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科技龙头指数研究报告

第一章 行业概况

科技龙头指数指计算机、通信、电子、医疗生物行业里市值排名居于各自行业前20%的公司。

图 科技龙头指数配置于四大板块,其中电子板块占比一半以上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 西部证券研发中心

(1)电子信息产业

是指为了实现制作、加工、处理、传播或接收信息等功能或目的,利用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所从事的与电子信息产品相关的设备生产、硬件制造、系统集成、软件开发以及应用服务等作业过程的集合。

电子信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权威管理部门--信息产业部在统计和分析时通常采用的词,电子信息产业具体细分为投资类产品、消费类产品和元器件产品三个大类。出于部门隶属渊源的原因,电子信息产业有时人们分析时也用电子工业一词代替。到2009年2月为止,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2015年9月1日,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发布2015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据统计,本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利润总额1416亿元,比上届增长18.6%;总资产合计达到2.7万亿元,比上届增长13.7%。呈现企业规模、效益稳步增长态势。另一大亮点是,电子百强企业积极推行国际化战略,面向全球市场配置资源,跨国经营层次水平不断提升,产业话语权显著增强。据统计,本届电子百强企业共完成出口交货值5195亿元,比上届增长13.6%,占行业总量比重达到10%。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为:

  • 技术和资金密集,创新和风险并存
  • 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
  • 研制开发投资高,生产制造成本相对低
  • 用户成本锁定
  • 对标准的高度依赖

(2)计算机产业

是一种省能源、省资源、附加价值高、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防实力和社会进步均有巨大影响。因此,不少国家采取促进计算机产业兴旺发达的政策。

计算机产业包括两大部门,即计算机制造业和计算机服务业。后者又称为信息处理产业或信息服务业。

计算机制造业

计算机制造业包括生产各种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终端设备,以及有关装置、元件、器件和材料的制造。计算机作为工业产品,要求产品有继承性,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和综合性能。计算机的继承性特别体现在软件兼容性方面,这能使用户和厂家把过去研制的软件用在新产品上,使价格很高的软件财富继续发挥作用,减少用户再次研制软件的时间和费用。提高性能-价格比是计算机产品更新的目标和动力。

计算机制造业提供的计算机产品,一般仅包括硬件子系统和部分软件子系统。通常,软件子系统中缺少适应各种特定应用环境的应用软件。为了使计算机在特定环境中发挥效能,还需要设计应用系统和研制应用软件此外,计算机的运行和维护,需要有掌握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这常常是一般用户所做不到的。

计算机服务业

针对这些社会需要,一些计算机制造厂家十分重视向用户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一些独立于计算机制造厂家的计算机服务机构,也在50年代开始出现。到60年代末期,计算机服务业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为独立的行业。

(3)医药行业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制药产业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是现代医药产业的两大支柱。

制药产业

制药是多学科理论及先进技术的相互结合,采用科学化、现代化的模式,研究、开发、生产药品的过程。除了生物制药外,化学药和中药在制药产业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角度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人体系统多层次认识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和系统技术的总称。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包括:生物医学材料制品、(生物)人工器官、医学影像和诊断设备、医学电子仪器和监护装置、现代医学治疗设备、医学信息技术、康复工程技术和装置、组织工程等。

(4)通信业

是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的行业,如邮政通信业。

通信包含电信(telecommunication),指利用电子技术在不同的地点之间传递信息。电信包括不同种类的远距离通讯方式,例如:无线电,电报,电视,电话,数据通讯以及计算机网络通讯等。国际电联的定义是:“使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或其它电磁系统的通信。”

按照这个定义,凡是发信者利用任何电磁系统,包括有线电信系统、无线电信系统、光学通信系统以及其它电磁系统,采用任何表示形式,包括符号、文字、声音、图像以及由这些形式组合而成的各种可视、可听或可用的信号,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者发送信息的过程,都称为电信。它不仅包括电报、电话等传统电信媒体,也包括光纤通信、数据通信、卫星通信等现代电信媒体,不仅包括上述双向传送信息的媒体,也包括广播、电视等单向信息传播媒体。

通信是指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从广义上指需要信息的双方或多方在不违背各自意愿的情况下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媒质,将信息从某方准确安全传送到另方。

通信的方式:以视觉声音传递为主的古代的烽火台、击鼓、旗语、现代电信等及以实物传递为主的驿站快马接力、信鸽、邮政通信等。古代的通信对远距离来说,最快也要几天的时间,而现代通信往往以电信方式为主如电报,电话,快信,短信,E-MAIL等注重即时通信,作为自然科学来说邮政通信更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沟通,但在现今注重经济利益的时期往往不注意人与自然的关系致使邮政通信相对即时通信不宜接受。

