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君拥:美式科技霸权违背全球科技合作交流发展大势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美式科技霸权、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绿色发展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肖君拥:美式科技霸权违背全球科技合作交流发展大势】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肖君拥指出,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专门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技术民族主义”思想在美国甚嚣尘上。自2017年以来,美国为遏制中国科技发展,在出口政策、投资限制、技术和交易限制等方面,频频采取损人不利己的打压措施,妄图永远霸控世界科技生态圈。渲染“技术民族主义”,谋求科技霸权,不仅是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也是支撑美国其他霸权的基础。近年来,美国政府针对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在科技遏制方面频频推出各类披着法律外衣的霸权举措,已经对全球科技合作与供应链布局产生了恶劣影响,使得全球科技“鸿沟”非但未能弥合,反而日趋增大。解析美国的“技术民族主义”,无非通过掌控关键技术、实行技术出口管制以及握紧金融控制等手段,并采用限制进入、联合盟友施压手段实施市场控制,实现对竞争对手供给端到需求端的全面打击,以此维持其科技霸主地位,谋求特权垄断和巨额财富。实际上,美国的科技霸权战略虽然重点在中国科技企业,但在打压中企的同时,一旦发现包括盟友在内的任何国家对其霸主地位造成影响,同样会毫不留情打击。这种为所欲为的科技霸权行径,已经警醒众多被其“科技奴役”的国家。目前,新兴经济体突破美国技术垄断,携手创建新型技术格局的共识正在形成。事实证明,美式科技霸权违背全球科技合作交流发展大势,必然激起被压迫者的团结反抗。

摘编自《光明日报》

【董振华:中国的成功实践昭示着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董振华表示,西方流行的现代性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是唯一的现代化模式,经由资本现代化所塑造的现代性状态是历史的终结状态,西欧社会之外的所有民族和国家只能遵循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中国式现代化,充分拨开了这些违背唯物辩证法的独断论迷雾。从现代化道路的生成规律来看,虽然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在谋求现代化的征程中存在着共性的一面,但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存在着诸多差异,故而在道路选择上也必定存在诸多差异。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不同,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不同,人民群众的需要和要求不同,实现发展、造福人民的具体道路当然可以不同,而且必须不同。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启示人们,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要避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的路。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当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建成的现代化强国时,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中国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毋庸置疑的世界历史意义。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支振锋: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支振锋认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可能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可能会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总结好,把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好,把党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总结好,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砥砺奋进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好,在深化对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努力推出更多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重大成果。而理论对规律的揭示越深刻,对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引领作用就越显著。在新的征程上,我们需要深入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此,哲学社会科学界特别是年轻学者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立足全球视角,树立大历史观,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敢于和善于分析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破除陈规旧俗的藩篱,在国际宽视域和历史长时段中,以创新理论来阐释中国实践所蕴含的道理哲理学理;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大的理论创造力,发现其道理,提炼出理论,凝练成思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断推动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创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俞昊:推动绿色发展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

俞昊表示,绿色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与模式,要求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以此让土地、山川等资源要素与生产、消费等相匹配相适应,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推动绿色发展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系统性工程。为此,要凝聚社会力量,推动多方协作、形成合力。从政府层面来看,首先要强化法治保障,使绿色发展有法可依。建议完善绿色发展相关立法制度体系,推动专门立法,并在环境和经济类法律里设专章或专门条款规定绿色发展。其次要加大政策引导和财税支持。完善绿色低碳产品的标准制定、认证和标识体系,鼓励与绿色发展有关的科技研发,推动重点工程项目的国际交流合作,引导银行保险机构规范发展绿色消费金融。此外,还要加强宣传教育,为推动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从企业层面来看,既要联合科研机构积极研发绿色技术,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又要改进现有生产流程,提高原材料及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既要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特点,投资发展绿色产业,又要顺应绿色产品市场需求,开展市场调研,有针对性地增加不同种类绿色产品的生产供给。从个人层面来看,实现绿色发展,离不开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共同参与。绿色生活方式涉及老百姓衣食住行,需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人们积极学习绿色低碳知识,将绿色理念融入衣食住行等日常消费中,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摘编自《经济日报》

(光明网记者 郑芳芳整理)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