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泛滥,低头盛行,漫谈这个颓废的年代

我们生活在一个热点泛滥的时代,一个沉浸在#热点#而不断健忘的时代。每个人低头玩着手机,貌似只是低下头玩自己的事,其实是一个时代的极度颓废与堕落!越来越多的人心浮气躁,没有去花时间去倾听他人、花时间去沉下心来去学习知识。是不是这个情况,我相信每个读者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截至 2022年7月末,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 14.55 亿户(包含一人多部手机的情况),比上年末净增 3955 万户。7 月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达到 15.27GB / 户/每月,同比增长 8.5%(失业的青年人增多,些许不工作的状态也助长了流量的消费...);也就是说更多的人、更多的时长(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得到的“长足的发展”。这意味着什么?请读者跟着剖析一起思考...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眼球”从线下越来越多地转移到“线上”,传统“线下”的广告牌、楼宇广告几乎再没有太多企业去投放,为什么?因为人们的眼球只盯着手机,那企业投到线下路边或楼宇的广告牌干啥?甚至说不仅仅是线下经济,连同央视等电视媒介的广告投放都萎靡到非常可怕的地步...——为什么?因为年轻人,尤其是90/95/00后,几乎没有多大比例去看电视,即便打开了电视,也都是习以为常的切换到腾讯视频、爱奇艺等视频中去寻找“娱乐”,那你广告商还往电视台投广告干什么?那么谁火了,自然是人们的眼镜看什么什么火——抖音等短视频火了。字节跳动2021年全年营收约580亿美元,约合3678亿元(人民币汇率按照6.34计算),其中广告商业化收入约2500亿元(同期,2021年全国广告业事业单位和规模以上企业的广告业务总收入为11799亿元),这个比例充分说明了线上经济在一路狂飙....;如若不信,读者看看我们各自手机里统计的每天应用耗费时长就晓得了这个严重性了。这不仅仅是一个“低头族”现象而已,而是我们这个社会,最最匆忙的年轻人都“低下”了脑袋,沉浸在一个娱乐自我的世界里。最近为了适应低头族,深圳已经出现了为了适配低头族被车撞得低头族红绿灯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参见下图:

深圳市→低头族的红绿灯设施

由于只关注热点,所以就沉迷于碎片化时间的知识获取;当然,可能有学者大谈特谈,数字化的趋势是从PC转移到手机上,这其实只是表象,根本是胡扯。大家可以看看时长,倘若手机记录的时长中我们花在了“微信读书”或者是工作软件上的时长占多数,那确实是客观使然、无可厚非;但是绝大多数人的手机使用时长都是#微信#、#抖音#、头条、电商购物、视频....;就是由于手机具备私密性,装着琳琅满目的APP,人们的自律性在手机面前根本很难做到把它当工具用。以至于热点成为捕获人们眼球和创造数字经济的绝佳手段,我们常称之为“标题党”,即看起来标题极具诱惑力,点击进去看内容又非常的空洞。其实,诱导的就是你的这次点击,一次点击click就是一个Action动作,一个广告范畴中的PV/UV就产生了;每个PV/UV背后带来的就是广告商投放广告的巨大商业驱动力;于是乎,互联网为广告而生,广告为热点而生,一个全数字经济的产业链诞生了,一切围绕热点,一切围绕眼球,至死方休!从唐山打人事件 、教科书事件到“王心凌男孩”、苏有朋女孩....

又何止我们中国,其实全世界都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的诞生,陷入了一场线上的狂欢;Facebook 早期工程师杰夫·汉默巴彻(Jeff Hammerbacher) 曾经表达出对硅谷互联网发展的厌恶:「这太糟糕了。」硅谷越来越像好莱坞..

杰夫·汉默巴彻(Jeff Hammerbacher)对当今互联网的看法

低头族,如今已不仅仅是在地铁、公交车里那些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的人们。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的上班族。 他们,不,是我们低着头是一种共同的特征,把视线和智能手机相互交感直至难分难解。有一次我跟我侄子(21岁,正在上大学)对话,他给我说:叔,很忙的,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我问他:你看看你手机一天使用的时长是多少?是不是超过了9个小时;果不其然,他超过了10个小时;试想一下,一个年轻大学生,一天10个小时在屏幕上,再加上必要的睡眠时间、吃喝拉撒,还有多少时间分配给学习,分配给谈恋爱上?于是乎我都鼓励我侄子多花点时间去谈恋爱...——千万别以为我这当叔叔的建议很歪歪。现在很多00后都把谈恋爱认为是刻意委屈自己去成就女权或者其他什么的一种低级活动;他们宁可把时间花在手机上,也鲜见去谈女朋友/男朋友;这方面如果不相信去搜具体报告看;不能说是绝对,至少已经成为了很常见的现象;男孩子沉迷打游戏,在游戏中寻找快乐和价值感;女孩子沉迷直播,但凡有点姿色化化妆,把腿露出来,通过美颜美体把“姿色”发挥到极致,一定会吸引出很多“赞”和评论来;直播还会收获到不少“大火箭”,这赚钱多畅快,所以尤其很多女孩子乐此不疲地直播,即便是名牌大学的学业也荒废了。