科技板块的调整开始于 2021 年,2022 年加速下行,中证科技龙头指数从 5572 点回落至 4 月 27 日的 2927 点,今年市场的加速下行是对 22 年 Q1 基本面负增长的提前反应,4.29 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夯实政策底预期,强调“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 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对科技板块来说,市场底或已出现,需要重新评估科技板块的配置价值。

图 科技龙头指数(8841234.WI)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

第二章 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

2.1 产业链

图 电子信息产业链结构图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太平洋证券

图 计算机产业链结构图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标红表示海外厂商)

图 医药行业产业链结构图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

图 通讯业产业链结构图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艾瑞咨询,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2.2 商业模式

(1)电子商务模式

从多个角度建立不同的分类框架,最简单的分类莫过于BtoB、BtoC和CtoC这样的分类,还有新型B2Q模式、BOB模式,但就各模式还可以再次细分。业内一致认同的分类方法是把企业和消费者作为划分标准,分别划分出企业企业(B2B)、企 业对消费者(B2C)、消费者对企业(C2B)和消费者对消费者(C2C)等模式。

B2B商业模式参与的双方都是企业,特点是定单数量大,平均在75000美元,需要商业洽 谈,按照固定合同条款和商业规则进行交易。信用开始是依托信用卡,尔后需要更复杂的银行信用 管理系统,参与企业需要的基础设施包括局域网、定制的目录和流程规则。

B2C商业模式是顾客直接与商家接触,特点是定单数量小,平均在75美元,主要是按价目表或者固定价格,属于冲动购买或者偶尔购买,所以广告的作用很大。信用依靠消费者信用卡,基础设施主要是互联网的链接。   

摩根斯坦利·添惠认为B2C商业模式主要有8种:   

  • 产品网站比如戴尔和思科公司,主要介绍各类相关产品;   
  • 以购物为目的比如亚马逊,已经从过去的单一网上书店扩展为Amazon.com
  • 门户兼有购物模式,代表的企业是美国在线,它通过“蛇吞象”并购了时代华纳,又并入了百代唱片公司,从而建立一个网上和网下联动的商业模式。   
  • 二手货拍卖—商家到顾客或者相反,如Onsale公司的模式。
  • 个人对个人纯粹的网络拍卖,代表者是Ebay。但是按照我们的理解应该把它归纳到C2C 模式中。
  • 最低价格模式,其核心是突出低成本的特点,即实现中间环节“零摩擦”成本加零,代表者是Buy.com。
  • 买方定价模式,充分给予消费者决定价格的权力,代表者是Priceline.com。
  • 寻求最优惠价格,也是围绕价格开始营销,比如Jungle, Jango, MySimon 按照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同,B2C商业模式的分类又可以分为:电子经纪、电子直 销、电子零售、远程教育、网上预定、网上发行和网上金融等7个类型。

(2)计算机行业商业模式

  • 外包制,其实就是纯人力外包或者服务外包,这是最早一批上市公司的特点。到了项目制,目前的主流就是企业通过一个订单,向IT公司招投标去完成项目,一般是要定制化开发。
  • IT企业生产通用产品出售,客户群可以是TOB 或者TOC。这块就是通用化程度高,研发费用可以摊销了。但缺点就是卖了第一年,第二年是从零开始。因为你第一年的业绩不算了,你得重新找新客户去卖。
  • 服务制,就是完全接管用户的服务,那这种业务一开始的话,由于它有持续性的投入,可能初始的毛利率会低一点,像SAAS。

(3)医疗生物商业模式,以药明康德商业模式为例

药明康德之所以能够突破传统外包行业的束缚、带领国内医药外包行业从“制造”向“研发”迈进,离不开所采用的“VIC”商业模式。将该商业模式拆解来看,其中包括三个部分:“VC风险投资”、“IP知识产权”、“CRO医药外包服务”,药明康德在构建商业模式时围绕这三个目标展开。

“VC风险投资”部分主要是出于两个作用:一是成立风险投资基金和子公司毓承资本(在2017年毓承资本和通和资本合并为“通和毓承”),药明康德作为投资人的身份,为那些未来盈利空间大、但资金不足的研发项目提供资金,确保研发过程的顺利进行,获取创新药成功上市后的红利;二是为了能够在全产业链完成布局。由于仅靠对于前沿技术的学习太慢,药明康德选择和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的中小型外包企业通过并购、收购、建立联盟等资本运作手段将其并入药明版图中,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外包服务。

