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必要唱衰这个世界

上一篇文章我聊了聊对未来世界的预期,碰巧前天华为任正非发表了一篇文章,对今后十年全球的经济形势做出了异常悲观的预测,朋友把他的文章转发给我,问我怎么看。

首先我们得知道,很多优秀的企业都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华为作为中国科技公司的顶流,从创立之初至今就没少“唱衰”自己,任正非本人对华为的预期几乎从未乐观过,只要你稍微了解华为公司和他的文化,对这点应该不会陌生。

无独有偶,地产界的顶流万科,这些年也始终坚持悲观论调,一会儿嚷嚷着要“活下去”,一会儿又把当下称作“黑铁时代”,总之是自己的日子不好过,也不想让别人的日子好过。

当然我们得承认,对这些头部公司而言,他们对危机的敏感性,确实是要高于普通企业的。既然老大当久了,成为老二对他们而言就意味着失败。习惯了光环的人,当光环褪色时就会无比失落,仿佛失去了整个世界一般。

但我还是坚持之前的观点,长期来看,一切都会好起来。但问题是风水轮流转,当形势转好的时候,像华为、万科这样的企业,究竟是延续辉煌,还是让位给新的选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就这点而言,你就能理解他们的焦虑感。

碰巧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著名华人投资家李录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这本书给了我不少启发。光看这个书名感觉内容很杂。其实书的前半部分主要讲历史,后半部分则主要讲投资。我重点给大家聊聊前半部分。

我一直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当你把当下放在一个更宏大的时间格局下,很多困扰你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比方说,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是:历史是不断前进的,文明是持续发展的。但这也掩盖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历史也可能退步,哪怕所有退步都是暂时的。

在书中,作者就例举了中西方历史中两次著名的大衰退,他们都发生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对应中西方的历史,就是东汉末年到唐朝,以及西方的中世纪。

这两次大衰退,在东方维持了400年左右的时间,在西方则长达一千年,如果你不幸生活在那个年代,你绝不会相信未来会变好。

两次大衰退有哪些特征呢?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分裂。

中国自东汉末年起,中央集权遭到了来自地方势力的挑战,后至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华帝国分崩离析,先后形成了几十个地方政权,并给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而在欧洲,由于西罗马帝国的解体,欧洲随即被不同的民族瓜分,中世纪的欧洲大陆被分裂成几十个国家,战争更是成为了家常便饭。

分裂带来的最大问题,是无法形成统一市场,由于国与国之间处于敌对状态,自由贸易就难以展开,也没有统一的货币,统一的法律,导致商人做生意的成本非常高,这对于经济发展肯定是不利的。

另一方面,战乱还会降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鼓励许多短视的行为。在一个分裂的市场,人们不会进行长期投资,因为担心未来不确定,而更容易做出短视的行为。

大衰退的第二个特征,是贫富差距,这也不难理解。在经济繁荣期,蛋糕在做大,所以每个人都能分到蛋糕,甚至是不错的蛋糕。可是当经济萧条的时候,往往就没有那么多蛋糕可分了,穷人分不到蛋糕,就会把责任归咎于富人的“巧取豪夺”,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事实上,无论欧洲中世纪还是中国的魏晋南北朝,都是贫富差距巨大,阶层高度分化的社会。欧洲的封建领主与教士都是特权阶层,而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则长期被贵族门阀所垄断。普通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基本看不到希望。

大衰退的第三个特征,是思想趋于保守。这在欧洲比较明显,进入中世纪后,源于古希腊的理性精神逐渐让位于宗教思想,欧洲人的精神世界被基督教长期禁锢,甚至出现了宗教审判,宗教战争等极端现象。

中国在同时期虽然没有出现保守的思潮,但以往占据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经历频繁的战乱之后也不再受欢迎,取而代之的,是消极避世的道家与佛家思想。就此而言,东西方其实是殊途同归,都放弃了对外部世界的进取和探索,转而“向内”寻找人生的出路。

所以,历史的确可能衰退,甚至衰退相当长一段时间。但幸运的是,自中世纪之后,无论东西方都没有再出现类似的大衰退,即便像两次世界大战这样空前的灾难(再加上中间的经济大萧条),维持时间也不过四十年左右。

那我们该如何尽快从衰退中走出呢?其实对照上面所说的三个特征,你应该能知道答案。

首先是统一市场,当然,今天世界上任何国家不可能再出现像中世纪或中国南北朝那样分裂的局面,但是放在全球的维度看,统一市场的形成依然任重道远。

比如今年发生的俄乌冲突,就让俄罗斯与几乎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对立,贸易合作被终端,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也受到了挑战。

再比如当前的中美贸易战,本质上也在阻碍着统一市场的形成,像华为这样优秀的企业惨遭美国打压,中方也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美国方面,保守势力越来越占据上风,甚至还有人扬言要把中国踢出WTO。

从这个意义上,只要统一市场无法彻底形成,每个国家都无法摆脱当前的困境。这里所说的统一市场,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全球化。

不过希望还是有的,事实是过去几百年来,全球化一直在进行,从工业革命到二战,从二战到冷战,从冷战结束到当下,文明之间的裂痕在减少,战争在减少,彼此的信任与合作在不断加深。道理很简单,从长期来看,全球化对所有人都是有利的,因为它给所有人创造了一个统一的市场,理论上也给每个人带来了机会。