我们身边我自己都见到过多起,低头看手机的撞到门上的,撞到电线杆上的;带孩子上培训班时低头玩手机的父母突然咋咋呼呼地发现“孩子不见了”(其实孩子就在身边,口里口口声声说“爸爸妈妈爱你”,现实中把时间都交给了手机,把孩子交给了培训班);当国家取消了培训班时,可想而知出现了多少焦虑的父母(一方面焦虑孩子的成绩,另一方面内心在焦虑这孩子有了时间自己看手机的安排被打断了)...

在上班族中的工作中,扪心自问已经没有多少人去认认真真读书、长技能了;即便是管理层也是习惯了看公众号、头条知识号已经被媒体人整理好的知识,转来转去;转出去的似乎代表自己发现的,但其实自己什么也没有做,只是转了....;接受到的发现是领导或者重要客户转来的,又不得不读;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在转转;这转来转去的全是“热点”,人们习以为常地看了篇公众号就懂得了这个课题、这个领域;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变得知识“浅薄化”、碎片化,缺乏了系统化的知识学习和研究精神。当日这是这个时代的痕迹,我也难以逃脱其中;但随波逐流和自己内心相悖是很难受的,我强迫自己每年阅读50以上的书籍;“读书使人进步”(高尔基),“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增广贤文》),其实上面提到的都是目前越来越流行的现象;但也不乏一批爱好读书、系统知识体系的朋友与同事;这一群体的人普遍交流起来很有耐心,相互倾听度很高;坐在一起吃饭聊天也很容易碰撞出好的想法来。

社会上由于这两年现实中的疫情情况,直播流行开了,比如俞敏洪等直播助农,确实是科技帮助了农业和农民,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但也不乏很多行业的各种老师的直播,尤其是科技课题大行其道(很多纸上谈兵、越谈越空..),甚至很多很资深的专家把直播搞的一期又一期,把自己本来很幸福的生活全毁了,每天都围绕着直播而“重塑”了自己的人生;我就问这些同行:你花这么多时间直播为了什么?他说:为了流量啊(点赞、互动...);我又问他:你要流量干什么?对方不少茫然的(尤其是不缺钱的“老师”,难不成缺的是“寂寞”,确实是寂寞..)....他们缺了什么?缺的是关注?...其实我和他们都不全然知道他们的内心缺的是什么?现实中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这场现实眼球与热点的竞技当中,绝大多数人也不知道自己缺了什么?为了什么而整日忙碌。当然我也有过直播,但很少...只要不是为了客户或伙伴的要求;我们还是有一类人不喜欢抛头露面的。窃以为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病态、病态之根——即:人们只看到科技带来的好处,却刻意对科技带来的弊端装聋作哑。等这种病态带来了对社会巨大的负面效应时,才会出现纠偏的措施,可到那时一切都晚了。

低头族越来越多,颈椎病会成为常态;我相信,以后中国一定会诞生出一些在治疗眼睛疾病、和治疗颈椎病方面的伟大企业,些许上市后的市值会超过今天的宁德时代、比亚迪。我的这篇文章不求流量,也无所谓谁会看到;见仁见智,未必所有读者都认同,但只要有一点触动出发读者对这个时代和线上经济的思考,那么就是有价值的。毕竟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时间是宝贵的;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如果我们试着把所谓线上的“热点-阅读/关注”多一点点分配给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中,那么可能家庭、孩子就会受益,多感受到一点真实的爱意;在出租车上我们将视线从手机上挪开,似乎就少那么一丝丝的头晕,也会看到窗外的一些风景。

我小时候一直喜欢父亲给我推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书中保尔柯察金在关于生命的名言: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现实中如果所谓的“线上娱乐科技”不有任何节制和规范的话,未来不用几十年,或许十年二十年后,我们、我们中的很多朋友、亲人...甚至是我们,及我们的下一辈孩子们,就会发生一种这样的场景:——“.....回首往事,我们把人生最多的时长(Time/时间)都献给了手机,因为线上的手机/智能终端,所谓的“热点”,让我们错失了这个世界的精彩与风景”。希望这种场景不要发生在我们大家身上。我们拯救不了这个社会和他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做到有意义的人生。

苏东坡-诗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