“IP知识产权”部分是商业模式中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对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分析和对客户知识产权的保护上。生物医药行业有着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未来盈利空间不确定的特点。药明康德为了能够帮助客户有效降低研发失败的风险,会借助专家库对新药研发项目的准确率进行专业评估,再决定是否引进投资;此外,由于外包行业的特殊性,能够接触到客户研发的核心技术,为了取得客户的信任,药明康德对知识产权信息严加管理、防止外泄。

“CRO医药外包服务”部分是药明康德的核心。为了能够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药明康德将外包重点聚焦在“研发”上。专业化的背景和一体化的服务平台,能够解决对于医药行业中的各类药企真正的痛点和难点。并采用和客户风险共担的计费方式,将基础费用压得很低,主要赚取帮助客户新药研发成功、药品上市后的业绩分红。这种计费方式更被客户所认可,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客户研发失败的压力和风险。

(4)通信行业商业模式

基于平台的商业模式

  • 5G时代,电信运营商应清醒认识到,客户的一体化运营才是最关键、最根本、最有力的竞争独特性来源。
  • 电信运营商和行业客户互为客户的理念,这是一种面向5G和未来的理念,也是构建5G时代平台商业模式的关键所在。电信运营商要意识到,在5G时代,最大价值的资产已经不再是连接的能力,而是自己的客户资源。连接、数据、关系,是电信运营商平台模式的三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

基于切片的商业模式

网络切片是提供特定网络能力和网络特性的逻辑网络,通过切片技术,可以实现对5G网络资源进行灵活切分,快速定制出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的虚拟网络,充分共享网络资源,实现按需定制和建网成本的动态平衡。

5G作为数字化社会的关键基础设施,不仅服务于个人用户,还需要满足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面对不同场景对网络的功能、性能的多种需求,网络切片应运而生。网络切片是5G差异化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5G时代商业模式变革的基础。

从ICT融合看,CT是线上和线下结合业务,CT的优势在于连接,切片功能类似专线、专网。在5G时代,以切片经营开创运营商多元经营模式将进一步提升连接价值,并建立新的价值客户分级方式。

切片经营将帮助运营商开创多元商业模式,如B2B、B2C、B2B2C等,B2C面向个人提供差异化带宽前向切片服务,B2B2C面向OTT厂家提供后向切片服务。自动化运营和运维可以实现更快的定制、自助服务和可扩展性,这将提升客户体验和满意度,从而推动业务部署并提高运营商新业务收入。

运营商可以把切片作为商品面向行业客户运营,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将切片相关能力开放,打造NSaaS(网络切片即服务)的经营模式,更好地结合行业应用,满足行业用户的定制化需求。

5G切片B2B2C模式天然比垂直行业专网具有优势,切片将逐步取代专网。如果5G切片的成本控制在专网的十分之一左右,切片应用初期将会对数量众多中小企业有大的吸引力,进而拉动切片的快速规模商用;随着时间推移,切片数量将产生规模效应,运营成本也将会进一步降低。最终切片用户数将快速增长。

表 科技龙头财务数据(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

2.3 技术发展

截至2021年底,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29.8万家,较上年增长5.2万家。国内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90.8万件,同比增长22.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5.0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21.3万件,占国内企业总量的63.6%,体现出我国市场主体创新创造能力不断增强。

2021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普惠性进一步凸显。2021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达到3098亿元,融资项目达1.7万项,惠及企业1.5万家,同比增长均为42%左右。其中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性贷款惠及企业1.1万家,占惠企总数的71.8%,充分显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普惠特点。

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增长最快的3个领域,分别是信息技术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和医疗技术,分别同比增长100.3%、32.7%和28.7%,体现出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专利储备不断增强,更加有力支撑产业升级,更好惠及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

据统计,2021年国外申请人在华发明专利授权11万件,同比增长23.0%;商标注册19.4万件,同比增长5.2%。其中,美国在华发明专利授权、商标注册同比分别增长32.1%和17.3%。胡文辉指出,“国外在华知识产权数量保持较快增长,表明外国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营商环境抱有坚定信心。”

2.4 政策监管

(1)行业主管部门及管理体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该行业进行宏观调控。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简称中钢协,国资委冶金机关服务局),是中国钢铁行业全国性行业组织。

(2)相关政策

科技在经济产业发展顺利的时候发挥重要作用,在经济产业发展遇到问题或者挑战的时候,科技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方面,对于哪一类领域,或者哪一个学科的成就能够对经济发展提供更大支撑或者解决更大的问题,实际上从科学本身来讲,各学科之间是相互交叉的,真正形成经济活动、产业规模、产品形态,需要不同学科、不同领域有机结合,才能够支撑整个经济的发展。

就经济领域或者产业领域来讲,也是多个经济或者产业领域共同发力。当然,各个产业结构不一定相同,有的会占比高一些,有的占比低一些,背后的结构上还有更深层原因,要用系统论的方法和思维来看待如何推动经济发展中的科技要素。

