车相关产业链方面也有优势。”

谈到自动驾驶的实践路径,他向我们介绍了两大技术流派。简单来说,第一大流派,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视觉感知为主、多传感融合的技术路线;第二大流派,是以Waymo为代表的重激光雷达、重高精地图的技术路线。

与特斯拉深厚的渊源,让Nullmax团队对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有着远比大多数同行深刻的理解,从一开始便选择了以视觉为主的“渐进式”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将摄像头作为最主要的传感器进行软件算法的开发,并利用海量数据推动系统自我迭代升级,不断扩展应用场景,最终实现无人驾驶目标。

与此同时,不同于一些自动驾驶企业聚焦商用车市场,Nullmax专注于门槛较高的乘用车领域,从前装量产切入。这是个极具挑战性的赛道,涉及到很多复杂场景,但中国庞大的乘用车市场让他看到了大有可为的施展空间,进入前装(指与整车厂合作,为量产车型提供官方的、原生的功能和配置)是一个符合自身方向的商业模式。

通过前装量产带来的海量数据,Nullmax能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驱动AI算法持续升级迭代,不断提升系统能力和应用体验,渐进实现无人驾驶终极目标。

经过前期一系列的开发和打磨,Nullmax完成了整套MAX自动驾驶软件技术体系的完整构建,包括自动驾驶车端系统Max Platform与云端系统Max Cloud,可以满足自动驾驶所有的产品和技术需求。其中,车端系统提供感知、规划、控制的完整上层应用和中间件,实现平台化应用与定制化开发,云端系统打通数据大闭环,高效驱动自动驾驶。

基于强大的MAX技术体系,Nullmax还推出了行泊一体化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Max Drive和强大的视觉感知解决方案Max Vision,满足不同量产需求,并实现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在视觉感知的路线上,我们是较早的入局者,早期行业内还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技术上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我们全凭自己的技术积累,从最底层开始打磨,慢慢将技术和产品线搭建起来。”

回望公司的早期发展历程,宋新雨将其形容为一个“爬坡”的过程,但回过头来看,这是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如今成果颇丰。

在量产道路上潜心开拓,助力行业实现从量变到智变

古语有云,“行百里者半九十”,自动驾驶也是如此——越接近量产,越显得艰难。自动驾驶的大规模应用远不只是解决几个技术难题,除了前期的技术开发外,自动驾驶投入量产前还需要完成大量其他的工程化、产品化工作。

但对于Nullmax来说,越是艰难,越要稳步向前。

“我们的发展不是单纯求快,还要求稳。产品能否被市场认可,是需要时间验证的。”

宋新雨坦言,不仅是技术路线较为相似,团队的工作方式也有特斯拉的影子,那种敢想敢做、保持专注、高效极致的工作风格贯穿在Nullmax的发展血脉里。

一路稳扎稳打,Nullmax在量产道路上潜心开拓。面向量产需求打造真正安全、高效、经济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打通多场景、复杂条件下自动驾驶应用的关键难点,是近几年来Nullmax一直专注的事情。

2019年6月,Nullmax正式发布了面向量产的1.0版本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这是MAX技术体系最早输出的成果,该方案是国内首个对外发布的系统化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也就是如今极为流行的行泊一体化方案。它可以帮助车辆应对高速代驾、拥堵跟车、自主泊车等多样化场景,Nullmax也由此开启了它在自动驾驶时代的“远航之路”。

2020年,Nullmax将技术和产品进一步完善,对市场主流芯片平台进行适配和优化,顺利拿下了国内知名车厂的行泊一体项目量产订单。2021年,经过与国内其他厂商的较量,Nullmax强大的视觉感知算法获得上汽乘用车平台量产定点。同年,Nullmax还获得了一家顶尖造车新势力的行泊一体量产项目。

对于在量产道路上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宋新雨将其归功于公司选择了一条难而正确的路,多年来面向大规模的自动驾驶落地进行研发和落地,进而形成了巨大的技术和产品优势。他举例说道:

“自动驾驶涉及的AI、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前沿技术领域,我们非常精通。比如,感知算法技术对于主机厂门槛较高,却是我们最擅长的领域,所以我们能够获得上汽等客户的订单。而且通过这些项目,我们与上汽等客户也建立起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现阶段,Nullmax的一些量产项目已经进入交付的最后阶段,年内即可实现量产车型的落地应用。

在中国本土市场,Nullmax率先开启了一系列乘用车前装项目的量产定点,尤其是Nullmax基于Orin芯片平台、TDA4芯片平台的一系列量产方案,在前装量产市场大受欢迎。目前,Nullmax的定点项目已完成了对高速、泊车和城市全场景应用的覆盖,量产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如今,Nullmax的商业化脚步还在不断加速,下半年将有多个项目收入囊中。宋新雨深知,自动驾驶从来不是一家公司能够单独做成的事,行业间的合作是大势所趋。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在建立自己的朋友圈,量产之路会越走越宽。无论大众熟知的车企,还是一些站在幕后为行业赋能的Tier 1、芯片厂商,像德赛西威这样的顶级产业伙伴,我们都在陆续开展深度合作,在相互赋能中实现1+1>2的效果。”

在汽车驶向“软件定义”的新时代,Nullmax在创新的道路上积聚力量,永不止步,不仅放眼于无人驾驶终极目标,更着眼于实际落地的工作,促进公司产品线在国内市场的平台化应用,并解锁更多复杂场景,为更多客户赋能,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立足中国市场的同时,Nullmax也在国际化布局,在硅谷部署了研发和测试的前哨。

“我们平台化的全栈技术处于行业前沿,与一些合资汽车厂商和全球芯片厂商都有比较深的技术交流。我相信,和中国车企的出海一样,Nullmax的足迹未来也会遍及世界。”

关于自动驾驶的发展前景,宋新雨有着清晰的判断,从大方向上来看,国家对自动驾驶是非常重视和支持的,自动驾驶规模化落地的真正难点在于技术。而Nullmax要做的,是把整套自动驾驶系统打磨好,通过全方位的先进技术推动产业智变,让自动驾驶惠及更多人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