我相信全球化是一个无限趋近的漫长过程,这中间会有摩擦,但终归会回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秩序中去。

其次是贫富差距问题,其实有贫富不可怕,可怕的是机会不均等地分布,并朝着资源优势的一方倾斜。几乎在任何社会,财富都会形成马太效应,关键是这一过程必须是动态的,穷人不能世世代代穷,富人不能世世代代富,只有让大家相信自己的努力终有回报,才能提升对未来的预期。

任何社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世袭制,包括权力、财富和地位。有些世袭是天然的,比如财富。有些则是制度造成的,比如权力,对前者,只要是自然形成,也能靠自然瓦解,比如中国人说的“富不过三代”就是典型。对于后者,则需要制度约束,只要社会的公平观念与法治建设在不断推进,权力世袭只会越来越少。

第三个思想观念问题,我觉得尤其值得重视。通过研究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保守思潮总是在社会衰落时产生,而且伴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愈演愈烈。

比如二战前的德国和日本,经济问题到最后都演化成意识形态问题,民粹主义就是其中的典型。什么是民粹主义?就是极端强调平民立场,老百姓说啥都是对的,老百姓的任何诉求都得被满足。无论东西方,民粹都会成为打击精英阶层与理性精神的利器。

讽刺的是,民粹主义最后往往被少数人利用,从而掌握对舆论的话语权。

看看纳粹与1930年代的日本,你会惊叹于这些国家的狭隘与短视。两个如此优秀的民族,为何最后会走上法西斯的道路?因为社会戾气太重,人们需要将戾气释放出来,对于当时的日本和德国,发泄戾气的途径就是战争。在互联网时代,则表现为无休无止的骂战,以及包容度的日趋降低。

那么中国有没有办法应对上面三个问题呢?当然是有的,不过我们首先得正视自身文明的局限,李录在《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这本书里,对世界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划分,它们分别是狩猎采集的1.0时代,农耕文明的2.0时代,以及资本主义3.0时代。

中国曾经是2.0时代的佼佼者,但自从世界步入3.0时代之后,我们逐渐落后了。过去一百多年来,中国一直朝着3.0时代迈进,即便是全面效仿苏联的计划经济时期,相比于农业时代也是巨大的进步,毕竟,我们从计划经济时代才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

但即便如此,中国离3.0时代仍有差距,李录认为,当前我们正处于2.5时代,这就意味着,我们仍有一部分停留在农耕时代,无论是思想观念,法治建设还是市场环境,我们离彻底的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时代和3.0时代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李录认为,区别在对世界的认知上。2.0时代,社会从上到下对自己的要求就是维持一个“太平盛世”,只要大家都能吃饱穿暖,不要有天灾人祸就行了。

可3.0时代完全不一样,3.0时代属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追求的是创新,是增长,是全球化,是“不进则退”,这就需要我们一改农耕时代的保守文化,敢于去探索新的领域。

而这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就在于企业家精神。没错,企业家精神只有3.0时代才有,因为只有企业家有打破常规的勇气与能力,开创出新的格局。

企业家拥有能力和动力去开辟统一市场,市场越大,他赚的钱就越多。

企业家同样可以抵消贫富差距所造成的影响,因为他是普通人逆袭的最好机会。只要你有能力,哪怕出身再低,也可以通过创业发家致富。

企业家还能抵御民粹主义等保守思想的泛滥,因为办企业需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包容的心态以及创新精神,这一切都与狭隘与偏执格格不入。事实上,一个狭隘偏执的企业家,注定是无法成功的。

中国文化一度被认为缺乏企业家精神,但过去40年来,中国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企业家。事实证明,中国人是全世界最会做生意的民族之一,企业家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无可限量。

企业家精神并不崇高,它只是一种本能,但凡对现状不满,内心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人,在某一时刻都具有企业家精神。不过这里还有一个关键,就是社会必须产生有利于企业家生长的土壤,包括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一个让企业家赚钱缺乏安全感,或者年轻人动不动就想“进编制”的社会,企业家精神必然是萎缩的。

尽管很多人觉得现在不是个创业的好时代,但那不是因为时代真的变差了,而是过去遍地黄金,野蛮生长的年代过去了。现在想赚钱,你得讲究质量,讲究效率,讲究营销,讲究公司治理,竞争加剧了,但基本的游戏规则仍旧未变。

某种程度上,任何时代都可以成为创业的好时代。关键取决于你如何看待机会和能力。如果你真的拥有做企业家的基因,你一定能发现其中的机会。反之,如果你不是干企业的料,即使机会摆在面前,你还是无法抓住。

当然,这一切发生的前提是:中国必须矢志不渝地融入全球市场,坚持市场经济,因为这是培养企业家精神的基本盘。

可喜的是,中国在这方面并未停下脚步,当美国政府制裁我们的时候,我们依然在源源不断地吸引外资,鼓励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鼓励企业家创业赚钱,就这点而言,毕竟我们吃过闭关锁国的苦头,应该不会走回头路。

说到底,所谓3.0世界的本质,就是自由,开放,包容,这是3.0世界的终局,只要你有自信触达这个终局,并用行动一以贯之,未来对你而言,终究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