对于科技方面的约束或者监管,实际上任何一个政府的管理都是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没有单方面的激励也没有单方面的约束,而是该激励的时候激励,该约束的时候约束。最重要的是,要看它对经济社会发展正向效益到底有多大,是否符合科技的规律,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律,符合法律政策,任何国家都是如此。

我国更多地是把激励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相信企业家、企业能够规范发展企业的同时,对整个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作出更多积极正向的贡献,这是最主要的标准。在这个标准下,剩下就是因时因势来调整,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调节方式,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第三章 行业估值、定价机制和全球龙头企业

3.1 行业综合财务分析和估值方法

图 科技龙头指数成分股PE估值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

图 综合财务分析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

图 行业估值及历史比较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

图 市场表现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

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企业价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红利折现模型、股权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无杠杆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净资产价值法、经济增加值折现模型、调整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账面价值法、清算价值法、成本重置法、实物期权、LTV/CAC(客户终身价值/客户获得成本)、P/GMV、P/C(customer)、梅特卡夫估值模型、PEV等。

图 主要上市公司市值对比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

图 宝钢股份主营构成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

图 海康威视主营构成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

3.2 行业发展

(1)电子行业

以立讯精密为例,近年来,传统消费电子终端已逐渐由成长期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在未来5G与AI技术进步的推动下,IoT设备的发展预计将百花齐放,相关零部件及成品的机会也将会属于在消费电子行业高度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厂家;从产品技术的角度看,通信产业的发展轨迹将与消费电子产业类似,硬件将向集成化、微小化发展。在4G走向5G的技术变革中,基站向多端口、多波数趋势发展,小型化对精密制造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行业未来将向四大技术变革方向推进:智能驾驶、车联网、电动车与共享出行。

(2)计算机行业

计算机发展趋势是指研制速度更快的、存储量更大的和功能更强大的巨型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天文、气象、地质和核技术、航天飞机和卫星轨道计算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研制巨型计算机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计算机、通讯、信息内容三大技术的融合,是支撑世界范围内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电信网络、电视网、计算机网络三网合一是当今网络发展的趋势。而三大技术的融合,三网合一的最重要技术基础就是数字化。

电脑科技日益扮演着重要角色,决定着产业的科技生产能力和工作的效率,把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把握国家科学技术快速进步的命门。在经过不断的研究、创新和发展过程中,由计算机专业技术带来的新的技术模式,已为许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指导意义的进步意见。

计算机能够模拟人类的智力活动,如学习、感知、理解、判断、推理等能力。能了解自然语言、声音、文字、图像,能进行人机对话,能直接用自然语言进行对话。利用已有的和持续学习的知识,进行思维、联想、推理,并得出结论,能够解决复杂的问题,具有收集记忆、提取相关知识的能力。

(3)医药行业

集中化、产业重组,区域集中化、差异化发展核心城市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核心城市在人才基础、科研基础、企业基础、政策体系、资本体系相对较为完善,产业启动时间较早,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如上海、北京、苏州、广州等。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产业生态圈、协同圈初步形成。 由于大城市高昂的创业成本及城市功能定位的改变,部分地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已经完成初步的资源集聚期,开始出现产业外溢现象,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产业群初步出现,如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地区。

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化,健康中国2030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大健康产业时代的真正来临,产业从传统生物医药产业的原料药、医疗器械、流通、医疗服务等环节拓展到覆盖“医、康、养、健、药”五大细分领域。创新小型化,服务规模化。

智能化、数字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数据及智能技术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研发智能化。 全球大量药企如Merck,Novatis,Roche, Pfizer, Johnson &Johnsone已经开始探索人工智能与新药研发相结合,通过智能技术加速新药研发进程,提升研发效率。目前主要智能化应用包括开展新药设计、理化性质预测、药剂分析、疾病诊断靶标、药物组合使用等研究。并且在药品研发过程中数据已经无处不在。产业数字化协同。 生物医药产业业态复杂化程度高、细分领域多,各产业链环节间信息孤岛较为严重,产业协同效率交叉。如何构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资源协同系统,通过数字化技术打破信息不对称,加速信息及资源的流通及交易频度。

(4)通信行业

由于近年来营商环境的不断完善,对自身未来三至五年的经营前景很有信心。健康、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力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通信业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应数字化发展大势,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提升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发展潜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创造更好环境。

5G技术正在重塑世界,构建“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智能世界。

边缘计算技术的应用将日益广泛

边缘计算是指将主要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放在网络边缘节点的分布式计算形式。边缘计算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更靠近数据源,时延控制在10ms 以内,数据量和传输距离大幅降低,可减少大型数据中心的成本,解决集中式云计算发展的瓶颈,同时降低终端成本和能耗,释放终端计算压力,满足行业专网在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因此,边缘计算技术将成为配合5G技术在各垂直行业应用落地的重要技术,是行业专网核心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5G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推广,未来将有大量的市场参与者进入边缘计算领域,包括中心云厂商、运营商、移动通信网络设备提供商、CDN网络运营商等,对5G行业专网领域产业格局的塑造,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5G技术标准和产品性能将进一步完善

随着5G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当前5G网络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凸显出来,主要包括真实用户体验与设计目标存在差距、与垂直行业融合不深入、缺少创新型服务与应用等,5G技术标准在全系统节能、多天线增强、上行增强、移动性增强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为此,5G通信技术真正达到满足市场对它的期待,需要不断进行迭代创新。目前,3GPP正在开展5G R17国际标准制定工作,计划2022年6月发布;同时,2021年4月的 3GPP PCG第46次会议已经明确5G演进版本为5G-Advanced,5G-Advanced 的标准化工作计划于2022年初正式启动。可以预见,未来 5G-Advanced 的主要目标是支撑5G在垂直行业的规模拓展,在行业的转型创新发展中逐渐发挥核心支撑作用,从而释放5G最大潜力。

行业边界逐渐模糊,产业链协同的重要性凸显

5G移动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将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通信运营商、通信网络设备制造商、终端设备商、互联网公司、.软件公司等纷纷进入5G+物联网的垂直行业应用领域,传统的行业边界将逐渐淡化。随着用户需求日益复杂,产业链生态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强行业协同和全产业链合作,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有助于企业快速突破自身局限,实现跨越市场边界的发展,将成为5G产业链上企业的共同选择,成为企业的关键能力之一。

6G等前沿技术起步

随着5G技术国际标准的证书发布及市场化的快速发展,通信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标准组织已开始启动6G愿景、需求和技术上的研究。工信部于2019年成立了6G研究组,并于2019年底正式更名为IMT-2030 (6G)推进组,推动6G相关工作。2020年2月,ITU-R的5D工作组(ITU-R WPSD)召开第34次会议,启动了面向2030的 6G研究工作,包括制定6G研究计划和未来技术趋势研究报告、未来技术愿景建议书等。

目前6G的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3GPP 6G技术预研与国际标准化预计2025年后启动,2030年前后实现商用。6G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将实现物理世界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高效智能互联,打造泛在精细、实时可信、有机整合的数字世界,实时精确地反映和预测物理世界的真实状态,助力人类走进人机物智慧互联、虚拟与现实深度融合的全新时代,最终实现“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美好愿景。

3.3 行业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

表 常见行业风险因子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图 亚洲和全球高科技公司面临的前十大风险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达信Marsh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大数据为客户带来信息共享、便捷生活的同时,还存在着数据安全问题。近年来科学技术上的极大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的确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痴迷于新技术也导致了一些影响人体健康的新的机能失调症状或疾病。比如,来电幻觉综合征、“脸谱”抑郁症、无手机恐惧症、短信梦游症、网络眩晕症等等。

除此以外,科技行业还面临着以下风险。

(1)数字化营业中断风险:商业策略将供应链紧细到断裂的边缘,企业如果不正视具港在的各种风险,万一内部出现财产损失或外部的供应链断裂,存在引起营业中断(Business Interruption)、对企业的经营及商誉造成重大损失的风险。

(2)市场风险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当前国内、外宏观环境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全球疫情蔓延、中美贸易摩擦等。宏观环境的不利因素将可能使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购买力及消费意愿将受到影响。若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长时间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则相关影响将给行业带来一定冲击和挑战。   

汇率风险   

目前公司境外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较大,主要以美元结算。由于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当汇率出现较大波动时,汇兑损益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会造成一定影响。为减少汇率变化对公司经营成果造成的不确定性,公司将尽力掌握汇率走势,严控外币净资产比例,通过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的方式,降低汇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管理风险   

公司近年来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不断在消费电子、通信和汽车等领域进行业务拓展,体系内经营主体较多且相对分散,加之中美贸易摩擦与全球疫情的冲击,客户对公司产能布局国际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对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及优质人才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若公司管理水平不能支撑自身规模的快速发展,公司将面临一定的管理风险。   

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   

公司十分重视与重要客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公司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并且短期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领域。 若重要客户发生严重的经营问题,公司也将面临一定的经营风险。

3.4 竞争分析

在全球科技公司市值TOP20中,在2018年的时候前20名里面,美国有11家企业,中国有9家;到了2021年的时候,美国变成了18家,中国只剩下了2家——腾讯和阿里。

图 2022年全球科技公司市值排名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普华永道

2022 年,苹果再次夺冠,目前其市值已达到 2.6 万亿美元,比去年的 2.3 万亿美元增加了 3000 亿美元。这也是苹果连续第七年成为科技行业龙头,其销售额达到创纪录的 3787 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近 29%。

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以 2575 亿美元的创纪录销售额排名第二,比上一年(1824 亿美元)增加了 751 亿美元。同期,其市值也从 1.5 万亿美元上升至 1.6 万亿美元。

微软(2.1 万亿美元)位居第三,腾讯(4143 亿美元)稳居前五。Facebook 改名的 Meta(4999 亿美元)排名第六,其次是英特尔(1903 亿美元)、台积电(4946 亿美元)、思科(2134 亿美元)和 IBM(1243 亿美元)。

福布斯指出,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以其迄今为止最高的排名杀入前五名,尽管中国科技行业遭遇惨烈抛售,但中国科技公司整体排名仍上升一位(排名第 28 位)。

福布斯认为,作为全球最大 Top20 科技公司中唯一的中国公司,腾讯的销售额在过去的一年中增长了 24% 达到 869 亿美元,但该公司现在的价值约为 4143 亿美元,低于去年的 7738 亿美元。

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中约有 72 家总部位于美国,低于去年的 81 家,但仍远高于其他任何国家。中国和日本也仍然是科技行业的中心,分别拥有 36 家(含中国台湾 15 家)和 12 家公司。

总体而言,福布斯全球 2000 强科技公司来自 24 个不同的国家,市值达到了 15.6 万亿美元,同比下降 13%,但仍相当于全球股市的 15% 左右。不过,榜单中资产和利润在这一年中大幅增长,分别上升了 14% 和 52% 至 5.9 万亿美元和 6608 亿美元。

3.5 中国企业重要参与者

图 科技龙头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市值占比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西部证券研发中心

下图是中国科技行业主要企业的一些相关信息。

图 科技行业主要公司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

(1)中兴通讯[000063.SZ]:中兴通讯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全球电信运营商、政企客户和消费者提供创新的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公司成立于1985年,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业务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1/4以上人口,致力于实现“让沟通与信任无处不在”的美好未来。

(2)TCL科技[000100.SZ]:TCL集团2004年1月在深交所主板上市,2019年四月,剥离终端产品业务重组为“TCL科技集团”,本集团保留半导体显示产业,产业金融及投资和翰林汇O2O业务;其他业务已剥离出售。TCL科技集团转型为半导体显示产业及材料业务;该业务主体“TCL华星光电”已投资建成两个G8.5、一个G11 LCD工厂,一个G6 LTPS和一个G6柔性AM-OLED工厂,在建一个G11 LCD工厂;同时在显示材料、部品也有投资布局;产业总投资1800亿。

(3)京东方A[000725.SZ]: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E)创立于1993年4月,是一家为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的物联网公司 。京东方的核心事业包括端口器件、物联网创新、智慧医工 。端口器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车载、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物联网创新为新零售、交通、金融、教育、艺术、医疗等领域,搭建物联网平台,提供“硬件产品+软件平台+场景应用”整体解决方案;在智慧医工领域,京东方通过移动健康管理平台和数字化医院为用户提供了全面的健康服务 。

3.6 全球重要竞争者

(1)苹果公司[AAPL]:苹果公司(Apple Inc. )是美国一家高科技公司。苹果营收达到3658亿美元,由史蒂夫·乔布斯、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和罗纳德·杰拉尔德·韦恩(Ron Wayne)等人于1976年4月1日创立,并命名为美国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Inc.),2007年1月9日更名为苹果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库比蒂诺。北京时间2022年1月4日凌晨2点45分左右,美国科技巨头苹果的股价达到了182.88美元,市值第一次站上了三万亿美元的台阶,这不仅是全球首个3万亿市值,也相当于全球第五大经济体的GDP体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及德国。

(2)微软公司[MSFT]:微软(Microsoft)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企业,由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于1975年4月4日创立。公司总部设立在华盛顿州雷德蒙德(Redmond,邻近西雅图),以研发、制造、授权和提供广泛的电脑软件服务业务为主 。

2021年6月23日,微软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是继苹果之后美国第二家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的企业。

(3)Google谷歌[GOOG]:谷歌公司(Google Inc.)成立于1998年9月4日,由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共同创建,被公认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谷歌是一家位于美国的跨国科技企业,业务包括互联网搜索、云计算、广告技术等,同时开发并提供大量基于互联网的产品与服务,其主要利润来自于AdWords等广告服务。

第四章 未来展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发展进步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的进步,回望2021年,人类社会生活方式转变推动科技不断创新升级,迈入2022年,技术发展新趋势带给我们无限新希望。

(1)人工智能:向纵深探索

新冠疫情给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按下了加速键。人脸识别系统、智能机器人等产品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电商客服、物流分拣等流程化、重复性较高的行业在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之后,大幅实现了降本增效的大幅提升。随着疫情防控逐渐常态化,复工复产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新颖的业态和复杂的工作场景逐渐显现。这些兴起的风潮给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指引了风向。

深度学习技术正从文字、语音、图像等单模态向学习多模态智能学习发展。在未来,嗅觉、味觉、心理感受等难以量化的信号将有望被纳入多模态联合分析中,进而推动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迭代。在类脑计算方面,RRAM(可变电阻式存储器)、PCM(相变存储器)等新型神经形态器件可以有效提升智能算法的速度和能效,人工智能的性能将进一步增强。

(2)5G:释放生产效能

2021年,我国的5G建设持续提速,5G终端连接数稳居全球第一。在日渐完备的基础设施支撑下,5G技术正给工业制造领域带来一场名为“万物互联”的革新。借助5G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的优势,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间能够搭建起更加高效、精确、安全的工业互联网。

工业生产全周期产生的海量数据可以在信息系统中充分流动和无缝集成,为机器的弹性生产、管理流程的优化再造、不同组织间的协同合作带来助力。如商品的仓储和物流环节,随着无人化程度的提高,智能叉车、智能运输车等设备逐渐在仓库和园区中普及。要保障这些设备能够精准衔接,高效运输商品,就离不开低成本、低时延、高效率的连接服务,而5G技术正契合了这些需求。

毫无疑问,工业互联网将会成为5G系统万物互联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制造末端既可以分享移动互联网的大数据和云资源,又可以通过移动窗口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在工业互联网中交互信息,使工业互联网真正融入到数字经济中。

(3)云技术:更贴近云端

在云计算的技术构想中,其中之一便是运维下沉,将和业务无关的管理功能和运维工作尽量集成到基础设施中,使企业可以聚焦于业务能力的开发和运营。沿着这一思路,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了更贴近云端的云原生。

云原生顾名思义,用户的应用土生土长于云基础设施中。根据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介绍,云原生技术有利于各组织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新型动态环境中,构建和运行可弹性扩展的应用。企业通过遵循云原生的技术和设计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云计算平台的优势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开发效率的影响,实现稳定而高效的系统。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世界正成为企业新的栖身之所。Gartner报告曾指出,到2022年,将有75%的全球化企业将在生产中使用云原生的容器化应用。在企业上云的趋势下,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开发者把业务与技术向云原生推动。

(4)元宇宙:让“虚拟”更“现实”

2020年,疫情加速了社会的虚拟化,新冠疫情隔离政策下,全社会上网时长大幅增长,“宅经济”快速发展。线上生活由此前片段式的例外状态变为了常态,由现实世界的补充变成了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2021年10月28日,美国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脸书)宣布该平台的品牌将部分更名为“Meta”,这一命名正取自于“元宇宙”(Metaverse)。随着这一举措的落实,全球掀起了一股探讨元宇宙应用场景的风潮。

根据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中的定义,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

基于这些特点,元宇宙有望将社交、游戏、旅游、会展、教育、办公等场景内纳入未来的生态版图,人们可以借助虚拟主机、VR、AR等智能设备,通过触觉、声音、手势甚至是神经信号来完成与虚拟世界的深度交互。届时,虚拟世界将和现实世界充分的融合渗透,使“虚拟”更加“现实”。

(5)自动驾驶:迈向规模化商用

2021年是自动驾驶阔步前进的一年。资本方面,百度、苹果、小米、滴滴、360等科技企业纷纷宣布加入智能造车队列,为自动驾驶引入了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支撑。一批深耕自动驾驶领域的企业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12月14日,L4级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WeRide宣布获得广汽集团战略投资,双方将共同推进Robotaxi前装量产车型的研发制造。12月22日,成立仅两年的毫末智行宣布获得A轮融资近10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实现规模量产的自动驾驶独角兽公司,募得资金将主要用于自动驾驶研发投入和人才体系建设。

政策方面,2020年末,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支持开展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自动驾驶出行模式开发与应用,促进“出行即服务”产业综合发展,为自动驾驶带来了2021年的开门红。2021年7月份,山东省、浙江省、安徽省、北京市、上海市相继发布政策,在自动驾驶的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布局、技术扶持、责任划分等方面作出了相关安排,为自动驾驶的前沿探索提供制度框架。

2021年11月25日,北京正式开放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国内自动驾驶领域从测试示范迈入商业化试点探索新阶段。百度和小马智行成为首批获许开展商业化试点服务的企业,在北京经开区内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拥有超过700个站点,合计投入近100辆自动驾驶车辆开展商业化试点服务。

(6)区块链:聚焦数字货币

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一员,区块链正快速发展并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但由于区块链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特点与现代商业中心化的模式天然冲突,使得区块链与现有商业体系的融合困难重重。

不过在数字货币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成就正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22日,我国已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1.4亿个,企业钱包1000万个,累计交易笔数达到1.5亿笔,交易额超600亿元,试点场景已超过350万个,包括公用事业、餐饮服务、交通、零售和政府服务。

跨境支付方面,2021年2月份,由多国金融机构参与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正式开启。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担任该货币桥项目技术委员会主席,搭建了货币桥测试平台。共22家境内外金融机构及组织参与了项目当期测试,交易涵盖四个司法管辖域及11个行业场景,交易总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

(7)物联网:向“智联”迭代

2021年,物联网向智联网的迭代还在持续进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物联网对实时性的要求不断拔高,一旦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延误,那么数据的收效将大大贬损。于是,通过机器学习对物联网产生、收集的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成为整个行业关键的技术发展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将智联网总结为单机智能、互联智能、主动智能三个发展阶段。目前行业正处于由单机智能向互联智能进化的阶段,终端设备的智能化发展正渐趋成熟。在居家环境中,智能门锁、智能扫地机器人、智能摄像头等设备能够基于住户预设的具体需求,自主的完成一系列处理和决策。在医疗领域,有研究统计,医疗数据中有超过 90%的数据来自于医学影像,但人工读片时主观性较强,容易因信息利用不足而发生误判,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大量地学习医学影像,实现更快的影像辨识,支援临床决策乃至远端问诊与手术辅助。

(8)数据中心:走入绿色未来

数字经济正在引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持续不断地推进。这一过程伴随着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因此需要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来实现数据的存储、调用乃至分析处理。数据中心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通常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面对这一现状,很多组织开始呼吁数据中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国在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后,也自然而然地走上了发展绿色数据中心的道路。

绿色数据中心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如上海颁布的《上海市数据中心建设导则(2021版)》,其中对新建大型数据中心的规模、设计功率等作出了严格规定。2021年12月22日,工信部发布了首批数据中心液冷行业标准,填补了国内外数据中心液冷行业标准的空白,为我国液冷行业有序建设带来了重要指导。行业应用方面,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实践也已经紧锣密鼓的开始。如华为云东莞松山湖FDC数据中心,通过间接蒸发冷却和iCooling智能能效优化等解决方案,相比于冷冻水制冷系统省电14%、省水40%,在同等硬件条件下,降低制冷系统能耗多达8%,最大化利用自然冷源,大幅降低能源利用效率。

(9)隐私计算:监管与应用持续加码

形态丰富的互联网应用已深入到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许多侵害用户权益、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浮出水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泄露事件被曝出,相关领域的立法和技术研发工作走上了快车道。

自2021年1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开始施行,旨在保护个人信息不泄露,通过数据库防火墙实现批量数据防泄漏,也可以通过数据脱敏实现批量个人数据的匿名化,通过数字水印实现溯源处理。实施之后,任何公司或者软件都不得过度收集公民的信息,一经查实,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应用方面,开源正成为隐私计算的一个趋势。所谓开源,是指在开源模式下通过许可证的方式,使用方在遵守许可限制的条件下,可获取源代码、源数据等,并可使用、复制、修改和再发布。对于隐私计算领域而言,开源将有利于行业上中下游的各方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针对各自关注的应用场景,提高隐私计算在各环节的应用效率,推动隐私计算生态不断完善。

(10)硅光芯片:突破摩尔定律限制

1965年,戈登·摩尔发现,在芯片开发中,同样面积芯片上晶体管数量每隔18-24个月就会增加一倍。这意味着芯片的存储容量和计算能力相对于时间周期在持续呈指数式的上升。这一定律指引了半导体行业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不断取得突破。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一“定律”似乎也在近年来摇曳不定,芯片行业似乎触碰到了“物理极限”的门槛。

2016 年,科学家们设想了一种以光子代替电子为理论基础的计算芯片架构,以此实现更大容量、更远距离的信息传输。依据这一构想,硅光芯片可具备高计算密度与低能耗的优势,为芯片领域突破摩尔定律限制带来了新曙光。同时,我国的电子芯片产业相对薄弱,而硅光芯片产业在全球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这对于我国在芯片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而言将是一个很好的机遇。预计未来硅光芯片将迎来技术与产业的快速创新发展。

Cover Photo Generated by Stable Diffusion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